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产后一年是婚姻中最难的一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9
婚姻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产后这一年要承受的压力确实比其他时候更大,所以相对而言这就是更难的一年了。是不是最难不知道,毕竟日子还长,生活总不会永远风平浪静的。
1.精神压力
小婴儿是特别神奇的一种生物,他身躯小小的,笑起来软萌可爱,然而一哭起来就暴风骤雨,让人不知所措、心生畏惧。
而无论是新手爸妈还是所谓有经验的老人,几乎都不可能完全准确理解婴儿的诉求,都是在尝试,在摸着石头过河。大家还会想东想西,害怕孩子不够健康,怕他冷怕他热怕他饿,总之担心一大堆。而这些旁人的心理压力,很容易就让产妇想的更多,压力更大。
产妇自己有没有奶,奶水足不足,奶水营养够不够,自己吃的健不健康对奶水有什么影响......总之我刚生完孩子也乱七八糟想过很多。我自觉已算幸运,奶水足够,只是奶水中脂肪含量不太高,所以孩子一直偏瘦。但我又不想吃太油腻的食物,还想着产后要快点恢复体重和身材,所以自己权衡了一下,也就接受了这个现状。不过她只是有点瘦,还是很健康的。
现在想想,感谢我有个好老公,感谢我有很好的爸爸妈妈,感谢我有个保持理解和尊重的婆婆,大家是让我自己决定的,没有碎碎念,没有干涉我任何,没有给我什么压力。连我自己都想过要不给孩子喝奶粉吧,是不是喝奶粉孩子能胖一点,我老公只说让我自己决定,怎么样都好,他没有意见。后来我总算过了自己的心理关,坚持全母乳喂养,孩子各方面都在标准范围内,长得很好。
如今她已经两岁多了。母乳喂养只是一部分,现在想想那时候的精神压力,还有很多方面的,好在都过去了,我也不太想得起来那些不愉快了。
2.物质压力
坐月子是在家还是去月子中心?请月嫂与否?请多少钱的?到处都是选择题。给孩子买的纸尿裤、隔尿垫、奶瓶、小勺、奶嘴、包被、浴巾、小衣服、玩具、各种洗护用品、婴儿床、婴儿车、背带......我自认为已经是一个理智消费的妈妈,很多东西都是朋友给的二手的,还有朋友送的恒温壶、耳温枪等等,我自己买的东西其实不多,但是零零碎碎杂七杂八全都是钱啊。
给孩子花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是这就是骤然上升的物质需求,就是会让家里突然多一大笔花销,就是在考验着我们的钱包。我自己一胎时在家做的月子,如今怀二胎选择去月子中心了。孕妇群里也有很多订完了月子中心的宝妈,我粗略看了一下,大家一般都会选择2万-4万这个区间的。
我因为大宝还有很多可用的衣服、包被、新奶瓶等,没有买很多,而群里她们自己估算,算上月子中心的钱,已经花了5、6万左右了。孩子出生后不同月龄会买不同的玩具和绘本,几个月之后还可能去上早教。我家大概有二三百册的绘本,有些是套装的,我没仔细算过,即便都是京东当当打折的时候买,三五千的花销应该也有了。
前几个月拍的,旁边还有一格小熊很忙,还有些最近买的书没拍早教3.身体压力生完孩子以后,白天夜里要喂奶,妈妈的睡眠会受到影响,状态就会变差。本来刚生完孩子身体也需要恢复一段时间,不会像以前那样精力充沛了。
生完几个月还会面临皮肤没有以前好(抽时间保养、护肤、每周敷面膜,我都是一边吸奶一边敷面膜一边看育儿书),产后脱发等(我当时积极寻找防脱洗发水),身材恢复也需要点时间,总之生个孩子对女生而言真的是一次蜕变。想想曾经那个青春、阳光、美丽、纤细的少女,再看看现在自己不修边幅的样子,还是挺难接受的。这就无形中又给了自己更多的压力。
总之,这么多压力,要说产后第一年不难,那真的是开玩笑了。难归难,还是得想办法让自己舒服一点,尽量平和地度过这个时期。我一胎孕期一共长了25斤,孩子四五个月我体重就基本恢复到100左右,能穿上以前的衣服出去逛街溜达,心情就好一些。
1.寻求他人的帮助照顾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爸爸是必须参与的,一般都有陪产假,周末总会有时间,晚上下班也都在家,这些时间要让爸爸好好利用起来,跟孩子培养好感情。如果家里老人能帮忙,就积极寻求帮助,妈妈、婆婆,谁有能力有意愿帮忙真的都要感恩。至于一起生活那些家长里短的摩擦,都不是大事儿,想想大家都是为了这个家更好,想想大家也都很辛苦,互相忍让理解一下。送长辈一点小礼物,或者定期每个月给钱,都可以。实在不想一起生活,在同小区或者附近帮长辈租个房子,也可以。毕竟大家还是需要自己的空间。如果选择了雇育婴师、保姆等,好好选一下,多了解,做好面试,做好沟通。还是会面临一些问题,但是毕竟她是帮宝妈分担了一些辛苦,这是她的工作嘛。
2.放松心态,坦然面对不完美没有孩子是完美的,也没有父母是完美的,我们都是不断成长的。相信自己是一直在变好就足够了,不要总想着自己没有做到多好。抽时间短暂地逛个街,去公园走走,看看漫画和诗歌,让自己保持平和。生完孩子,婚姻里就不再只是你们两个人,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其实不仅仅是女性觉得艰难,男性压力也很大。不计较,不纠结,把眼光和心思放远一点,相信短暂的困难都会过去的。多回忆回忆相爱时美好的时刻,相信两个人携手,会把家经营的更好。正是有苦有甜,婚姻才更显其生动滋味。
第2个回答  2022-08-29
为什么说产后一年是婚姻中最难的一年?
1、坐月子没有人照顾

宝妈怀孕生孩子本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自己生完孩子身体还没得到完全的恢复,如果这时候婆婆跟自己的亲妈都不在身边,那么照顾宝宝的事情就得凡事亲力亲为,有时候宝妈难免会感觉到力不从心,相信有不少宝妈都有过自己偷偷抹眼泪的经历,一个人带娃真的是太辛苦了,基本上月子里就是把宝妈一个人当两个人用,很不能自己有三头六臂的去在照顾宝宝的同时,让自己的身体尽快得到恢复,所以说,没人照顾的宝妈这一年才是真的难熬。

2、夫妻之间的矛盾

有了孩子之后,根本就不要想什么二人世界,夫妻生活,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宝妈迟迟拖着不愿意生孩子的原因,生了娃之后,宝妈难免会将自己的生活重心全部放在宝宝的身上,对于宝爸的关心体贴难免会减少,有些宝妈在这一年带孩子的时候,总想着宝爸下班回家之后能帮自己带带孩子,让自己可以稍稍的休息一会儿,可有些宝爸却会以工作为说辞而推脱,那么时间久了,夫妻之间的矛盾也会出现,生娃之后的一年内,因为孩子的原因频繁吵架的夫妻也是很常见的,所以说,宝爸们还是多给宝妈和宝宝一些关心和体贴吧,这才是身为孩子爸应尽的责任。

3、宝妈身材走样

很多宝妈都有这样的感觉,自己没生孩子之前,身材还是前凸后翘的,可生了孩子之后,体重不仅很难降下去,而且肚皮上的妊娠纹会让宝妈觉得压力很大,同时身材也会严重的走样,这一年内,宝妈的重心都放在了照顾孩子身上,根本就没有时间关注自己的外在,所以也导致身材很难恢复到之前,这一点,也是格外的心疼宝妈们。

生完孩子后的这一年,对于很多宝妈来说,虽然是很难熬的一年,但其实宝妈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把重心放在宝宝身上的同时不妨多给自己一点关爱,那么也许会让宝妈在心理上减缓很多不好的情绪,那么你呢,生完娃的这一年,是不是也这么难熬呢?
第3个回答  2022-08-29

从一开始怀孕到生完孩子的这一年,中间会经历很多事情首先就是自己的身体变形,如果是锻炼好的话就可以恢复跟之前,差不多的在坐月子的时候也会让整个人都会有特别多的想法如果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的,每天都会感觉到很难过,身体上的难过和心理上的不舒服。





在一个就是照顾孩子方面,对于那些新手妈妈一开始没有准备好,所以心理上就会有一些紧张,不知道怎么照顾孩子而且如果遇到一个不关心自己的丈夫也会感觉到很失落的生孩子本来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

这时候的女人是比较娇气的,可能就是身体上的原因所导致的也是可以理解。

孩子每天晚上都会过两三个小时起来喝奶,确实整个人都会身心疲惫的白天如果想休息一会儿也是比较难的,因为孩子大概很多时间都在睡觉起来的时间就是喝奶,然后大小便等睡着了之后家长想睡一会儿有些时候却已经过劲儿了如果有人帮忙看着还好,

特别是对于那些为母乳的就是要有母亲自己来照顾如果是喂奶粉的还比较好一些,可以别人帮着抱着或者是喂奶粉。



每天日复一日的,等到孩子五六个月能吃点饭了会好一点,他会爬了也要看好一点,慢慢的到了十一二月有些孩子会走路,但是走不稳,也要特别的看好真的是特别操心,如果是想得开的女人还是比较好的那对于那些特别细心的妈妈就会让自己特别累,

不过只要坚持到一两岁之后慢慢都会变好的,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要经历这样的阶段,看着孩子确实非常高兴。

第4个回答  2022-08-29
婚姻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产后这一年要承受的压力确实比其他时候更大,所以相对而言这就是更难的一年了。是不是最难不知道,毕竟日子还长,生活总不会永远风平浪静的。
因为一旦生育,方方面面都会有所改变。

一、 产后第一年的“难”

1. 需要适应新角色带来的挑战。

孩子一出生,我们就马上多了“母亲”这一身份角色。角色名字是冠上了,可真正适应,还需要接受很多的挑战。对于初次生产的女性来说,生产的疼痛、身材的变形、激素的影响、哺乳的生疏、缺觉的疲惫、育儿技巧的陌生等,都可能让她对婴儿的行为产生消极的感知,容易对自己能否成为一个母亲产生怀疑,进而难以适应新角色。

根据国内的一项调查显示,新母亲角色适应良好者仅为44.89%,产后抑郁发病率高达39.4%。可见至少有一半的女性,刚开始接受自己“母亲”身份时并不顺利。除了身体的疲惫和育儿能力的生疏外,我们还不得不面对自己时间几乎完全被孩子占据的问题,这种暂时性的“失去自我”,在那个当 下容易被放大,引发无尽的焦虑和不安。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某人说:“天哪, 为什么要让我照顾小宝宝,我自己还是个小宝宝呢!”

2.要适应新的夫妻相处模式。

生育前,夫妻相处可以很随意,两人爱吃啥吃啥,爱玩啥玩啥,只要彼此没意见,懒觉睡上三天三夜都可以;相处可以很浪漫,只要不是工作日,两人手牵手就可以出门了,也可以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是电影、大排档随处浪;也可以很甜蜜,妻子小嘴一撅,先生就可以上前亲亲抱抱举高高,也可以很平淡,清晨有很长很长的时光,一起静静等着日出,夜晚也有很长很长的时光,你陪我刷剧我陪你闲聊。

可是生育后,这些内容至少在半年内,基本是享受不到了。吃啥玩啥E经不重要了,毕竟吃饭都不一定有时间一桌一起吃, 常常孩子哭, 我们就要奶孩子去懒觉根本睡不上了,别说懒觉,就是整觉,夫妻俩在孩子还不会睡整觉前,都别想了.... .婴儿夜醒N次是常事,随之而来的是N次的喂奶、拍嗝、哄睡、换纸尿裤. ..出门旅行,那只能是痴心妄想,毕竟我们24小时间不是在喂奶,就是要哄睡。夫妻间撒娇和独处,那就只能在梦里了,因为可以沟通的时间都被我们用在讨论孩子吐奶了怎么办、孩子湿疹了怎么办、孩子还没睡怎么办等诸多育儿问题上了。

3.要适应新的家庭结构所带来的冲击。

还未生育时,夫妻俩可能单独住套婚房,就算有和老一辈住一 起,大体上也没什么冲突,顶多生活习惯不同让老人家唠叨几句。但生育后,大多数夫妻因产后上班、照顾孩子的人手不足的等原因,都要面临必须和老-辈住一起的情况,这时候,新的家庭结构所带来的冲击,就很大了。

特别是传统一点的家庭, 几代人的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老一辈如果界限感不明显,插手孩子的方方面面,那是迟早的事,小到孩子的搂抱姿势,大到孩子将来的教育投资,事无巨细都要管。若是更苛刻一点的,孩子冷了热了哭了磕了,都要责问一下妈妈。

偏偏现在的年轻夫妻也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孩子要照书养照科学喂,早教玩乐也不能落下,可老一辈宁愿相信三姑六婆,也不愿信书信权威,这么一来二去,两辈人间常常会爆发育儿矛盾。如果先生不给力,抱头躲进夹缝中,那么怕是夫妻关系也要降至冰点了。最可怕的是,万- -婆家娘家不小心凑一起,三方各有育儿需求,谁也不服谁,都觉得自己的做法才是对孩子好,那才叫世界大乱。这样家庭结构下的相处,想被嘘寒问暖怕是不容易了,反正大家关心的重点永远不会是新手妈妈。

4.需要适时地平衡生育和工作的关系。

尽管工作单位有好有坏,但我们不能否认整个社会职场大环境都对孕产女性并不算友好,很多隐性的歧视,是客观存在的。一旦我们怀孕公布喜讯后,升职加薪基本是没份了,岗位调动不降薪就算是阿弥陀佛了。

产后产假还没结束,可能就会接到催着复工的电话,返回职场后,接踵而来的也许就是无尽的加班生育前自然无所谓,升职加薪无望就跳槽,加班出差可以随时就位,而生育后,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无法当职场上的超人了。天我们一边在职场上艰难地厮杀四方,一边东躲西藏地窝在卫生间狼狈背奶;夜间我们一手抱着娃儿喂奶哄睡嘴里还唱着英文儿歌,另一手还得飞快地在键盘上啪啪啪啪。
第5个回答  2022-08-29
产后一年不一定是婚姻中最难的一年,但一定是婚姻中较难的一年。

因为一旦生育,方方面面都会有所改变。

一、 产后第一年的“难”

1. 需要适应新角色带来的挑战。

孩子一出生,我们就马上多了“母亲”这一身份角色。

角色名字是冠上了,可真正适应,还需要接受很多的挑战。

对于初次生产的女性来说,生产的疼痛、身材的变形、激素的影响、哺乳的生疏、缺觉的疲惫、育儿技巧的陌生等,都可能让她对婴儿的行为产生消极的感知,容易对自己能否成为一个母亲产生怀疑,进而难以适应新角色。

根据国内的一项调查显示,新母亲角色适应良好者仅为44.89%,产后抑郁发病率高达39.4%。可见至少有一半的女性,刚开始接受自己“母亲”身份时并不顺利。

除了身体的疲惫和育儿能力的生疏外,我们还不得不面对自己时间几乎完全被孩子占据的问题,这种暂时性的“失去自我”,在那个当下容易被放大,引发无尽的焦虑和不安。

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某人说:“天哪,为什么要让我照顾小宝宝,我自己还是个小宝宝呢!”

2. 需要适应新的夫妻相处模式。

生育前,夫妻相处可以很随意,两人爱吃啥吃啥,爱玩啥玩啥,只要彼此没意见,懒觉睡上三天三夜都可以;

生育前,夫妻相处可以很浪漫,只要不是工作日,两人手牵手就可以出门了,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是电影大排档随处浪;

生育前,夫妻相处可以很甜蜜,妻子小嘴一撅,先生就可以上前亲亲抱抱举高高,先生电脑一开,妻子也可以席地而坐陪着玩上几局游戏;

生育前,夫妻相处可以很平淡,清晨有很长很长的时光,一起静静等着日出,夜晚也有很长很长的时光,你陪我刷剧我陪你闲聊。

可是生育后,这些内容至少在半年内,基本是享受不到了。

吃啥玩啥已经不重要了,毕竟吃饭都不一定有时间一桌一起吃,常常孩子一哭,我们就要奶孩子去了。

懒觉根本睡不上了,别说懒觉,就是整觉,夫妻俩在孩子还不会睡整觉前,都别想了……婴儿夜醒N次是常事,随之而来的是N次的喂奶、拍嗝、哄睡、换纸尿裤……

出门旅行,那只能是痴心妄想,毕竟我们24小时间不是在喂奶,就是要哄睡。

夫妻间撒娇和独处,那就只能在梦里了,因为可以沟通的时间都被我们用在讨论孩子吐奶了怎么办、孩子湿疹了怎么办、孩子还没睡怎么办等诸多育儿问题上了。

3. 需要适应新的家庭结构所带来的冲击。

还未生育时,夫妻俩可能单独住套婚房,就算有和老一辈住一起,大体上也没什么冲突,顶多生活习惯不同让老人家唠叨几句。

但生育后,大多数夫妻因产后上班、照顾孩子的人手不足的等原因,都要面临必须和老一辈住一起的情况,这时候,新的家庭结构所带来的冲击,就很大了。

特别是传统一点的家庭,几代人的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老一辈如果界限感不明显,插手孩子的方方面面,那是迟早的事,小到孩子的搂抱姿势,大到孩子将来的教育投资,事无巨细都要管。若是更苛刻一点的,孩子冷了热了哭了磕了,都要责问一下妈妈。

偏偏现在的年轻夫妻也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孩子要照书养照科学喂,早教玩乐也不能落下,可老一辈宁愿相信三姑六婆,也不愿信书信权威,这么一来二去,两辈人间常常会爆发育儿矛盾。如果先生不给力,抱头躲进夹缝中,那么怕是夫妻关系也要降至冰点了。

最可怕的是,万一婆家娘家不小心凑一起,三方各有育儿需求,谁也不服谁,都觉得自己的做法才是对孩子好,那才叫世界大乱。

这样家庭结构下的相处,想被嘘寒问暖怕是不容易了,反正大家关心的重点永远不会是新手妈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