第1个回答 2016-12-27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复习课原本就是对已学过的知识的再学习,由于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已失去新鲜感,较难再引起学生注意,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创设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情境,学生学习时就会觉得特别轻松、愉快。复习课前,教师首先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进行富有创意的设计,将要复习的内容有机的组合,以一种新的问题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由此来唤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我在复习二年数学第二单元“人民币的认识”时,我创设“商店开业一起去选自己喜欢的物品”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在购物中解决问题。这样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数学从学生的生活中走出来,使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上学习的气氛更加浓厚、每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
二、找准位置,以生为本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复习课也该如此。如果由教师代学生归纳、整理,虽然完成了对知识的系统化,但学生仅仅是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在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和能力发展方面收到效果微乎其微。对单元进行复习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设想从哪些方面来整理,构建出一条主线,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去按自己所想的进行整理和复习,学生有章可循,又得到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最后阐述自己的整理结果和思维过程。整个过程中教师不是旁观者,要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利用学生整理的结果引导梳理,教授方法。形成可持续发展。
例如,我在复习二年数学第四单元“2-5的乘法口诀”时,我引导学生汇报知识要点,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提炼,最终得出本单元知识构架:1、熟记2-5的乘法口诀,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2、能根据一句乘法口诀写出有关的乘法算式。3、能熟练得进行表内的乘法口算。4、能运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提炼的基础上,学生再小组合作学习,既不偏离方向,又成为学习的主人。没有一名学生游离在课堂之外。
三、精讲多练,查缺补漏
通过练习查缺补漏是复习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很多学生在梳理知识时已经经过了一次查漏补缺,这是对知识系统化的梳理补充,但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认知水平肯定存在着差异,各有所短,不是每个学生通过知识梳理就能把所学知识完全掌握的,知识梳理时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即使面面俱到、不厌其烦,也因为学生个体参与意识的不同存在差异。这时通过练习,让学生知道自己哪方面知识没有掌握,通过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先独立思考,不会的问组内成员,在小组内共同探究,集思广益,取人之长,也许在其他同学的提醒下提问的学生就想起来了,这过程让会的学生产生自豪感,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提问的学生对于自己遗忘的、疏漏的好好捡拾,有针对性地复习,通过合作探究进行查漏补缺,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完善认知。因而,复习需要关注学生主体积极投入状态下的个性化查缺与完善。让学生通过复习得到不同发展。
例如: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材第一单元的复习加减混合两步计算应用题时,由于二年级学生对应用题、文字题的理解能力有限,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不容易搞清楚,一旦题目出的文字太长或者复杂时,学生就很容易做错。如应用题:第一小队收集废电池32节,第二小队收集废电池36节,第四小队收集废电池的节数比第一小队和第二小队的总和少32节。第四小队收集了多少节?学生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这样发挥小组的功能,组员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理清了题意,提高了能力。在学生表述有困难的时候,我应用画图的方式加以引导,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
总之,小学数学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理清知识系统,弥补之前学习知识的不足;练习落到实处,及时引导矫正。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习惯和态度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