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厝寮的村落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赵厝寮村
普宁市赵厝寮李氏源自入闽始祖火德公之十三世后裔碧峰公,迁徙至普宁县流沙赵厝寮村。公生一子,曰:孟华(火德公十四世),孟华公生一子,峰崖(火德公十五世)妣妙金黄氏、妙玉林氏,(火德公十六世)在赵厝寮村创祖开基,为赵厝寮村第一祖。
据历史记载,明末赵厝寮李姓从梅州五华县由田乡万华村迁徙到此,原先村东赵姓居住,清初因见李姓搭草寮居住,人口逐渐发展,经济状况好转,所以赵姓移居它处,故李姓人以住草寮创祖开基而得名“赵厝寮”。
赵厝寮位于流沙县城西侧,村址坐东北向西南,村前有流沙河环绕,形成玉带拜明堂之格局,整个村庄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赵厝寮村创建于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祠堂位于村门东畔,后视祠倚铁岭后峰,远眺铜山前案舒屏,前有玉带南飘,紫气东来灿金,堪称天成之风水宝地。李氏大宗祠为传统府第式潮厝大屋,仰观大门上方嵌写“李氏宗祠” 金色大字,跨入大门,走进大厅,只见祠中建筑工艺非同一般,高大雄伟,气宇轩昂;雕梁画栋,华丽精巧,真可谓巧夺天工,使人目不暇接。正厅上方高悬“敬爱堂” 与“翰林院” 匾额,厅堂中央供奉着李氏列祖列宗之神牌和始祖火德公之神像,厅堂西旁铭记着革命先驱之英雄事迹及村政、村貌等庆典活动影像。
李氏宗祠虽小,内涵很大,它不仅充分体现了李氏后人彰显先祖之功绩,而且还表达了怀念祖恩虔诚之意。更值得李氏族人荣耀和欣慰的是,李氏宗祠早在抗战时期为“敬爱学校” 之旧址,当时罗天(省人大主任),林川(汕头大学党组书记)、陈初明(原普宁市县委书记)、郑敦(前云南省委)等人士曾任教“敬爱学校” ,为国家造就了不少优秀人才,在普宁革命党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敬爱学校” 成为粤东地区远近闻名的抗日根据地和缅怀革命先烈之重要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