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何防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2-04
.不断完善建筑法:建筑物的用材,构造,以及特殊的防震耐震设备。
2.定期的避难演习:各大中小企业,甚至居民区都会定期的进行避难演习,规定每个人的避难路线,避难场所等。并鼓励每个家庭都准备好灾害时备用物品。 赞同13| 评论 2012-1-27 12:55 日十早啦啦 | 二级
日本建筑物的防震方法:
1.不断完善建筑法:建筑物的用材,构造,以及特殊的防震耐震设备。
2.地基与建筑物之间安装隔震垫。
3.地基的深度与建筑物的高度必须相近或一致。
4.建筑物中安装阻尼器。
其他方法:
1.加强避难训练
2.准备好避难用品
3.加强紧急地震速报 赞同13| 评论 2012-1-28 13:54 842933146 | 三级
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历史上地震对日本人民造成了巨大伤害。1923年9月1日发生的7.9级关东大地震造成99331人死亡,43476人下落不明, 103733 人受伤。房屋毁坏128266间,地震引发的火灾烧毁房屋447128间,东京85%的房屋被毁,横滨96%的房屋被夷为平地。地震又引发海啸,最大浪高超过12米。财产损失300亿美元。

  关东大地震灾是20世纪世界最大的地震灾害之一。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前所未有的。它使日本民族得到了血的教训,对日本防灾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之后,日本采取了一系列防震减灾措施,使灾害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一、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通过对灾害认知程度的提高以及历次救灾得失的总结,日本逐步建立了一系列的抗震救灾法律体系,《灾害救助法》(1947年)、《建筑基准法》(1950年)、《灾害对策基本法》(1961年)、《地震保险法》(1965年)、《地震财特法》(1980年)、《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置法》(1995年)、《建筑物耐震改修促进法》(1995年)、《受灾者生活再建法》(1998年)等等。这些法律既是救灾工作的行动指南,又是救灾经验的总结,对救灾的及时性、成效性都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对建筑物抗震性能不断研究、逐步完善建筑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房屋损毁程度,从而有效降低地震的主要次生灾害。因为地震灾害多数是由其次生灾害房屋破坏造成的,只要房屋在地震中不破坏,少破坏,轻破坏,伤亡人数一定是很少的,损失程度也会减少很多。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在历次地震中遇难人数均不及万,即使是在人口密集的阪神大地震中,遇难人数也不过6000余人。

  三、建立平时全民逃生自救训练体系和避难措施、避难场所,从而有效降低灾害程度,更大程度地提高获救率。日本将关东大地震发生日定为全国“防灾日”,“防灾日”所在一周定为“防灾周”。每年在“防灾周”举行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综合防灾演练,以普及防灾知识和提高全民防灾意识。而日本的很多家庭都预备了“防灾应急箱”,在日本的各大公司,员工的办公桌下都有免费配置的“防灾应急箱”,这种“防灾应急箱”体积不大,内部配置略有差别,能最大限度地延长幸存人员等待救援的时间。

  四、加大针对地震及其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利用各领域科研最新成果,提高地震灾害预防及施救的效率。根据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所具有的特点,为防震减灾服务。如利用卫星、固定摄像、远距离小型图像传送仪、GIS、GPS等技术,确保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图像、影像、情报的收集及灾后搜救。
还望楼主采纳^_^~~~~ 赞同7| 评论 2012-1-28 15:15 郑20000301 | 一级
fg 赞同2| 评论 2012-1-29 08:54 ♀ゞ灬伱冭贱 | 三级
猫家里,一地震就把大铁盆扣脑袋上。 赞同2| 评论 2012-1-29 13:51 热心网友
作为经常发生地震的岛国,日本在防震方面,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
除了应急箱,日本在防震的其他方面,也有较为充分的准备。例如,日本的房屋设计,对抗震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就在2007年,刚有建筑工程师因为忽视这种标准,尽管没有造成损失依然被判罪入狱;日本的电缆线路,为了避免地下管线在地震中容易损坏而难以维护的缺点,一律采用空中架线,因此电线杆林立,对市容颇有破坏也在所不惜;日本的居民区,都设置有固定的“防灾避难地”,多在开阔的学校操场,公园等地,旁边有醒目的标志提醒人们在地震发生时到此逃避。也有放置应急灯的,但大多数日本的应急箱放置蜡烛。这是因为蜡烛可以不怕潮湿影响,品质可靠,除照明外还可以充当火种和判断氧气含量。这种通过特殊处理的蜡烛,可以连续燃烧4.5个小时,比大多数应急灯能够提供的照明时间都要长。 5.超薄保温雨衣一件。这种银色的保温雨
第2个回答  2012-02-05
中小学加固校舍提高抗震性能

在日本,学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避难场所,通常学校的抗震设计标准都高于周边的居民住宅,再加上学校拥有大型的操场,因此,每次遇到地震,大家一般都会到学校等场所避难。考察团一行专程赶到金泽市西南部中学,了解校舍的抗震以及学生防灾减灾训练的情况。

近七成校舍加固完毕

金泽市西南部中学的校舍是1968年建成的,此后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学校分别在1976年、1981年和1987年先后3次进行扩建,由于修建比较早,校舍多数地方没有抗震设施。1995年阪神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开始实施“校舍补强计划”。根据这一计划,全国各中小学校全面进行一次抗震检查,对不符合抗震要求(抗震要求为7级)的学校立即进行巩固性施工。为此,该校曾经在2003年进行过一次抗震加固工程。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带给日本深刻的教训,日本再次投入巨资,用于学校的抗震加固工程。为此,金泽市西南部中学从去年开始,决定重新对校舍内部进行检查。学校首先进行了一次“耐震诊断”,及时找出了28处地方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地方进行补强或是改建,工程一直持续到今年9月份结束。据悉,金泽市共有私立中小学校84所,截至今年4月份,已有67.4%的学校完成了抗震加固工程。

每年两次防灾避难训练

在学校拐角处的窗台下,设置一个大的铁箱,箱子上画着十几幅示意图。浜野告诉笔者,由于学校在加固校舍过程中,占用了许多消防通道,为此学校专门设立了4个大铁箱,每个箱里都装有一个逃生袋。浜野说,如果遇到灾害发生时,学生们可以按照箱子上面的示意图,打开箱子取出逃生袋后,将逃生袋一端固定好后,另一端顺着窗户抛到楼下,等地面固定好后,顺着逃生袋依次从楼上滑落到地面,顺利逃生。据浜野介绍,每年学校都会举办两次防灾避难训练,一次防火灾。训练时,学校通过响铃或者发手机短信的方式发出警报,接到指令的学生立即钻到桌子底下,等情况稳定后迅速有序地从楼内逃到操场上,确保自己的生命安全。

消防局:

接到报警到发出指令只需两分钟

从接到119报警电话,到通过图像显示确定火灾具体位置,再到将指令传达出去,一套操作流程下来,只需要两分钟左右的时间。这种惊人的工作效率,让坐在金泽市消防局指令中心观看操作的考察团成员惊叹不已。

金泽市消防局局长山田弘介绍,消防局于2005年成立,现有正式员工407人,全年365天坚守在岗位上。作为消防局内最核心的部门,自然是拥有着日本最先进设备的指令中心。与国内消防部门的职能有所不同,在日本是三警合一(即119消防警察、110匪警巡警、120紧急救护)。除了遇到火灾、遭遇车祸被卡在车内需要帮助外,市民生病、受伤需要急救车时也可以拨打119报警电话。据了解,去年指令中心共接到119报警电话2.5万个,平均一天70个左右,火灾140件,出动救护车1.7万次,由指令中心给消防车和急救车发出指令,控制整个出警过程。

情报指令科科长小谷正利通过演示,向大家介绍了指令中心的具体工作流程。消防局在金泽市两个最高的楼层分别安装了一个摄像头,摄像头会自动旋转,摄像范围直径在20公里,摄像装置与指令中心的电脑相连。如果市民突发疾病,只要拨打119报警电话求助,1到2秒钟内指令中心的系统屏幕上就会显示出报警者的具体位置,即便是不能说话,系统也能准确知道病人的位置。而指令中心通过车辆位置动态管理系统,接收市内所有消防车和急救车发出的位置数据,然后根据位置显示,派出距离事发地点最近的急救车,前去救助。

如果遇到火灾,指令中心会发出出警指令,每个消防车上都装有车载显示系统,系统上立即显示出火灾的位置、到火灾现场最快的路线以及附近医院的情况。而金泽市还有1100多名消防员志愿者,他们都有各自的职业,一旦发生火灾,指令中心就会将指令发送到志愿者的手机上,他们就会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赶赴事发现场。小谷正利表示,有了这套指令系统,消防员出警的时间比以前缩短了许多。

坐在地震车内感受7级大地震

在金泽市消防局的停车场停放着供市民体验地震的地震体验车,地震体验车的内部模拟成一个家庭客厅的样式,里面放着一张桌子和四把椅子,大家每4人一组,体验者从车的一侧顺着梯子走进“客厅”,4人全部坐好后,工作人员随后启动了开启按钮,车内的地震震级从3级逐级上跳。开始时,坐在椅子上几乎没有太大的感觉,桌子只是轻微晃动;升到5级地震时,桌子晃动明显,身体也随着椅子开始慢慢晃动;增加到6级时,身体晃动幅度明显加大;而到了7级地震时,椅子开始剧烈地前后晃动,车内的音响也播放着茶杯摔碎、吊灯坠地的声音。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地震体验车的造价非常昂贵,大约几百万元人民币,目前金泽市也只有一台地震体验车,而在日本一些大城市都有。市民如果想体验地震车,不需要交钱,只需提前申请便可以感受一下地震的巨大“威力”。

据了解,日本地震次数占到全球10%,一天之内日本就要面临300次以上的地震,平均每5分钟一次。地震体验车早在30年前就已经研发成功。每年日本举办消防节等时,演习参与者都会先到“地震车”里体验一次,对地震形成直观感受,掌握避震知识。
第3个回答  2012-02-08
1.定期的避难演习:各大中小企业,甚至居民区都会定期的进行避难演习,规定每个人的避难路线,避难场所等。并鼓励每个家庭都准备好灾害时备用物品。
2.在日本的各个大公司,员工的办公桌下都有免费配置的“防灾应急箱”,就是很有特色的对抗地震的手段。有的应急箱中还有药品,绷带等,

1.日本的电缆线路,为了避免地下管线在地震中容易损坏而难以维护的缺点,一律采用空中架线,因此电线杆林立,对市容颇有破坏也在所不惜。
2.日本的居民区,都设置有固定的“防灾避难地”,多在开阔的学校操场,公园等地,旁边有醒目的标志提醒人们在地震发生时到此逃避。
3.有放置应急灯的,但大多数日本的应急箱放置蜡烛。这是因为蜡烛可以不怕潮湿影响,品质可靠,除照明外还可以充当火种和判断氧气含量。这种通过特殊处理的蜡烛,可以连续燃烧4.5个小时,比大多数应急灯能够提供的照明时间都要长。
4.超薄保温雨衣一件。这种银色的保温雨衣是高科技产品,整件雨衣折叠后和一条手帕的体积不相上下,重量极轻,却可以连头包裹一个壮年大汉。这种雨衣采用了类似美国阿波罗飞船宇航员太空服的材料,可以有效隔热并有较好的韧性。在遭遇地震灾害时,很多人在废墟残骸中等待救援时面临体温下降的问题,这种雨衣可以有效地保存体温,增加生存的希望。必要时也可用它制成简易的储水器,来保存雨水以供饮用。
5.高强度尼龙携行袋一个,使用者可以用这种携行袋将箱内物品全部装入随身携带。在地震中,脱离危险地带后,往往当地还有无水无电交通中断的阶段。那时,随身携带应急箱中的食品饮水,就很有价值了。

日本建筑物的防震方法:
1.不断完善建筑法:建筑物的用材,构造,以及特殊的防震耐震设备。
2.地基与建筑物之间安装隔震垫。
3.地基的深度与建筑物的高度必须相近或一致。
4.建筑物中安装阻尼器。
其他方法:
1.加强避难训练
2.准备好避难用品
3.加强紧急地震速报

一、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通过对灾害认知程度的提高以及历次救灾得失的总结,日本逐步建立了一系列的抗震救灾法律体系,《灾害救助法》(1947年)、《建筑基准法》(1950年)、《灾害对策基本法》(1961年)、《地震保险法》(1965年)、《地震财特法》(1980年)、《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置法》(1995年)、《建筑物耐震改修促进法》(1995年)、《受灾者生活再建法》(1998年)等等。这些法律既是救灾工作的行动指南,又是救灾经验的总结,对救灾的及时性、成效性都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对建筑物抗震性能不断研究、逐步完善建筑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房屋损毁程度,从而有效降低地震的主要次生灾害。因为地震灾害多数是由其次生灾害房屋破坏造成的,只要房屋在地震中不破坏,少破坏,轻破坏,伤亡人数一定是很少的,损失程度也会减少很多。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在历次地震中遇难人数均不及万,即使是在人口密集的阪神大地震中,遇难人数也不过6000余人。

  三、建立平时全民逃生自救训练体系和避难措施、避难场所,从而有效的防止人员伤亡。“防灾日”所在一周定为“防灾周”。每年在“防灾周”举行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综合防灾演练,以普及防灾知识和提高全民防灾意识。而日本的很多家庭都预备了“防灾应急箱”,在日本的各大公司,员工的办公桌下都有免费配置的“防灾应急箱”,这种“防灾应急箱”体积不大,内部配置略有差别,能最大限度地延长幸存人员等待救援的时间。

  四、加大针对地震及其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利用各领域科研最新成果,提高地震灾害预防及施救的效率。根据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所具有的特点,为防震减灾服务。如利用卫星、固定摄像、远距离小型图像传送仪、GIS、GPS等技术,确保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图像、影像、情报的收集及灾后搜救。

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历史上地震对日本人民造成了巨大伤害。1923年9月1日发生的7.9级关东大地震造成99331人死亡,43476人下落不明, 103733 人受伤。房屋毁坏128266间,地震引发的火灾烧毁房屋447128间,东京85%的房屋被毁,横滨96%的房屋被夷为平地。地震又引发海啸,最大浪高超过12米。财产损失300亿美元。
第4个回答  2012-02-01
首先,日本的防震抗灾科技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一、日本堪称是一个地理环境上多灾多难的国家,灾难也几乎一直是日本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学校有防灾教育,公司有防灾预案,社会有救灾培训,甚至连义工都是常任制的,大部分人都接受过不同程度的义工培训,这让初到日本的人常常有一种感觉,似乎这个国家总是在为一场即将到来的大灾难做准备。

二、日本地方政府有专门为居民和参观者建立的防灾教育中心。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用各种图片、文字、影像介绍的日常防灾知识,可以进行包括地震、泥石流和消防的体验。中心还开设有面向公众的各种防、减灾培训课程,既有面向单位开设的消防员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防火管理的一般知识、防灾人员的责任、设备的使用、综合防灾操作训练等;也有面向广大市民开设的外科医护急救培训——包括人工呼吸、心脏的基础知识及止血的方法等等。

三、在公司里,平均1年内会举办2次地震演习,届时所有的人都需要在同一时间带着统一发的安全帽从高楼开始往下走。大家聚集到一个场地,开始有人说现在是关东大地震达到了几级,需要大家如何做好逃难准备。然后有专业人员教给大家如何做最简单的抢救,告诉在地震中受伤的人如何互相帮助。

四、日本,家里的高柜子都会安装固定装置以防止倒塌和砸伤人,书柜和衣柜一般在顶端都有将其固定在墙上的设施,并且家里的家具在安排摆放时,也会注意有没有会从高处掉下来的东西。绝对不在床头放重的东西,再有就是随时看好家里哪些是容易出现三角地带的地方,这样如果大地震到来的时候,可以临时躲避。比如说在蹲下后还可以高于自己的桌子,沙发。再有在每一个屋子或是可以安身的地方都放一瓶水,防范未然。在超市里人们可以买到防灾套餐,里面包括压缩饼干,手套,简易厕所,装水的袋子,以及一瓶水,以备突然来的灾难。依托社会和公司建立的系统,人们可以从手机或是电脑,以最快的速度将自己的安全状态通知事先设定的联系人。
第5个回答  2012-01-27
日本建筑物的防震方法:
1.不断完善建筑法:建筑物的用材,构造,以及特殊的防震耐震设备。
2.地基与建筑物之间安装隔震垫。
3.地基的深度与建筑物的高度必须相近或一致。
4.建筑物中安装阻尼器。
其他方法:
1.加强避难训练
2.准备好避难用品
3.加强紧急地震速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