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蒙受千古奇冤,一些人对其无缘无故的恨有道理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5-13
也不算是无缘无故的恨,主要是谣言作祟,我记得最主要的就是说味精加热会产生焦谷氨酸钠,吃了容易致癌,还有吃多了会掉头发。
第2个回答  2020-05-13
现在很多人认为将味精视为毒药一般的存在是没有道理的。事实上,在食物中少量添加味精并没有坏处,味精甚至还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第3个回答  2020-05-13
主要是以前有些厂家以次充好,销售劣质产品,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导致了味精蒙冤,其实味精作为从天然物质中提炼的调味品,并非如人们传的那么可怕。
第4个回答  2020-05-26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比窦娥还冤的事情,那就是味精了。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名作,剧本描述一个温顺弱小的女人窦娥,被无赖陷害,屈打成招,诬成杀人凶手,被判斩首。悲愤莫名的窦娥临行前发下誓言: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窦娥被冤死了,但她的冤情感天动地,三大誓言一一应验,最终得以洗冤雪耻。

可遭受了不白之冤的味精,刀架在脖子上,也无法开口立誓,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时空通讯早就看不惯强加在味精头上的一些不实之词,很想为它打这个官司,但一直苦于案情资料匮乏,水平有限,有心无力。

憋了数年,今天终于忍不住一吐为快。

味精也曾稀缺珍贵,睥睨人间,有缘人才能够得窥其一二。后来生产渐多,普罗大众的味蕾才有幸也得尝这人间美味。可人类就有这种劣根性,好日子过了几天,返祖现象就出现了。

人们开始追求回归原生态,总要找点现代生活的不是,味精渐渐就变成了罪人。

味精有毒、味精致癌、味精影响发育等等流言甚嚣尘上,由此不吃味精成了一种时髦。

吃早点、吃夜宵、进馆子吼一声,不要放味精哈,似乎就可以抬高自己的身价;接朋会友闲聊当中,插入几句我就喜欢吃原汁原味,从来不放味精,这样似乎就彰显了自己的高雅品味。

更有甚者,一些媒体和所谓“养生专家”也纷纷加入讨伐味精的行列,敦敦告诫人们,要回归自然,要选择有机食品,要吃原汁原味,要吃这个花那个草养生。

太冤了。味精,这个人类文明的结晶,曾经为人类味蕾默默奉献的发明,就这样被黑成了罪魁祸首,被送上了历史进程的断头台。

那么味精到底是一个什么来路呢?我们一起来追根溯源,还其清白。

在170多年前的1846年,德国雷特豪生从小麦面筋中分离获得了谷氨酸,其实这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可惜雷特豪生没有发现谷氨酸中蕴含的秘密,让这个发现搁置了几十年。

味精的发明人是日本人池田菊苗。他是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授、化学家。

味精发明缘起于池田教授味蕾的敏感。

有一天,池田教授从学校回来,夫人送上了午餐,本来疲惫的他突然感到了特别的味道,他奇怪的问夫人:今天的汤怎么这么鲜,难道放了什么特殊的佐料?

没有啊。夫人做了否定的回答。池田搅动着汤汁,发现汤里没有什么特殊的东西,只是几片黄瓜和海带。

科学家的好奇心被勾动起来了,他一定要弄清这个鲜味到底从哪来。

他请夫人再用汤里的几种原料分别做汤给他喝,最终他发现这种鲜味来自海带。他把汤里的海带捞起,立刻连夜拿到实验室分析。

科学的发现常常出自偶然,但偶然中蕴含着必然。

如果你我吃到了鲜美的事物,很可能只会赞美一番,而并不会去挖掘其中的根源。但科学家们不一样,敏感的神经使这些偶然中蕴含了必然。

科学的发现当然也没有这么容易,当夜池田教授一无所获。但科学家的执着和探索本性使他钻到了这个发现里,一定要弄出个眉目。

半年后,这种物质提取出来了,原来在食物中起到提鲜作用的是谷氨酸的钠盐。谷氨酸纳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味精就这样出世了。

谷氨酸钠的化学式为C5H8O4NNa·H2O,摩尔质量187.13g/mol,熔点为232℃,一般为白色结晶或粉末,无臭,对光稳定。

谷氨酸钠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刺激味蕾,增加肉类和蔬菜的鲜味。

池田教授的发明1909年就转入了商业化生产,并成为人类餐桌上的奢侈品。随着生产量的不断扩大,渐渐成为风靡全人类的享受。

日本把这种以谷氨酸钠为主要成分的产品称之为“味之素”,中国翻译过来就是“味精”。

这时候的味精享尽了人间风光和赞美。

中国的味精生产在1921年就被引入试生产,1923年,化学家吴蕴初在上海开办了“天厨味精厂”,国产的味精从此走向了中国人家。

但开始味精还是奢侈品,是富贵人家的座上宾。因为最早我国生产味精采用的水解法,40吨小麦,只能生产出1吨味精。

一直到1965年,才开始采用玉米淀粉、大米、小麦淀粉、甘薯淀粉等粮食为原料,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渐渐降低了成本,使味精走向了寻常百姓家。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粮食还十分珍贵,还有许多人连饭都还吃不饱,所以做味精的粮食来源受到严格限制,因此味精生产也是严格计划下进行。

1988年,国家宣布取消味精生产食用限制,味精生产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中国成为世界味精生产和消费大国,2010年产量达到256万吨,生产技术水平也得到很大提升。

味精的生产主要采用发酵法,原材料早期以海带、面筋、大豆粕为主,现在主要采用玉米、大米、淀粉、糖蜜等原料。先发酵生产出谷氨酸,再通过等电点法、离子交换法等方法转化提取精制出符合国际标准的谷氨酸钠,制成味精成品。

从味精的生产原料和过程来看,味精完全是由原生态食物转化而来,是纯天然发酵的绿色食品。

科学研究证明,味精虽然对人体直接营养价值较小,但不但没有毒,还可解毒。味精里的谷氨酸可与血氨结合起到解毒作用,可在临床上用于对肝昏迷患者的治疗。

味精进入人体后可以很快被完全消化吸收,参与到人体的正常代谢中,不会发生沉积;味精在人体中生成的谷氨酸,是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人体体重中含有17%的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谷氨酸占有20%;谷氨酸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调节功能,尤其起到补脑和护肝作用。

因此,味精不但对人体无害,还有许多益处。

可味精对人类诸多好处许多人并不知情也没认可。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中国人的生活开始越来越好,无节制的饮食导致了许多人发胖,各种肥胖导致的疾病困扰着一些渐渐富裕起来的国人。

回归自然,吃所谓的有机食品的潮流开始泛滥,一些人开始把许多人类健康问题归结于工业化,甚至于科学的发展。

味精成为了首当其冲的冤大头。由于味精生产泛滥,产能太多,而人们对味精的营养特性缺乏全面科学了解,一些人就对这种遍地都是唾手可得的东西弃如敝履了。

对于这个曾经广受人类青睐的味精,突然变成“仇人”的主要理由,是一些人为它罗织的罪名:中毒、致癌、致畸影响发育。

主要的说法是:一些人进餐后感到头痛胸闷恶心腹痛,认为是味精惹的祸,中毒了;味精在高温下煮久了,会产生焦谷氨酸钠,是致癌物质;吃多了会影响骨骼生长,尤其孕妇吃了会影响胎儿发育,甚至致畸。

这些都有证据吗?没有。

进餐后产生不适有很多原因,可以到医院去检查,没必要随便抓个弱者顶牛。

味精120度高温煮久了是会转化成焦谷氨酸钠,但焦谷氨酸钠并不会致癌,只是没有味精的鲜味了,不好吃而已。而且如果你愿意吃的话,焦谷氨酸纳不但不会致癌,还有增强人的记忆,使人变得更聪明一些。

或许这些为味精罗织莫须有罪名的人就是因为少吃了焦谷氨酸钠吧。(笑话,别当真)

吃多了,吃多少算吃多了?味精你吃多了吃得下去吗?你吃多了盐,吃多了糖,吃多了饭就不影响身体了?撑死的人也有呢,难道怪饭怪馍?

由于世界上不少人对味精的安全性存有疑虑,联合国FAO/WHO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曾于1973年规定,对于味精的摄入量每天每公斤人体体重不得超过120毫克,也就是一个50公斤体重的人,每天食用味精必须在6克以内。

但后来国际许多权威机构纷纷做了大量的味精毒理实验,迄今都没有发现味精对人体的任何危害证据。

1987年在第19届联合国粮农及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会议上,正式宣布取消对味精食用量的限制,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味精是完全安全的.。

美国FDA(食品药品管理局)在搜集研究了上万份文献和实验数据后得出结论:长期食用味精对人体没有任何障碍。

日本筑波大学一个科学团队在1986年做过一项实验,他们将富含谷氨酸的鱼粉加温至300℃,然后饲养大白鼠的试验,没有发现任何癌变现象。

我国在1999年完成了对味精长期跟踪的毒理试验,得出了与国际一致的结论。

毒性试验证明,在一般用量条件下不存在毒性问题,小白鼠经口半数致死量为16200mg/kg。

也就是说一个50公斤的人,一次服用600克才有致死的风险。除了想自杀的人,有谁会一次服用600克味精呢?而且自杀用味精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不一定致死。

服用食盐(氯化钠)小白鼠半致死量为8480mg/kg,因此服用食盐自杀远比味精(谷氨酸纳)节约用量,只需要味精的一半就可能死亡。

所以味精完完全全是个好东西,吃了只对人体有益而无害,实在没有任何理由去贬损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有喜欢美味的,与喜欢寡淡的,这本无可非议。但如果突然异想天开追求某种返祖生活,就对现代文明的一些好东西肆意贬损,就有些不地道了。

人类从茹毛饮血的野兽,走出了丛林,走向了智慧;从石器时代走向了刀耕火种,再走向了农耕文明;从黑暗的手工劳作走向了机电光明,走向了自动化信息化时代。

这些都是人类经历了艰苦卓绝九死一生奋斗出来的。千百年的科学进步中,人类积累了许多文明,我们当然不能够滥用这些文明,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享受这些文明呢?

难道有人真的要回到丛林,回到野兽茹毛饮血的时代才是原生态吗?这些人知道那个原生态猿人的寿命有多久吗?几年或者十几年,就已经是高寿了。

这些想回到丛林时代的人真的可以放弃现代文明赐予他们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生命周期吗?

扯远了。还是回到味精。

时空通讯认为,味精就像许多现代文明一样,丰富和完美着人类的生活。而且味精就是原生态,是现代文明对原生态的理解和延续,它经历了100多年的检验和证明,完全安全。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大胆的说,我爱味精!

当然,任何东西都有一个度,适当的食用才能够得到最优的享受。什么是适当呢?就是吃起来觉得味道最美,就是最适当的。

为了能够“适当”的使用味精,让自己的味蕾得到最好的享受,我们有必要对味精的一些特点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首先,味精的鲜度极高,用水稀释3000倍还能够尝到它的鲜美。但这种鲜美和食盐并存时才能够显示出来,因此在没有食盐的菜肴里,放了味精等于白放,就没必要放。

其次,味精在高温中容易分解成焦谷氨酸钠,会失去鲜味,所以一般在温度为90度以下时放入为好,最好在煮菜炒菜起锅时再放。

再次,味精不宜在碱性溶液和酸性溶液中投放。在碱性溶液中会转变成谷氨酸二钠,这种物质毫无鲜味,还有一种怪味;味精在酸性溶液中不易溶解,而且还会影响酸度。

还有,一些食材本身含有很高的谷氨酸钠成分,鲜味很好,就没必要再放味精了。如一些海鲜、高汤里面,就可以不放或者少放味精。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因人而异,要“适当”使用。

比如老人婴儿和孕妇,还是少吃或不吃为好,因为他们特殊的身体状态,味精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至于一般人煮菜放味精量多少,也还是根据个人口感,放少了没什么鲜度,放多了难吃,煮久了也难吃,不要自己给自己找难吃就行了。

这里还要给读者们指出一个误区,一些人认为鸡精比味精更好更安全是不准确和错误的。鸡精比味精更好,这个要看怎么说,要看个人感受。

鸡精的味道更香一些,味精的味道更鲜一些,百口难调,各有所好。

其实鸡精并不像味精,是一个提纯单纯的产品。鸡精的主要成分还是味精,只不过在味精中加入了一些别的调味剂而已。

这些调味剂最主要的就是核苷酸。由于核苷酸有鸡肉的味道,所以就叫鸡精。有些人误认为鸡精是用鸡肉熬制出来的,或完全用鸡肉粉做出来的,这是错误的。

如果说到鸡精比味精更安全,这就完全是错误的了。

关于味精的安全性,特别是味精的组成成分很单纯,前面已经说了很多,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但说到鸡精,就比味精复杂多了,除了核苷酸,还有许多其他成分,如食盐、糖、鸡肉粉、糊精、香辛料、助鲜剂、香精等等。

因此鸡精实际上是一种复合鲜味调味剂,通俗的说就是一种混合物。

为了调制出独特的风味,每个厂家的生产配方并不完全一样,比如香辛料、助鲜剂、香精等就各有不同,这样质量监管就更难,可能存在质量参差不齐,质量难以保障。

所以时空通讯奉劝大家,喜欢使用鸡精的朋友要买还是买正规厂家正规商家的产品,这些厂家商家更会爱惜自己的羽毛,对质量监控就正规严格一些。总之,现在江湖上调味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时空通讯认为最好最安全的还是味精。

当然食品和食品添加剂是“进口”产品,对人身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所以任何吃的东西尽量选用正规厂家和商家的会更安全,味精当然也不例外。

就是这样,欢迎讨论。

时空通讯专注于老百姓通俗的科学话题,感谢粉丝朋友们一直以来的关注支持与厚爱。

原创版权,未经作者同意的任何转载与内容引用,均视为侵权抄袭行为,会受到法律责任追究,敬请理解与合作。

第5个回答  2020-06-02
这种东西吃了之后,人的头发就会一定程度的掉落,所以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