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上卷》三江(3)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1

铢、两 :古代的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朝车 :上早朝的车。

禁鼓 :夜晚宵禁时敲打报更的鼓。

宿火 :隔夜未熄的火,预先留下的火种。

寒缸 :同“寒釭”,寒灯。

青琐闼 :闼,类似于门挂帘的东西。青琐闼,1.宫门,借指皇宫;朝廷;2.富贵人家的门窗。

摐摐 :撞击钟鼓的响声。

主簿栖鸾名有览 :览,仇览,东汉人,德行高尚,四十岁在县府当主簿。县令王涣问他:“有人犯了错,你没有治罪而用德行感化,是不是缺少雄鹰的威猛心志?”仇览说:“我认为当雄鹰不如当鸾凤。”王涣感叹:“荆棘丛里不是鸾凤的栖身之处,百里之路不是你这类贤士所走的路……我愿意拿出一个月的俸禄奖励你的崇高品德。”

治中展骥姓惟庞 :庞,三国庞统,才智不亚于诸葛亮,投奔刘备时,只被委任为小小的耒阳县令。谋士鲁肃对刘备说:“庞统是个大人才,不适合治理小县,至少要担任治中、别驾这样的职位,才能施展出千里马一样的才能。”

庄周活鲋 ,水必决于西江 :《庄子•外物》: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 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 ,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 :‘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读了《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三本国学启蒙读物,感觉《三字经》说教太多,《千字文》受“一千个不同的字”的限制,浅白顺达差强人意,还是《笠翁对韵》好,不但自带美感还真正寓教于乐,是我这个不小的朋友的最爱。

与《笠翁对韵》类似的还有一本《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进士 车万育 所编。进士,那是通过县考、省考、国考层层选拔,是可以参加殿试冲状元的,无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可巧,《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也是康熙年间人,只是他没有功名,是位民间戏剧家。

一位居庙堂高高在上,一位处江湖深浸地气,同样编纂儿童启蒙读物,他们会有什么不一样呢?越想越期待了,我们赶紧来体察一番吧!

对音韵平仄不甚了解,只知道读着悦耳顺畅,是遵循古人演练定的格式,这次也不妨跟着学习一下。

相较于《笠翁对韵》每韵2-4段不等,《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晕了……同以前一样。把这格式丢一边,先学啥是“平”啥是“仄”。一番查证,原来……还是蛮简单的嘛!

平仄 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 中古汉语 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 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 )四种声调, 二元化 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 á ǎ 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 阴平或平调 ;第二声叫 阳平或升调 ;第三声叫 上声或上音 ;第四声叫 去声或去音 。这样一对照,我们 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 。 是不是很简单!(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交融,方言无数,口音更是千差万别,平仄的判别并不是那么容易。想起黛玉教香菱学诗:

我们初学者切记切记,不要被音韵平仄这些东东缚住了。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1)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2)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3)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1)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2)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3)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1)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