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吃的家乡特色美食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6
首先我是广东省揭阳人,我的家乡是青梅之乡,所以最具有特色的美食也就是甜脆梅了,还有我们的客家酿豆腐酿苦瓜,米切糕等等。
1、甜脆梅具有家乡特色美食之一
甜脆梅是通过从梅树上摘下来的新鲜青梅腌制而成的,其味道酸甜爽脆,吃起来甜中带酸,是非常解腻的一道小吃,特别是在夏天小儿腹痛时,还能用甜脆梅汁泡水喝,能够缓解小儿的腹痛。
2、酿豆腐酿苦瓜具有家乡特色美食之二
我们这边都是用酿豆腐酿苦瓜招待远方客人,每逢时节喜庆,或者闲忙之余,它是农村的重要家常菜,酿豆腐具有的功效是补虚养身调理 骨质疏松调理。口味:咸鲜味汤汁醇厚,鲜嫩滑润,口味鲜美。十分适合老年人食用。
酿苦瓜具有去火的功效,其味微苦甘带咸鲜,清淡营养,也是十分适合老年人食用的。
酿苦瓜具有去火的功效,其味微苦甘带咸鲜,清淡营养,也是十分适合老年人食用的。
3、 米切糕具有家乡特色美食之三
米切糕也是我们家乡招待客人必备的一道小吃,也是农忙时田间的一道补充能量的食物,米切糕主要是由花生,大米爆的爆米花,或者是小米爆的爆米花加上芝麻花生用糖浆混合制作而成,其味香甜,口感非常清脆,配上一碗擂茶,就成了招待客人的一道特色美食
总结:
我最喜欢的就是独具有家乡特色的甜脆梅了,每年春季都会腌上几十斤带回城里,吃上一整个夏季,怎么吃都不腻,因为它的酸甜脆爽,可以让我整个春季和夏季都保持良好的食欲。这样的小吃真的很赞。 但是我老公是武汉人,他喜欢的是自己家乡的热干面,在早上的时候,没有时间做饭,因此就会去家旁边的店里吃一碗热气腾腾的热干面。热干面的口味大都相似。但是每一家的调味料不一样。除了去店里吃之外,自己也会在家里制作。热干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成了中国人心目中最受喜爱的美食之一。
1、鸭脖鸭脖色香味俱全,有甜辣味,麻辣味和香辣味等等。在看电视的时候,喜欢买一盒鸭脖,静静的品尝食物的美味。鸭脖可以称得上是一道下酒菜,有很多人在和朋友聚会的时候,喜欢点一盆鸭脖。鸭脖是一种非常有名的小吃,口味非常的独特,虽然在全国各地都可以看到卖鸭脖的商店,但是只有在家里吃到鸭脖才是最正宗的。每次去外地朋友家玩耍的时候,都会给他们带上几盒。
3、油焖大虾油焖大虾在夏天的时候,受到了无数人的欢迎,在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卖油焖大虾的商店。在小编生活的地方,对油焖大虾的热爱逐年增长,因此消费数量也在不断的增长。虽然一盆油焖大虾的价格很贵,但是如果几个朋友一起聚会的话,分担下来也是非常值得的。在和朋友聚会的时候,油焖大虾成了最好的社交食物。因为没有时间玩手机,都在愉快的聊天。
3、排骨藕汤排骨藕汤是一道名菜,属于湖北菜。在制作这道菜的时候,可以先准备排骨、莲藕,再准备需要的调味料,比如姜、盐以及胡椒。在煮这道美食的时候,需要慢慢的熬煮,因此汤里含有丰富的营养。这道菜已经成为了家中人必备的美食,无论是逢年过节招待朋友还是孩子长身体的时候,家长都会准备。这道菜口味很独特,让大家尝到了不一样的做法。
第2个回答  2022-11-06
河南烩面 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 ,河南三大小吃之一。烩面是河南特色美食 ,它是一种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汤好面筋道,营养高,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与北京的炸酱面、山西的刀削面、湖北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中国五大面食,享有盛誉。下面就来看看河南最好吃的10大烩面,本地人视为美味百吃不厌,外地食客称赞。
1、方城烩面

方城盛产小麦,方城烩面是方城名吃之一。 品正宗方城烩面,一观汤,二看面,三尝辣椒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成就一方特色饭菜,据许多到外地开烩面馆的人说,用同样的工序做出的烩面总是没有家乡的味道地道,因为少了方城的水。方城烩面看似容易做,可是要达到真正的口味绝非一般人所能做的。欲辨其是否正宗方城烩面,一观汤,二看面,三尝辣椒油。
2、尉氏烩面

尉氏烩面是以独家祖传秘方调制的香料,配上滚滚的羊汤而成。放入羊肉丁、葱花、香菜(芫荽)或是荆芥(五香菜)、芝麻酱,同时以个人口味放入用牛羊油沷的油辣椒,浓香味美回味无穷。一碗香汤入腹,激出汗滴如豆,酣畅淋漓、回味无穷。即使不吃面,单单喝上一碗汤,就如入仙境一般,满腹香浓。
3、河南萧记烩面

河南萧记烩面是一家面馆,特色三鲜烩面是萧鸿河从伊府面中找到了灵感,将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的海参、鱿鱼加入羊肉烩面中。萧记烩面的创始人萧鸿河原是郑州国营长春饭店做伊府面的师傅,退休后领着两个儿子开了烩面馆。他没有沿袭传统的羊肉烩面风格,而是从自己拿手的伊府面中找到了灵感,将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的海参、鱿鱼加入羊肉烩面中,称之为三鲜烩面。
4、原阳烩面

原阳烩面,准确名称为原阳羊肉烩面,产自河南省原阳县。烩面为河南著名面食,河南各市县因为做法以及风俗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色。原阳烩面是较有特色,汤肥肉瘦、浓香爽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原阳当地知名烩面馆常有慕名而来外地人。
5、郑州烩面

河南面食多有所长,烩面是代表之一。烩面汉魏时期亦称汤饼,唐以后名称渐变,宋代汴京食店便有"插肉面、大奥面"的供应,取其筋软光滑、汤醇性温。郑州烩面大兴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得益于改革开放、流动人口大量增加、餐饮业需求大增,先是老字号"郑州合记"的羊肉烩面独领风骚,然后是萧记三鲜烩面异军突起,二十年间成为郑州市餐饮的城市名片,一碗在手,酣畅淋漓的烩面别具另种风情。
6、叶县烩面

叶县烩面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小吃。羊肉炝锅,采用优质面粉,细腻光滑,柔软筋香,滑润适口,烩面汤取新鲜的羊排、羊蹄骨,并放多味少许的五香调料熬制而成,肥而不腻,淡而不薄,配上焦香辣椒油,色香味美。享誉周边十几个县市。属风味特色类。
7、合记烩面

合记烩面是一种荤、素、汤、菜、饭兼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而享誉中原。94年5月荣获"全国清真名牌风味食品"称号,97年12月又摘取"中华名小吃"桂冠。合记的前身是老乡亲饭店。1953年李少卿等4人接营,因是合伙经营,易名合记饭店。1967年起专门经营羊肉烩面,改名为"合记烩面馆",俗称合记。
8、浚县老式烩面

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是高筋小麦主产区。浚县人的面食也因此更加丰富、多样,浚县老式烩面,与其他烩面最大的不同就是秘制炒卤,原汤煮面,可以说是鹤壁人的美食记忆。本地人对于烩面的喜欢可以说是百吃不厌,宁可三日不吃肉,不能一日不吃烩面,外地食客吃完也是纷纷点赞。
9、邓州高汤烩面

"高汤烩面"主要以三道高汤"鸡汤、骨汤、羊肉汤"为基准配方,它的特点有"三不过"(滋养不过补、味美不过鲜、油香不过腻),风味独特、质优味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开业以来,已成功接待了各级领导及巴基斯坦、南非、美国、英国、韩国等各国宾朋,赢得广泛赞誉,被定为南阳唯一一家穆斯林涉外定点接待饭店。
10、登封羊肉烩面

登封羊肉烩面是从西安泡馍中演变过来的,西安的泡馍是清朝年间传到河南的,因为登封人不喜欢吃馍而喜欢吃面,就把它演变成了烩面。烩面的作法有很多讲究,首先,所用的面要提前做好,等到下锅之时,将面担成条状,下锅煮。面的厚度和弹性,一定要把握的恰到好处。烩面的汤料也是师傅提前进行熬制的,一般以羊肉汤居多。一大碗烩面加一个焦盖烧饼,几乎成了每一个出门在外的游子回家后的第一餐。
第3个回答  2022-11-06

我最喜欢吃的家乡美食有庐州烤鸭,肥西老母鸡汤,三河米饺等等。

庐州烤鸭是一道安徽合肥的一道传统名菜,主要食材是鸭和面皮。该产品选料严谨,加工考究,香气浓郁、皮酥肉嫩、咸淡适宜、肥而不腻、味道鲜美,脍炙人口。 1987年分别荣获安徽省和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83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原料:鸭子半只、葱段儿、姜片儿、大料、花椒、料酒、酱油、糖浆(蜂蜜也可以)。

做法:

1、鸭子放入大一些的容器,放入葱段儿、姜片儿、花椒、大料、料酒、酱油,均匀涂抹在鸭子身上, 腌制1-2个小时。

2、腌制好的鸭子,表面均匀涂抹糖浆,烤箱180度预热,中层50分钟左右,下层放上盖了锡纸的托盘,切薄薄的片儿。

注意:1、鸭子的腌制时间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来订,喜欢原汁原味儿的可以缩短腌制的时间。

2、烤制的时间按照自己的烤箱性能来定就可以了,颜色金黄金即可。传统脆皮水的调制就是蜂蜜和白醋,比例大概是2份蜂蜜兑1份白醋,要注意的是,每一次的涂抹一定要在表皮彻底晾干后进行,特别要仔细涂抹鸭肉皱褶,鸭腿里侧等部位。

“肥西老母鸡汤”是安徽合肥的传统经典名菜。因其“肥西”地域名称而得名。“肥西老母鸡汤”因原料好,在烹制时,不需要加入任何辅助材料。其汤鲜肉美,营养价值高。

原料:肥西老母鸡半只(重约600g)、细盐 7g(约一茶匙半)、清水600g。

步骤 :1、准备好食材,肥西老母鸡半个、细盐2g+5g(前者用来搓鸡皮,后者用来放在鸡汤中调味)。2、将冷鲜的肥西老母鸡里里外外都洗干净,洗去血水,用厨房纸巾吸干表面水分。准备2g细盐。3、用手把2g细盐搓抹在鸡皮上,搓到盐在鸡皮上充分融化。4、注意:盐只搓在鸡皮部分,不要让盐接触鸡肉的部分。5、搓好盐的鸡,放入冰箱冷藏20分钟(搓盐并冷藏后再蒸,蒸好的鸡皮会香脆)。6、冷藏后的鸡取出切成小块(如果用整只鸡蒸可以不切块,整个蒸制上桌会更好看)。7、切好的鸡块放入砂锅,同时注入600g清水。8、盖上盖子,入蒸锅,水开后开始计时,用中大火蒸30分钟。9、开盖加入5g盐(一茶匙),然后再加盖蒸20分钟左右即可出锅享用啦

第4个回答  2022-11-06
1. 酸菜

这个玩意儿,应该喜欢吃的人很多。直接炒、煮火锅鱼,大抵就是爱吃的怎么做都会觉得好吃吧。

然而,把它做出来工序太多。栽种就不提了,这个是青菜做的,一兜一兜好大棵,砍了背回家,不能捆太紧,不然把它挤烂了。
其实,我也搞不动呀,后面清洗时使劲揉搓,为什么捆的时候不能勒太紧?
背回家,我和妈妈把叶子剔下来,一片一片摆开晒。晒差不多了,在水里揉搓,清洗,直到青水变清水。
沥水,切沫,青菜叶片大,要经常多返回多切一下,不然,到时候做出来的酸菜,有的一大坨,有的一根很长很长。
说着轻松呀,这一个洗、一个切,就老费时间了,有时我们俩忙活半天时间,还很打紧。不是我们做事不快呀,是一次,嗯,一次做太多太多了。
切好,撒适量盐腌制,腌制一夜后。边挤水边装入泡菜坛边按压。
做出来的酸菜好吃,也是有技巧的,一个是撒盐,不能太多,会咸,不能太少,会过酸,还有一个就是按压。做好了,弄出来的酸菜好吃又好看,黄灿灿。
2. 藠头
就是这个圆嘟嘟的东西,泡出来,脆脆的,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炒新鲜肉。别的不说,就说剪两头、剥壳2个过程吧。图片这个还好,个头还可以,记忆最深的就是有一年,个头很小很小,一般两三个才抵得上这么一个,真的,毫不夸张。坐在那里剪呀剪,上午没剪完下午继续,太小了呀,看着一堆,个数就很多了,每一个都要拿起来剪两下。手磨起泡,腰酸屁股疼,我一个农民人,没这么娇气呀,但是时间真的是太久太久了呀。总想着早点儿搞完,怎么会舍得休息呢。然后又是剥壳,个小,一个一个拿起剥,和妈妈,家人在地里干农活,晚上还帮忙,硬是搞了那么久那么久。3. 儿菜这个好吃呀,不过,现在也不香了,以后应该也是。被妈妈伺候的太好了,有点儿干旱就提水浇水的那种,长了好大好大个。爸爸把儿一个一个掰下来好多好多个,这还不是全部我们剔皮,一个一个剔,从中午到晚上,然后切坨,妈妈去做晚饭了,我在切,在地里干农活的人回来,还在帮忙切,天黑了,开着路灯还在切。4. 榨菜曾经有人说,看到图片就流口水,够辣够味。就是这么个榨菜果,年年种植,年年弄,我也特别爱吃。然而,一年年做起来,就不想吃了。有时候年成好,长好大个。个头大,重,一次也背不了多少。最大的工序就是剔皮,这个比儿菜还恼火。都不是省油的灯,儿菜个小,个数多呀。榨菜个大,左手拿起右手剔皮,搞多了,左手抬不起来,太酸了。右手也并不好过,拿着铁皮刮子,要使劲剔呀。榨菜果皮厚筋大的,不用力,剔不动。然后又是切切切刚从泡菜坛抓出来的榨菜果、萝卜干,下面就得说萝卜干了。5. 萝卜干萝卜,有红萝卜、白萝卜,其中红萝卜个头小,产量低。至于做萝卜干,哪个更好吃,我倒不觉得。长在地里,真喜人,红萝卜红梗横这是妈妈种在花坛里的,叶子弄了喂鸡,萝卜就提到屋里削两头。洗净,就开始切丝晒起来白萝卜一样的,萝卜干做起来还稍微好点儿,只是切,没那么耗时。6. 芋头杆酸酸的,好吃的下饭菜芋头杆有旱芋头杆、水芋头杆选择水芋头杆加红辣椒、圆荷一起泡,泡出来的色泽很美丽。7. 橙皮豆腐乳爸爸爱吃里面的橙皮,我是橙皮、豆腐乳都吃。你是不是会问我加了橙皮更好吃吗?不是种瓜吃瓜,种豆吃豆,种植橙子的,橙子多橙皮也多,那就吃橙皮呀。对了,我还写过橙皮怎么吃,你感兴趣可以看看哦。你吃过橙子皮吗,吃完感觉怎么样?10 赞同 · 8 评论回答做豆腐乳,妈妈做的,我有时候只参与了两个步骤,一个是一块一块豆腐乳夹着裹辣椒面,一个就是剥橙子皮5.6.7. 后面3个,还稍微好点儿,没那么讨厌,耗时没那么久呀。当然,做这些,我从来都是一个打杂的,说还可以说一些,让我单独做,我估计做不好甚至做不来吧。每一种都会做很久,工序多,其实还有很大部分原因就是一次做太多太多了,以至于有些到头来都吃不完。它占据了我和妈妈,特别是妈妈的好多好多时间,我们总是很忙很忙,所以我讨厌甚至恨呀。我是80后种地人,因为我大多时间在地里干农活,妈妈就不得不一个人在家做。我经常不在,咋看我图片还挺多挺全的,是的,而且这还仅仅是一小部分图片。种地这么多年来,我参与几年,就会有很多很多图片呀。这么多,农村祖祖辈辈这样做,做是的做,但少做点儿嘛,明明都吃不完还得做那么多。嗯,我也懂得,父母的思想里,从来就是不浪费,从来就是地不可以空着,有一个空隙就得栽一窝菜。栽多了,就必须加工成坛坛菜呀,至于一年吃不完又迎来第二年做的新坛坛菜,那又是一种说法,是吧。
第5个回答  2022-11-06
一提到家乡的美食,我立马会想到让人赞不绝口的一道名菜——山芋粉圆子。这可是招待贵客、宴请宾朋的美味佳肴。

记得小时候,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准是我最开心的时候。虽然生活比较艰难,但母亲总会想方设法弄几个菜,也可能会有一两道荤菜,有鱼有肉已是非常了不起了,但想吃到纯粹的红烧肉很难,母亲必定会把有限的肉发挥到极致,让八盘九碗里尽量都能看到肉和显出油。当然肉和油最多的那道菜还是山芋粉圆子。

山芋粉圆子的主材是山芋粉,其实就是山芋的淀粉,你可别小看它,它可真是来之不易啊!在我的家乡,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了山芋,一方面用来喂猪,另外山芋本身也是大家常吃的食物,更重要的就是获得山芋粉。

获得山芋粉难,做山芋粉圆子更不容易,这可是个技术活,工序比较复杂,好在母亲是做山芋粉圆子的行家,经过她的指点,我基本上掌握了做山芋粉圆子的步骤和方法。

首先,准备好需要的粉子,母亲切好肉,多些肥肉最好,先把肥肉和瘦肉放到锅里焯一下水,去除腥膻味,捞出来晾一下,往锅里倒点菜籽油,等油有了七分熟,就把肥肉倒进锅里过火,爆炒出油,盛出一些油装在碗里备用,再将瘦肉倒进去翻炒,有个五分熟就行,母亲说瘦肉熟透了就不嫩了,再加热水焖几分钟。我也没闲着,母亲让我烧水,一定要烧得水壶盖能冲开为止,用这样的开水和粉效果最好。

接着就是和粉,这道工序最重要。母亲用一个大盆子装上粉子,我往里面倒开水,母亲用筷子使劲搅拌,水少了就再续一些,再搅拌,一定要搅拌均匀,让粉子都能受到开水的浸润,最好的状态是白色的粉子不见了,不然的话就算放到锅里煮里面也还是白色的,就会严重影响山芋粉圆子的质量,可能还有夹生的感觉。

然后就是做圆子啦。我一直认为这是最辛苦的过程。母亲用手揣打和好的粉子,此时的粉子依然很烫,我是不敢触碰的。母亲揭开锅盖,阵阵肉香扑鼻而来,此时放些盐调味,将肉翻炒几下,接着将已成粑状的粉子撮一块放在手里,两手之间来回调换拍打,母亲说这样做出的圆子更有糍性,吃起来更爽口。母亲将粉子一次扯一小块贴在锅的四周,并时不时用手蘸一下倒有熬过的备用猪油的冷水。母亲见我疑惑,告诉我这水可大有用处,不仅让你的手不被烫着,粉子也不会粘在手上,而且粉子上有了猪油,就不粘锅了,防止烧焦起锅巴。我试了一下,果真如此,想不到这里面的学问还挺深。等所有的粉子都贴好后,盖上锅盖烧一会,只听见锅里滋滋响。几分钟后,揭开锅盖,雾气缭绕,此时粉子已经泡起来了,母亲将粉子铲到肉上面,再将备用的猪油倒在粉子上面,在四周浇些水,盖上锅盖继续焖几分钟,此时从外面都能闻到浓烈的香味,让人馋涎欲滴。揭开盖子一看,粉子已膨胀,而且成功吸附油和肉香味,变得晶莹剔透、香气四溢。母亲往锅里倒些酱油提色,撒适量盐、鸡精和切碎的小葱,翻炒几下就可以出锅了。

这道菜可是重头戏,有时客人三杯两盏美酒下肚,都在翘首期待,怎么山芋粉圆子还没上桌。其实谁都清楚这道菜耗时费力,我常看到母亲烧这道菜时额头上沁出豆大的汗珠。

一道菜好不好吃,你得看它在盘子里消失得快不快。每次山芋粉圆子都是数量最多的,也是光得最快的。只见各个吃得满嘴流油,笑容满面,对母亲的手艺赞不绝口,母亲听到这些称赞似乎也很开心,忘了疲惫。

其实,山芋粉圆子不一定用肉烧才好吃,有时用山上捡来的茅草菇、松树菇,或者用草鱼,抑或用立冬后的青菜烹制加以佐料也别有风味,当然猪油还是要的,更重要的是和粉、做圆子的过程千万不能马虎。

在我们家乡,有一种说法,叫“过了重阳无了节”。其实,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是传统的下元节,我们这儿有祭祀祖先的习俗。这天晚上,做山芋粉圆子也成为一种习惯,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年的这一天,母亲都会做山芋粉圆子给家人吃,从未间断过。

出门在外,偶尔也会吃到一些不同做法的山芋粉圆子,但总觉得没有母亲做得好吃,我现在终于明白那是妈妈的味道,是饱含着深沉的爱做出的美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