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做“姐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从小到大,我就很不喜欢我的弟弟J

明明只差两岁不到,我却要不止一次地放弃我的选择来满足他。

“你是姐姐,让着点儿他怎么了?”这句话我不止一次的在我妈口中听到,只因为我比他大我就要让他先选礼物;只因为我是姐姐我就要牺牲我的时间去陪他出门;只因为早出生了不到两年,我就要背负一辈子“姐姐”的责任。

小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因为这样的不公平哭过,也和我妈大吵过,但都被当做是小孩子的不懂事而不被理会,还被警告说要有一个姐姐的样子不然弟弟会跟着学,我至今都记得我妈曾经一气之下说过的一句话——“J这样都和你学的,他犯罪了你就去坐牢!”我知道这只是一句气话,但……我那时真的当了真,也许是太小吧……

后来,我在一堂高中的课上得知了J辍学的消息,刚得知的时候我都很奇怪于我居然可以如此淡定,直到放假回家才了解到是因为J第一次离家住宿舍不习惯,在他的班里闹了很久,整个人就像魔怔了一样,我妈和他班主任几次三番协商下来决定休学,当然后来就没再去过学校了。

说实话,我知道了原因之后也没太大波动,因为当初他要开学的前几天我就想过:他从小就是在我妈的保护下长大的,从来没有自己一个人去上学过,每次都是我妈骑车接送;他也从来没有离开我妈的保护超过过一天;他一个都要上初中的男生甚至都没有一个人出门买过东西……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顺利地入学、住宿、学习……

其实,我当初第一次离家住宿的那天晚上也很不适应,我记得那天晚上我躺在宿舍的床上,一个陌生的环境,身边都是陌生的人,当时我甚至比我弟上初中时的岁数还要小,一个女生,就这样我在床上平躺着,盯着床板,哭了一夜,没有第二个人知道那一夜我是怎么熬过来的。但我熬过来了,后来我妈问我:“你怎么可以,而你弟却不行呢?你怎么度过第一天的?”我其实有很多话想说,我想说:你以为我好过吗?你们当时把我放到学校就走了,我什么都不懂,我只能一点一点学,我甚至连钱都保管不好,当时柜子的钥匙也被我弄丢了,不敢去找老师、同学也不认识,自己在小柜面前哭了很久最后还是老师用工具撬开了,但那已经是三天以后了,我就这样在开学军训期间三天没有换过衣服……但我从来没有和我妈说过这些,我只是努力在学校学习、不停地学习,因为在我妈眼中,作为学生,成绩才是最重要的,我也就这样做了十多年的乖乖女……直到发生了J这事儿,我妈才猛然发现原来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后来我妈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心态最重要”……

但,很不巧,这件事虽然我认为我很不在乎,但毕竟因为J这件事我们家发生了不小的变动,我爸我妈在我为了高考奋斗的那段时间里跑遍了各大医院,说是J因为宿舍那一晚心理出了问题,老是一个人自说自话,有时还会情绪激动之下打父母。我因为学习的压力并没有去深入了解,其实我知道有一部分原因是不想去了解,就像我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可我也不想说了。因为这件事情,我的心态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但我知道我妈已经不在乎了,美其名曰:“心态最重要”,其实只是没时间管了。但一向要强的我却又哭了,我很想念过去那个成绩优异什么都不太懂只知道学习的的小女孩儿,也很想念过去平静正常的生活,但如果有人问我那你愿意回到过去吗?我的回答一定是——不愿意。

高中毕业,我考入了离北京很近的一所本科大学,虽然和最初的目标差距很大,但确实一个还不错的结果。我想在大学里重新做回自己,我试图让家庭与校园分离开,而事实是的确是分离开的——上了大学的我开始逐渐发现我妈的教育方式存在着很大的错误,她过去把我们包裹地太好了,我们很少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从小到大,我们只会学习,甚至我妈不让我出去找朋友玩儿,J就更甚了。那件事之后我妈也反省过,不止一次地鼓励J出去找朋友玩儿,但结果可想而知,J不愿意。是的,这只“小老虎”不愿跳出笼子了,但是这只“小老虎”总有一天会长大啊,大到比它的主人还强壮,主人没有力气再养它了,就把它放生了,也许,它能适应野外的生活慢慢成长;也许,它饿死了;又或者它渐渐恨透了主人的抛弃,有朝一日回来杀死了它的主人......

有一次,我和我妈一起出门买东西,路上遇到了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和我家情况一样,一儿一女,女孩是姐姐,妈妈抱着弟弟,女孩就在后面追,那位妈妈还不停地催促女孩快点儿。我妈看到这个画面突然好像看到了过去的我们,和我说:“你们小的时候我就是这么带你们俩的,你俩差的岁数又不大,都是那么小,那时候我一手要拎东西,一手要抱J,你就是这样在后面追着跑,有人看见就会调侃一句小姑娘让你妈也把你抱起来......”她好像陷入了回忆,还想说什么,我却无情地打断了:“我都忘了。”

我当然记得,其实小的时候,我有很多次怀疑过我是不是亲生的,也许是从小就很敏感外加一些电视剧的影响吧。毋庸置疑,我爸我妈都是爱我的,我也很多次被他们的爱感动得一塌糊涂觉得自己很幸福,但我从来没有觉得我是最幸福的人,因为有一个人一定是比我幸福的,那就是J,过去的几千个日夜里我有无数次幻想过如果爸妈只有我一个孩子该多好,我一定是最幸福的,我也一定永远是一个听话的乖乖女,我不用再为了零食、礼物的不公平分配而大哭;我也不用再为了心疼父母因J的看病花了太多钱而在学校省吃俭用;我也不用再听到爸妈因为J而争吵......只有我,该多好。

我妈不止一次地问过我,为什么同样的家庭教育、同样的成长环境下,我没有向J一样变得偏激,我只觉得好笑又无奈,这个问题难道不应该问你自己吗?我当时是怎么回答的来着?我好像只是说了句:“如果我也成了J这样,你们不得也疯了?”其实,后来我自己一个人回想,这到底是为什么,也许真的只有我知道答案吧——因为不想让父母失望,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我都要坚持下去,因为这个家已经很糟了,我不能再垮掉;因为要做一个“姐姐”,所以我要做好榜样;因为......因为怨恨,因为不服,因为不公平,我一直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做出一些我过去不敢尝试的事,好像就是为了和我妈证明:看,我做到了,但你的儿子没有,你不是让我做榜样吗?榜样我做了,但结果却是这样,是我的错吗?

如今,父母慢慢变老,J已经成年却仍然每天窝在家里无所事事,爸爸尝试过带他去打工,但仍然没有什么用,他离不开他的爸妈的,而且他并不想劳动或是委屈自己,只想呆在一个舒适的房间打游戏。爸妈一直拿“他有病”来安慰自己,但我一直坚信他没病,没有一个病人会十分精确地知道我爸银行卡里有多少钱,也没有哪一个病人会表现地如此正常而只是不能工作,它只是不想出“笼子”罢了。我也不想多做解释,或是为此和父母争吵,我就好像一个局外人无法理解他们对J的妥协、包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个字当初学习的时候,我就深有体会。

我不知道我这种消极的态度会造成什么影响,但我真的太累了,每天心事重重地在学校和朋友相处,看着她们可以买漂亮的衣服、昂贵的化妆品打扮自己,而我却要为家里的琐事困扰、为生活费困扰,我又不止一次地想到了那个幻想:如果父母只有我一个孩子该多好,要是我不是姐姐该多好......

这么些年以来,我好像从来没有过作为“姐姐”的优越感,也许是我俩相差不大的缘故,我的批评告诫好像对他并没有什么威慑力,而我也不是一个喜欢命令、领导别人的人。甚至J从来没有叫过我“姐姐”,从来都是名字相称,小的时候还会一起玩儿,后来我上了中学每两周才回来一天,我俩交集就更少了,直到现在,即使我俩对着吃饭也不会多说一句话,也不尴尬,习惯了。父母也不会再强调“我是姐姐”,渐渐地,“姐姐”这个标签离我越来越远,我想我应该是开心的。

记得大学的第一个寒假,我为了脱离家里的烦心事,也是为了向父母证明,我一气之下拖着行李箱去了一个厂子里打寒假工。去之前我妈是坚决不同意的,怕我被骗,说我太小,我就这么看着她不停地说,想:她终于记起来她不只有个儿子,还有个年龄相近的女儿,我当时也只是刚刚成年,我也只是一个想要被父母宠成小公主的小女孩,但这个愿望只能下辈子再实现了。我就这么看着她,等她说完了,下一刻我就推着行李箱去坐车了,乖乖女早就不在了,被骗也是成长啊,您给不了正确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难道我不能自己去外面学吗?难道要我一直在你身边,像J一样?可,您的身边就一定安全吗?您不会犯错吗?或许,我才是对的。自那一次起,我再也没有被左右过选择,我妈也意识到了我长大了,有些时候我才是对的,有些时候不管怎样我都是不会听的。那次打工结束拿到钱之后,我自己一个人去了一趟附近的大型超市,像一个孩子一样任性、肆意地挑选每一样我喜欢的零食、商品,每一样都是我喜欢的,并且只是我喜欢的,最重要的是——只属于我一个人,用我自己的钱不用再为了为父母省钱而有所顾虑、不用再烦恼回家之后要怎么平分、不用再害怕J再抢我的零食怎么办、不用再听到我妈的那句“你是姐姐,让着点他”......那一天回到家我望着那一兜东西,第一次感受到了“一个人”的满足感。

我出生在新世纪元年,按理说那时候计划生育很严格,独生子女很多,而我们家却能在高额的罚款下生了两个小孩,我妈总说生J的时候罚钱了,但生我的时候还给钱了,因为生我的时候医生发现我妈子宫里有一个良性的肿瘤,而生我之前我爸给我妈买了一份保险,所以保险公司给了钱。当我妈和别人开玩笑说我和肿瘤呆了十个月的时候,我却在埋怨她为什么明明上一次有危险还要再生一个,我曾经问过我妈为什么即使有罚款还要生J,她只是说知道有他的时候感觉自己能养,万一是个男孩不就儿女双全了......后来,发现的确是个男孩,不过,事情的走向并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如意——

其实我直到现在也依然怨恨他们当初的决定,本来经济就很普通的农村家庭为什么一定要“打肿脸充胖子”地养两个孩子呢,“男孩才能传宗接代”这种思想我不知道在他们的脑海里还在不在,但我想应该多多少少是有一些的,我妈尤甚,因为她就是在一个三个女儿的家庭里长大的,我记得小时候我时常能听到我妈给我们讲她的妈妈过去为了生儿子做了多少傻事,诚然,我妈从来没有说过她更喜欢儿子,我也没有缺失过爱,但更偏爱于谁还是可以感受出来的。这一点或许因为我是姐姐的原因而表现地更加明目张胆或是有了依据。

但其实,“大的就要让着小的”这个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他应得的,小的四岁的时候,大的六岁,小的年龄小,大的如果让着小的,那为什么大的四岁的时候没有人让呢?小的四岁被抱着的时候,大的六岁跟在妈妈后面,那为什么小的六岁的时候还是被抱着呢?还有很多很多话想说,这不是小孩子不懂事,这是道理、教育方式的劝诫。

我,不想做“姐姐”,回看过去的二十年,从出生到现在我只享受过一年半的“独生子女”生活,而那段记忆也早就不记得了,我当了近二十年的姐姐,被“姐姐”这个标签困住,被家庭困住。说实话,我是真的很羡慕身边的独生子女,我不怕孤独,相反,我喜欢孤独,也许是天生,也许是后天求而不得反而更想要,我有很强的占有欲,我反思过自己,这种占有欲或许是慢慢增强的。但事实已经无法改变,所以我开始试图摆脱,物极必反吧,过去我那么渴望多一点“偏爱”却得不到,如今,我便不需要了。过去我是多么希望有一天妈妈可以只陪我玩儿一天,但现在,当我妈说想和我出去时,我更多的时候是拒绝,也不是什么赌气,太幼稚了,只是现在家里面的这个现状以及我和我妈的心态都已经不一样了,那股占有欲也渐渐变成了疏离。

最近一次和我妈出去,坐地铁时,我旁边坐着一个妈妈带着一对儿女,这位妈妈不厌其烦地讲解着地铁的线路,我就在旁边听着,但没有去偏头看一眼,但我从这位妈妈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她一定是位好妈妈,我羡慕她的女儿。出了地铁站,我妈好像要和我说点啥,但最终也没说出口。

如果我未来拥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希望是一个女孩,只一个就够了,我会把所有的爱都给她,她不会再做“姐姐”,但她会懂得谦让,她会交很多好朋友,然后会自愿把她的好东西、零食分给别人,她可以自己选择给或不给、给多少、给自己多少、分享多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