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厕所后不洗手行为,你会如何友善提醒?

面对这样的行为你会站出来发声吗?

第1个回答  2019-05-26
首先要提醒他文明如厕,从我做起。
可以适当的告诉他正确的洗手可以预防疾病,促使身边的人改善个人卫生行为。可以跟他举例,比如说吃饭前要洗手,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守摸了很多东西,如果不洗手就会把病菌吃到肚子里,会威胁到自己的身体健康。

一定告诉他,如厕后要洗手,人的排泄物里有很多致病菌吃错的扶手美等设施都有细菌残留,有效的洗手才能把这些细菌不带回家。尽量的用洗手液洗手。
可以告诉他,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要个注意个人卫生,要有文明行为。不过我们成年人呀,你要告诉他,成年人更应该要爱干净,这样的话会给别人好的印象,也是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第2个回答  2019-05-28
这种情况不好直接说“你怎么不洗手?”“来,洗洗手”等的话,这样会伤到对方的自尊心,从而无形之中影响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产生隔膜,甚至喜欢计较的人会恶语伤人“我洗不洗手关你屁事”等,引发冲突。遇到这种事,如果与自己毫不相干,上完厕所各走各的,互不影响,那么完全没必要提醒。如果上完厕所要一起工作,一起用餐等等的话,就要委婉的提醒了。比如,你可以边和他聊天,边走到洗手盆前自己洗手,边洗边聊,一般情况下,他也会跟着洗一洗了。再如,你可以假装认为他没找到洗手盆,指指洗手盆友好的提醒说:“哦,洗手盆在那边呢,这边没有”等。
第3个回答  2019-05-28
可以说,“又忘了洗手了?”我有时候也会忘了洗手的,这样不会显得尴尬也没有不礼貌的感觉,意思是说对方不洗手不是一种习惯,只是一时忽略了、忘记了而已,补上就行了,而且不光是你,他有时候也会忘记洗手的所以对方会明白这是一种善意的带有保护性的提醒
第4个回答  2019-05-02
对于如厕后不洗手无非就两个原因:一是太勿忙忘了,再就是没有养成习惯。这种情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被提醒都是一件尴尬的事儿。为了既达到提醒的日的又不觉得尴尬,我会走近他轻声说:"走 ,陪我去洗个手,想吃点儿东西手都粘了。” 这样的提醒我认为大家都能接受。
第5个回答  2019-05-02
1你有生命,厕所也有生命,你不想用臭味杀人吧?
2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好多了找公厕看看就知道了,我也是最熟悉这一个
3在北京不少公共卫生间的厕位门上都有“来也匆匆,去也冲冲”的提示语。提示语的含义不言而喻,提醒那些上完厕所不冲水的人讲讲公德。然而,实际情况表明,提示语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以下是学员分别对自己家附近的男、女公共卫生间所做的课外调查。
案例
■冲厕进了德育手册
在北京中关村一小,供5000多个孩子如厕的600多个蹲坑不再散发臭味。“学习冲厕”进了学校的德育手册。教材中分低、中、高三个年级层次且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学生用厕后学会冲厕,提醒同伴冲厕,互相帮助冲厕。中年级用厕后主动冲厕,互相提醒、主动帮助低年级同学冲厕。高年级用厕后养成冲厕习惯,主动宣传用厕文明,给低年级同学树立榜样。
“唯厕独臭”是落后观念
专家观点
从硬件上来说,走进又臭又脏的厕所,人自会产生一种厌恶情绪,行为也就不免反感。相反,在干净整洁的厕所如厕,人们就会文明得多。从软件上来说,中国人历来认为“唯厕独臭”,这种观点反映了人们如厕观念和如厕行为的恶性循环。硬件上,目前许多公厕改为脚踏板冲水和红外感应冲水,省去了手和抽水把手的接触,打消了不卫生的顾虑,使设施以人为本。软件上,不仅呼吁成年人公德文明意识的回归,更应从少年儿童起培养好的如厕习惯。
用完卫生间给人留方便
专家提醒
1.公园里的卫生间:公园里的卫生间使用率较高。所以谨记“来匆匆,去冲冲”,留下一个干净的卫生空间。如果一个人不顾公德,使随后使用的人“不方便”,就是缺少起码的公德。
2.冲水时卫生纸、护垫等杂物不要丢进马桶,以免堵塞下水道。如果不小心把马桶垫板弄脏,一定要用纸擦干净。
3.洗手时水要开小些,一方面节约用水,一方面可以避免水溅得满洗手台和地上都是。如果不小心溅了水,做个有文明的人,要用纸把水擦干净。
4.在国外,大部分卫生间都有烘手机、毛巾或纸巾,是专为洗手后准备的。国内很多公共卫生间没有这些设备,少数地方有,而不少人又对此视而不见。有些人习惯洗手以后一边走路一边挥动双手,甩干自己手上的水,却把地上弄得湿湿的,这样的做法,一来把地面弄脏了,同时也容易滑倒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