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有几区和几个县?

我想要知道详细的.知道的告诉我,谢谢

蚌埠市,下设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龙子湖区四个市辖区,管辖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三个县
蚌埠,是安徽省下辖市地处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京沪铁路、淮南铁路的交汇点,同时也是京沪高铁、京福高铁的交汇点。北纬32°43′至33°30′,东经116°45′至118°04′,北与宿州市、濉溪县、灵璧县、泗县接壤,南与淮南市、凤阳县相连,东与明光市和江苏省泗洪县毗邻,西与蒙城县、凤台县搭界。津浦铁路从境区中部纵贯南北,淮河自西向东流过境南,辖区大部分处于淮北平原南端。蚌埠市区位于北纬33°01′至32°49′,东经117°31′至117°11′,北部与固镇县、五河县交界,东部、南部与凤阳县毗邻,西部与怀远县相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8

截至2019年8月,蚌埠市下辖4个市辖区、3个县: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蚌埠高新技术开发区、蚌埠经济开发区。

1、怀远地处皖北,淮河中游,素有“淮上明珠”美誉。县域总面积2212平方公里,总人口131万。全县辖18个乡镇、361个村(居),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白莲坡食品科技产业园),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怀远经济开发区、龙亢经济开发区),

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龙亢农场、古城镇),蚌埠市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龙亢农场)。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

2、五河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下段,因境内淮、浍、漴、潼、沱五水汇聚而得名。

建县于南宋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全县总面积1428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1073平方公里、丘陵面积170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85平方公里,人口67.7万,辖14个乡镇、217个村(居),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沱湖)和1个省级森林公园(大巩山)。

3、固镇县隶属于安徽省蚌埠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北岸,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兼有南北之长,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90C,降雨量871毫米,日照2170小时,南北方大部分动植物能在此繁衍生长。

全县地势平坦,海拔16.0-22.5米,面积1363平方公里,人口65.2万,耕地132.8万亩,现辖11个乡镇,228个村(居)。县城规划面积38.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9.7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8万人。

4、龙子湖区位于蚌埠城区东部,北依淮河,东邻凤阳县,与凤阳新城和县工业园区接壤,下设1个乡、6个街道(中心)。辖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人口21万余人,区人民政府驻治淮路706号。

5、蚌山区,是蚌埠市的中心城区,也是蚌埠市发源地。行政区划面积83平方公里,人口约33万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教、金融和商贸中心,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文明城区、电子商务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6、禹会区辖区总面积331平方公里,其中原马城经济开发区、秦集镇、长青乡所辖共24个村由高新区托管,共114平方公里,禹会区实际管辖面积217平方公里。禹会区辖区户籍总人口36万人,其中高新区9.3万人,实有26.7万人(城镇人口16.7万人、农村人口10万人),另有流动人口3万人。

7、淮上区位于淮河北岸,是2004年3月蚌埠市委、市政府为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实施拥河发展战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新区。新区历经两次区划调整,现辖5个镇2个社区,总人口26.8万人,面积412平方公里,是全市辖区面积最大的行政区。

扩展资料:

蚌埠的历史沿革:

史前时期,今蚌埠(含市区及所辖怀远、五河、固镇三县,下同)地域为淮夷族聚居区。传说大禹治水南下淮泗,路过今禹会区境内涂山娶涂山氏女为妻,并生启(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夏朝,为华夏第一代帝王)。

春秋战国时期,今蚌埠曾分别为徐方、鲁、宋、吴、越、楚等国邑地。

秦朝时期,秦王朝建立后实行郡县制,今淮河南岸地域属九江郡曲阳县、钟离县等县分领;今淮河北岸怀远、蚌埠、固镇、五河地域为泗水郡蕲、徐等县分领。

南宋时期,至南宋宝祐五年(1257年),分钟离县(今凤阳县)置怀远军和荆山县,辖今怀远县及蚌埠市区西部、固镇县一部,今蚌埠市区东部属濠州钟离县;

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始置淮安军及五河县。南宋、金对峙时期,今固镇县先为宿州蕲县、灵璧县及泗州虹县分领,后为宿州、灵璧、荆山、五河等县分领。

元朝时期,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撤销怀远军,改荆山县为怀远县属濠州(治今凤阳),今蚌埠市区西属濠州怀远县,东属濠州钟离县;今固镇县为宿州及宿州灵璧县、泗州五河、濠州怀远县分领。

明朝时期,明洪武年间,钟离县先后改为中立县、临淮县,增设凤阳县;今蚌埠市区西属凤阳府怀远县,东属凤阳府凤阳县;今固镇县分属凤阳府宿州及凤阳府怀远县、凤阳府宿州灵璧县、凤阳府泗州五河县、凤阳府凤阳县。濠州先更名临濠府后更名凤阳府,全境均属凤阳府。

清朝时期,清沿袭明制全境属凤阳府,雍正年间泗州脱离凤阳府,五河县属泗州,其余均属凤阳府。其中凤阳县主簿衙门驻小蚌埠镇,清同治二年(1863年),划凤阳县马村沟以西、怀远县席家沟以东、灵璧县后楼为蚌埠独立行政区,置三县司,直属安徽省凤阳府。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废凤阳府,怀远县、五河县直属安徽省。

1914年,全境属安徽省淮泗道(治凤阳县)。同时废蚌埠三县司,今蚌埠市淮河以北划属灵璧县,淮河以南划属凤阳县;今固镇县仍为宿县、灵璧、凤阳、五河、怀远等县分领。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正式废道,凤阳县、怀远县、灵璧县、五河县先后直属安徽省。

1929年初,蚌埠成立市政筹备处,翌年撤销,仍属凤阳县。

1932年,怀远县、凤阳县先后改属安徽省第四区、第四专区,五河县先后改属第七区、第六专区。

1938年,凤阳县城由府城迁至蚌埠,同时蚌埠又为安徽省会(当时名为凤阳县蚌埠镇)抗日战争胜利后,怀远县改属安徽省第十专区,凤阳县先后改属安徽省第九专区、第五专区,五河县属安徽省第四专区。

1946年11月,蚌埠成立市政筹备处。

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设市,脱离凤阳县(府城又重新作为凤阳县城),辖原属凤阳县的淮河以南部分地区和淮河以北小蚌埠地区,直属安徽省,为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

1949年1月20日,蚌埠解放。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蚌埠市、怀远县、五河县属皖北行署,今固镇县分属宿县、五河、灵璧、怀远4个县。

1952年4月,蚌埠市直属安徽省;上述4县改属安徽省宿县专区。

1956年1月,改属蚌埠专区。

1961年4月,仍属宿县专区。

1964年10月,析宿县、怀远县、五河县、灵璧县各一部分地区置固镇县,属宿县专区。

1971年,宿县专区改为宿县地区

1983年7月,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由宿县地区划属蚌埠市。

参考资料来源:蚌埠市人民政府—县区概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3
四区三县 蚌山区 龙子湖区 禹会区 淮上区 怀远县 五河县 固镇县
蚌山区 市辖区 83 22 233000 南山路 辖天桥街道、青年街道、纬二路街道、胜利街道、黄庄街道、宏业村街道、龙湖新村街道、雪华乡、燕山乡
龙子湖区 市辖区 162 23 233030 解放路 东风街道、治淮街道、东升街道、解放街道、曹山街道、延安街道、长淮卫镇、李楼乡
禹会区 市辖区 125 22 233010 涂山路 大庆街道、张公山街道、纬四街道、朝阳街道、钓鱼台街道、秦集镇、长青乡
淮上区 市辖区 232 20 233002 淮上大道 淮滨街道、小蚌埠镇、吴小街镇、曹老集镇、梅桥乡
怀远县 县 2400 130 233400 新城区 城关镇、新城区、五岔镇、双桥镇、魏庄镇、万福镇、包集镇、苏集镇、龙亢镇、河溜镇、唐集镇、常坟镇、马城镇、孝仪乡、褚城乡、古城乡、徐圩乡、兰桥乡、陈集乡、淝河乡、淝南乡、找郢乡、荆芡乡
五河县 县 1580 73 233300 城关镇 城关镇、新集镇、沫河口镇、小溪镇、双忠庙镇、小圩镇、东刘集镇、大新镇、头铺镇、武桥镇、浍南镇、申集镇、朱顶镇、沱湖乡、临北回族乡
固镇县 县 1363 61 233700 城关镇 城关镇、王庄镇、连城镇、濠城镇、新马桥镇、刘集镇、湖沟镇、任桥镇、石湖乡、杨庙乡、仲兴乡
开发区   蚌埠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蚌埠经济开发区、 蚌埠高铁新城开发区、 固镇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怀远经济技术开发区、马城经济开发区、五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2-05

第4个回答  2018-06-27
蚌埠市有五个辖区三个县,分别是: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龙子湖区、经济开发区、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