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格律诗怎样记住平水韵各韵部的字,特别是入声字怎么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今人使用的平水韵,总共有106个韵部。由于格律诗只押平声韵,实际用到的平声韵部为30个。上声、去声、入声的韵字均与写格律诗的用韵无关。

那么,怎样记住平水韵中30个平声韵部的韵字呢?我的建议是不用去记,通过创作训练去逐渐熟悉。用一句话说,就是熟能生巧。

我是很反对花时间去背记韵表、格律这些东西的。甚至背诗我也不支持,背熟和写好没有必然的联系。否则,诗词大会的选手们,个个都可以成为诗词创作大家了。

1、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可以先读读诸如《声律启蒙》、《笠翁对韵》、《龙文鞭影》这些分韵部编列的启蒙读本,目的是对韵部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2、读完以后,你会发现,所谓今古音的差异,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大。其中大部分的韵字,用今音去读依然是押韵的。

3、当然也有一些韵字,因今古音的变化而变得不押韵。也有一些韵字因古今发音方式的改变,而变得容易混淆(如一东、二冬)。这部分的韵字可先放一边,暂不理会。

4、由于入派三声,其中也有部分中古音中的入声字,派到平声中,也就是说我们在押平声韵时,有可能会误用入声字。初学时,误用就误用罢,在校律校韵时修改过来就好了,这部分的入声字,常用的也就几十个,误用多几次,就全部记下了。

5、如一定要就用韵进行训练。可先分韵部阅读一些唐宋诗。然后分韵部进行创作训练,有一定基础的,最好是练写排律。

6、通常我们成诗的过程,都是先得句,然后根据首先得到的韵句定韵部,再谋篇构章。在初学时,定韵部后,大都会查看该韵部的韵表,寻找可用的韵字,也寻找灵感。那么在当下,不论在旅途中还是在家中,都很小有人去查看韵书了。因为,在一些诗词的门户网站,(如诗词吾爱、搜韵等)都附有平水韵表,有的还会列出韵字的部分组词供你参考,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如担心没有网络,也可下载相关的韵书。

7、在成篇后,通常我们都会进行校律、校韵。在当下也可以在上述的网络平台进行,直接把诗贴上去,选择《平水韵》检测即可。如有出韵出律的,修改过来就好。一时改不了的,就当习作,先分韵部存起来,不是写的每一首诗,都可以成为作品的。

随着对格律诗创作的熟练,我相信终会有一日,大家都可以不借助任何工具进行创作。

我和大家分享我的经验:
如何识别入声字
网上有好多识别入声字的方法,比如背口诀、背规律等,我觉得太生硬太枯燥。我是这样做的, 在平时读诗背诗的时候留意入声字,读诗读在它本身的平仄上。入声字我不会发音,就读成四声。平时注意尽量这样去读,时间长了就会有语感,对诗词格律和入声字都会有很好的积累。叶嘉莹先生一直这样读,我认为这种读法是最适合现代人的读诗方法。 其次,手机上装个软件,拿不准的随时查一下。这样以读为主,以查为辅,入声字就逐渐积累起来了。我不主张去背入声字,有时间,不如多背两首诗。

叶嘉莹先生
各韵部的字怎么记
1、我不主张去死记硬背。尽量通过背诗去积累。

2、现在智能手机很方便,手机上装这类软件,可以查韵字,可以校核格律,很方便。
总结我的方法
平时读诗背诗读在格律上、读在平仄上。举个例子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读的时候“绝、灭、雪、独、”这四个入声字我都读四声。用这样的方法我背了一千多首诗。这样积累,肯定有收获。

建议听一听叶嘉莹先生怎么读诗。

求下句:宁可自醉不聚会;

仄仄平平仄仄平

莫为仿古总劳神

意兴展喉迎风歌

兴起挥毫对月吟

牵强附会强压韵

太白笑你乱弹琴

问题:写格律诗怎样记住平水韵各韵部的字,特别是入声字怎么记?
特别是在外头,比如 旅游 景点或坐高铁的时候,想写诗,又没有资料可查
前言
记住平水韵各韵部的字,非常难,而且也没有必要。如果在外面游玩,或者做高铁,写诗的时候,用手机查询就可以了。

一、记不住的韵脚
作格律诗的时候,很多人喜欢用平水韵。但是平水韵与今天的普通话差别不小,因此给我们作诗填了很多麻烦。

其中五歌、十一尤单独使用,最简单。但是一东二冬、六鱼七虞两个相似韵部,还算是简单些,到了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一先、十四盐、十五咸就彻底把人搞晕了。

这所以麻烦,是因为格律诗押韵严格,要求一个韵部通押。

说实话,没有太好的办法,除了简单的韵脚,邻韵太多的韵脚,我都是做完以后再查询调整。

二、记不住的平仄
对我来说,最难的是韵脚。相对而言,句中的平仄简单些。大多数字的平仄,和今天普通话的平仄差不多。

最难的是古韵中的入声字。例如石、失、集、法、阔、直......这些入声字,在今天的普通话中,分别进入了1、2、3、4声。所以也比较麻烦。

不过,入声字用的多了,其实比韵脚要好记的多。

三、仄声字的韵脚
用仄声字押韵的诗,是古体诗,古体诗可以邻韵通押,因此相对律诗简单一些。

不过,上去韵的邻韵还好分辨。

而入声字的邻韵,其实也挺难记住的。所以押入声韵的诗,或者词,其实我也记不住。

解决的办法,就是多写,多查询。

结束语
回到题主的问题,可能题主年龄比较大,不习惯使用手机查询。其实现在智能手机也很方便,可以在网页内搜索查询,也有网络软件可以检测格律。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多音字,意义或有不同。这是网络检测不出来的,还是要自己判断。例如中,平声和仄声意义不同,不可乱用。

@老街味道

什么平水韵,入声字等等,正如鲁迅先生讲中药的药引子一样,冬蟋蟀要雌雄并穴,无根水要清明日现等等……

有意做作的玩艺难以深入人心,死板硬套的诗词只算是字词的堆叠而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格律诗不难,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溜,所以,习惯了平仄声韵,开口就来,问题是在幻境或在幻意上,也称诗意,

写格律也好,读格律诗也罢,

如果要学韵律,靠死记硬背

是不行的,你背一首,只有

一首,必竟还是别人的东西。

要自已彻底弄懂了,摸清规

律了,融会贯通了,能灵活

运用了,才变成了自已的知

识。

一般而言,平、上、去、入

与现在拼音的一致四声,其

实差不蛮多,它有阳平,你

有第一声,它有阴平,你可

用轻声,它的庂声,你可当

作第四声来读。

最简单方法就是用今音打草稿,可按照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来判定平仄。

这样写成的诗,误差就是入声字。

入声字在今音中,很多都是一二声,很容易误判为平声,比如,竹,学习,接,出,逐,蝶等等。

我觉得吧,入声字也没多少,常用的更少,完全可以刻意去记一记。

这样即便是手头没有平水韵表查,平仄也完全没有什么问题。

若是南方人,很多入声字,在方言中依然是发音短促的,比如白,读读看看,那么它就是入声字,很好判断。

再就是网上一些记忆方法,也可以刻意的学习下,辅助更好的记忆更多入声字。

只要把入声字拿下,其他的,就是按今音,一二声平,三四声仄,基本就没问题。

其实,如今电子时代,只要手机能上网,就能查到平水韵表。

当然,若是没有网,还有更笨的法子,那就是抄一份平水韵表,放在身上,遇到吃不准的字,可以随时拿出来查查。

想学习,就会有法子。

入声字真不是什么难啃的骨头,平常稍微注意积累,平水韵表也就更容易装在脑中了。

今天答问,我就来一个答非所问,可以吗?若行,就说点闲言碎语。

对老朽们而言,闲着没事穿越时空与古人探讨格律音韵平仄韵部及古入声字怎么发音倒也无妨,正所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老而弥坚,迎难而上,有什么困难不可战胜呢?!可对年轻人而言,格律平仄,这“韵部”那“韵部”的,太多讲究,这就有点勉为其难。一是他们写诗对格律平仄没兴趣而不愿为之;二是他们要为生活奔波并为个人前程求知充电与时俱进。在追梦逐梦的“快餐”时代,他们哪有充分时间,哪有那份闲情逸致成天摇头晃脑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呢!若要求他们“写诗必格律”,恐怕他们只好合掌拜托:“饶了我们吧,我们实在是没兴趣也没时间!”。

不要说中国的诗歌发展无望无方向,更不要说进入了死胡同。如果真是这样,那只能说现在对诗歌创作的规矩、框框太多而已。我想,可否变复杂为简单,对于年轻人而言,如果他们有兴趣写格律诗,可否折中一下 ,就让他们按普通话的音韵即新韵写格律诗,平仄对应不要去要求什么古入声(虽然现在已倡导用新韵,但实际上在诗词领域中,古诗词用新韵是受“古玩”们排斥的),普通话一二声(阴平阳平)为平声;三四声(上声去声)为仄声。如果这样,就简单多了,至于意境,他们自然知道。过多的束缚,反而让年轻人无所适从。

如果年轻人无兴趣写格律诗,现代自由诗又何尝不是诗呢?况且,这也是未来诗歌的发展方向,并且,格律诗并非就是诗歌发展的“光辉顶点”,也不是诗歌发展的终极。要想诗歌真正得到传承、创新与发展,解解套,松松绑才是硬道理。以上只是一己之见,不当勿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