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聪明,但你不一定就能成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智商不够,不代表你一定会失败;

绝顶聪明,亦不代表你定能成功。

聪明的人,容易自以为是,结果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提及“自以为是”的聪明人,我们不难想起三国时期的杨修。

杨修才华横溢学问渊博,是东汉末年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给他的评价是:

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

笔下龙蛇走,胸中绵帛成。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天,曹操终究是赶在死前杀了杨修。

他身为曹营行军主簿,结局确是被曹操所杀。对于曹操杀杨修的原因,历史上早有定论,《三国志》和《后汉书》说法基本一致:“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丝毫不知避讳,锋芒毕露,一味表现自己的聪明智慧,招来曹操的忌恨。

古人讲慧极必伤、过慧易折。杨修的短处在于他不知收敛,喜欢部分场合的显露自己的才华,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对于我们来说一味的自以为是,会让我们愈发骄傲,逐渐听不进他人的建议。殊不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谦虚地接受他人的建议,才能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有这样一个测试: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它身体的400倍左右,所以跳蚤称得上是动物界的跳高冠军。如果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它可以轻易地跳出来。

但实验者把这只跳蚤放进一个带着玻璃罩的杯子里,起初它还是继续向外跳,却重重地撞在玻璃罩上。一次次被撞之后,它从开始会根据玻璃罩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到最后即便是将玻璃罩拿走也无法跳出来。

其实,跳蚤并非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一次次受挫之后,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自己扼杀了,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设限”。

所谓“自我设限”,是指外界没有限制,却在自己的内心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心理高度”让自己故步自封,不敢有任何逾越,许多人常常暗示自己:这么多困难,我不可能做到的,也无法做到。这种“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是一块巨石、顽石,在人生及事业成长道路上,阻碍着人们前进。

因此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要时刻谨防“自我设限”,一次考试的成功不足以为整个学期定论,更无法为整个人生定论。人生这场长跑,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人生最大的仇人不是别人,而是本身。挑战本身,战胜本身,自我设限是大部门人无法取得伟大成绩的基础原因。

大家在很小的时候,应该都学过一篇课文叫《伤仲永》。故事讲述了一个江西当地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原文如下: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方仲永没有上过学,他5岁的时候突然哭着向爸妈索要笔墨,于是他父亲就从邻居家借来了这些文具,在这之前仲永连书都没见过,更别说识文断字。

大家都觉得奇怪,仲永提笔就开始写诗,写完后还大大方方的签上了自己的大名,接着他父亲把村里的秀才老爷全都请了过来,仲永能得到这些秀才的认可,肯定是有过人之处,可惜这样一个神童竟然被养废了。

当时的老师也为仲永的故事而悲伤,说仲永是个神童又能怎样,最终不还是沦落为普通人。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很重要。哪怕我们在某一方面很有天赋,但不在后天加以培养和训练,这个天赋终究会随着时间而流逝掉。

美国诗人詹·拉·洛威尔说过:人驾驭才能,天赋驾驭人;

爱迪生也说过:成功靠的是99%的努力。

天赋和努力的争执,不知从何时起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热议。有人强调天赋的重要性,其决定了人生的高度,也有人据理力争,认为努力的意义更加贴合现实。

如果把天赋比作方向,那么努力就是前进的动力——一味的前进而找不准方向,那便是徒劳;只知道方向而不为之奔跑,那也只是空想。

哈佛有一句格言:“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不断地、随时随地地、深入广泛地、快速高效地学习。”

那种依靠在学校时学习到的知识就可以应付一切而受用终身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当年著名的“人机大战",阿尔法狗击败柯杰,有媒体写过这样的标题:一场注定失败的战役。这件事不再像深蓝第一次以计算身份赢过人类引发巨大震撼,因为大家已经接受——未来社会,是算法、AI、科技社会,一个把很多科幻片变为常态、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我们想象的社会。

未来的世界,一个行业存在的寿命可能都只有几年,你在大学学习一个专业,也许还没毕业,整个专业已经由机器人全面接手了。

中国每年毕业的有几百万的大学生,据调查了解,80%的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的专业和自己从事的工作不对口,如果你没有强大的学习力,跨专业工作要想有所作为非常困难。

用雷军的话说:我知道怎么学习去克服每个行业专业之间的差距,整个过程中,你要适应新的岗位,把握新的机遇,决定这些要素的是你如何去学习。  

中国著名舞蹈演员“芭蕾女皇”谭元元,18岁成为美国三大芭蕾舞团之一的旧金山芭蕾舞团最年轻的独舞演员,进团才2年,就成为了首席舞蹈演员。

而正常情况下,一个进团的芭蕾舞演员成为首席舞蹈演员需要奋斗12到16年不等。

其实是一次”替补“的机会成就了谭元元:刚进舞团的谭元元,只是一个普通的舞蹈演员,但是有一次演出活动,两个首席演员受伤,第二天不能上台表演。

后来,团长找到谭元元,递给一盒录像带,说能不能一夜之内全部学下这支高难度的舞蹈,第二天准时参加演出。

谭元元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夜之间学会了那支高难度舞蹈,也因为把握这次机会,一夜之间学会了一般芭蕾舞演员根本就完不成的舞蹈,让她成为芭蕾舞里的奇迹,也迎来了无数的机会,让她在2年之内成为了全世界首屈可数的首席舞蹈演员。

所以,无论哪一个行业,哪一个领域,都需要强大的学习能力,要不然不但没有晋升有机会,还更容易被社会淘汰。

美国壳牌石油公司有一句话: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

也许有人说,我无欲无求,只盼岁月静好,所以没必要比人更快更强。

真的想说,只有足够强的人,才能选择“岁月静好”,被动选择身不由己的安定,只是“逃避现实”。

所有优秀,皆因自我成长的速度够快。

对于青少年而言,学习力就是我们在未来世界的核心竞争力。 因为学习力是唯一可以无限再生的资源,一个人的学习力是任何人都无法购买,复制和模仿的。聪明的你,明白了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