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的资本—— 论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杠杆收购案与宝万之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5
在1989年的美国,一场资本的大戏拉开了帷幕,KKR以109美元/股的惊人价格完成了对RJR Nabisco的杠杆收购,这笔史上最大规模的交易令世人瞩目。26年后,中国A股市场也掀起了一场巨浪,姚振华的宝能系在万科股权争夺战中投入430亿人民币,最终成为万科的巨头。这场收购,无论是华尔街还是中国,都揭示了资本的无情与贪婪。

KKR的收购源于RJR NabiscoCEO罗斯·约翰逊的管理层收购构想,KKR的胜出标志着资本的胜利。而宝能对万科的觊觎,源于其品牌价值、低廉市值和分散股权,这为资本的狩猎提供了肥沃的土壤。KKR的资金来源多元,包括银行贷款、垃圾债券和私募股权,而宝能则通过保险和银行理财产品实现杠杆收购,尽管在当时看似合规,但监管滞后无疑为宝能提供了机会。

收购结果显而易见,KKR通过拆分与出售资产实现了利益最大化,而宝能虽成第一大股东,但在万科的决策层并未插手,深圳市政府和国资委成为万科的守护者。KKR的收购让股东一夜暴富,而员工却只留下失落。RJR Nabisco在业绩下滑后,遭遇了裁员与资产剥离的命运,最终一分为二。相比之下,宝能的入侵引发万科内部动荡,管理层与股东间的冲突持续升温,万科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作为万科的支持者,我坚信资本的暴行将导致根基的动摇。如果宝能如愿入主,万科的标志性地位将荡然无存,如同活力28品牌的命运。并购是资本的游戏,但不应成为掠夺实体经济的工具。理想中,资本市场应为实体经济服务,催生创新企业,而非成为资本家的掠夺机器。KKR与宝能的故事,再次警示我们,资本的狂欢背后,是实体经济的警钟,是市场初心的呼唤。

现实与理想间的鸿沟,使得并购既能带来财富的狂欢,也可能带来优秀企业的消亡。资本家们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我们期待的是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资本运作,让资本真正为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的繁荣贡献力量,而非仅仅成为一场疯狂的掠夺。只有这样,资本市场才能真正实现其初衷,为社会创造价值,而非仅仅充当资本家的掠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