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泉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30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天泉穴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所属部位 8 天泉穴的定位 9 天泉穴的取法 10 天泉穴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天泉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天泉穴主治病证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天泉穴的配伍 15 文献摘要 16 特效 *** 17 天泉穴研究进展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天泉

1 拼音

tiān quán

2 英文参考

Tiānquán PC2 [中国针灸学词典]

tiānquá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P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PC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天泉 汉语拼音 Tianquan 罗马拼音 Tienchuan 美国英译名 Celestial Spring 各


号 中国 PC2 日本 2 法
国 莫兰特氏 MC2 富耶氏 德国 MH2 英国 Cx2 美国 EH2

天泉为经穴名(Tiānquán PC2)[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天温[2]。属手厥阴心包经[1]。天即天空,泉即泉水,源于天池的经气由此向下,如同泉水从天而下,故名天泉[1]。天泉穴主要用于心肺、胸胁疾患等:如心痛,心内膜炎,心悸,支气管炎,咳逆,胸胁支满,上臂内侧痛及臂神经痛,咳嗽,胸满,胁胀,臂痛,胸胁胀痛,胸痛,胸胁胀满,呃逆,足痛不可以行,胸背及上臂内侧痛,肘中挛急,心绞痛,心动过速,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上臂内侧痛,视力减退等。

4 天泉穴的别名

天温(《针灸甲乙经》),天湿(《外台秘要》)。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天泉,一名天温,在曲腋下,去臂二寸,举臂取之。

6 穴名解

天即天空,泉即泉水,源于天池的经气由此向下,如同泉水从天而下,故名天泉[1]。

上部为天。泉,水泉。瀑布称为立泉。指经气自上而下,如泉水之来自天上也。本穴上承天池之气,位于上臂,接近手少阴之极泉及手太阴之天府,脉气从胸走手,自上而下也,有如泉源之水溢流而下,因名天泉。或问:臂,何得曰天?答:人有四肢,犹屋有四柱,本穴在柱之上端,故名之以“天”也。[3]

7 所属部位

上臂[4]

8 天泉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天泉穴在臂内侧,当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5]。

天泉穴位于臂前区,当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伸臂仰掌取穴[1]。

天泉穴位于上臂前面,平腋前纹头下2寸,当肱二头肌长、短二头之间;或于曲泽穴上7寸取穴[2]。

一说在“腋下3寸。”(《针灸大全》) 。

天泉穴在手厥阴心包经中的位置

天泉穴在上臂的位置

天泉穴在上臂的位置

天泉穴在上臂的位置(肌肉)

天泉穴在上臂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9 天泉穴的取法

伸臂仰掌,在腋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取穴。

天泉穴位于臂前区,当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伸臂仰掌取穴[1]。

伸臂仰掌,腋前皱襞上端与肘横纹上的曲泽连成直线,当肘横纹上7寸处取穴[6]。

天泉穴位于上臂前面,平腋前纹头下2寸,当肱二头肌长、短二头之间;或于曲泽穴上7寸取穴[2]。

快速取穴:伸肘仰掌,腋前纹头直下3横指,在肱二头肌肌腹间隙中,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天泉穴[7]。

10 天泉穴穴位解剖

天泉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肱二头肌、喙肱肌。有肱动、静脉肌支。为臂内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分布处。皮肤由臂内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疏松,富有脂肪组织。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臂筋膜,入肱二头肌,在肌皮神经的外侧深进喙肱肌,以上两肌由肌皮神经支配。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腱。[1]

皮肤→皮下组织→肱二头肌→喙肱肌[8]。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臂内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肌皮神经肌支和肱动脉分支分布[8]。

布有臂内侧皮神经,肌皮神经和肱动、静脉肌支[2]。

11 天泉穴的功效与作用

天泉穴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脉的功效。

天泉穴有开胸理气、活血化瘀作用[1]。

天泉穴有舒筋活络之功,主治心痛,胁胀,咳嗽,胸壁及上臂内侧痛,多用泻法[3]。

12 天泉穴主治病证

天泉穴主要用于心肺、胸胁疾患等:如心痛,心内膜炎,心悸,支气管炎,咳逆,胸胁支满,上臂内侧痛及臂神经痛,咳嗽,胸满,胁胀,臂痛,胸胁胀痛,胸痛,胸胁胀满,呃逆,足痛不可以行,胸背及上臂内侧痛,肘中挛急,心绞痛,心动过速,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上臂内侧痛,视力减退等。

天泉穴主要用于心肺、胸胁疾患等:如心痛、心内膜炎、心悸、支气管炎、咳逆、胸胁支满、上臂内侧痛及臂神经痛等[1]。

天泉穴主治咳嗽,心痛,胸满,胁胀,臂痛等[2]。

天泉穴主治心痛、咳嗽、胸胁胀痛、臂痛[8]。

天泉穴主治心痛,胸痛,心悸,胸胁胀满;咳嗽;呃逆;足痛不可以行,胸背及上臂内侧痛,肘中挛急[6]。

1. 循环系统疾病:心绞痛,心动过速,心内膜炎;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

3. 其它:支气管炎,上臂内侧痛,视力减退等。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一般直刺0.5~0.8寸[1][8]。

直刺0.5~1寸[2]。

直刺1~1.5寸,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肩部[6]。

13.2 灸法

可灸[1][6][8]。

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2]。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4 天泉穴的配伍

天泉穴配内关、中冲治心绞痛[1]。

天泉穴配腕骨治肩臂痛[1]。

天泉配腕骨、阳谷,治肩臂痛[6]。

天泉配内关、中冲,治心绞痛[6]。

天泉配尺泽、乳根,治乳少[6]。

天泉配内关,有活血通脉的作用,主治心悸。

天泉配曲池,有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肘臂挛痛。

天泉配期门,有理气活络的作用,主治胸胁胀满。

15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石水,天泉主之;足不收,痛不可以行,天泉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心病,胸胁支满,咳逆,膺背胛间、臂内廉痛。

《针灸大成》:主目䀮䀮不明,恶风寒,心病,胸胁支满,咳逆,膺背胛间、臂内廉痛。

《针方六集》:主咳逆,心胸烦满,胁下支满,臂内廉痛,肘中挛急。

《类经图翼》:主治恶风寒,胸胁痛,支满咳逆,膺背胛臂间痛。

16 特效 ***

心脏供血不足者,可每天坚持用中指指腹揉天泉穴,每次1~3分钟[7]。

17 天泉穴研究进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