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街道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明光街道由原招信镇更名而来,最早叫明光镇,其前身为原明光镇、原城郊乡、卞庄乡、原明东乡的五个村合并而组建的。明光镇的机构,多年来经历了断续、曲折的发展过程。
1932年(民国21年)11月,析盱眙、滁县、定远、来安四县地设置嘉山县,县辖5个区,32个保,5区区公所设明光。1934(民国23年)秋,区公所改为区署,全县设3个区署,三区署设在明光。
1939年(民国28年)日伪嘉山县政府在明光成立,设5个区署,明光区下辖大街、河下两个镇公所。1945年(民国34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汪伪嘉山县政府及所属机构瓦解,民国嘉山县政府由全椒县古河迁回嘉山县明光。
1949年1月21日,嘉山县解放,即宣布明光设县级政府。同年4月改明光镇为明光区,区政府设明光,下辖大街、交通、建设、河下、解放5个镇。1950年5月,全县进行区、乡调整,撤销桑戴、自来桥二个区,改设明光、管店等7个区公所,明光区下辖顺河、后山、民生、南大、牛市、马路、东环、学堂、复兴、北大、交通、后小、西山14个街和洋桥乡。
1952年全县划9个区,102个乡、2个选区、1个港(明光港),明光区下辖民生、牛市、后山、北大、复兴、车站、学堂、交通、马路、南大、西山、后小、东环、中大14个街以及河南、工农两个选区。
1957年3月,增设明光镇,并将女山湖乡的明光港行政上归属明光镇。1958年9月,全县撤区,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将明光镇、明东乡、蒲岗乡、洋桥乡及马庙乡的大庙、马岗、土山合并成立明光人民公社。
1960年5月,明光镇从明光人民公社划出,归属县领导,内设宣传部、武装部、农林部、共青团、财贸部、工交部、街道及生产队。
1968年8月,明光镇革命委员会成立。1972年,全县恢复6个区32个社,明光区下辖明光镇、石坝、包集、马岗、明东等公社。
1975年6月,县新设城郊、桥头、浮山三个公社,并将魏岗、城郊二个公社划归明光区管辖。1976年12月,城郊公社蔬菜大队划归明光镇。
1983年,全县实行政社分设,划六区35个乡和明光镇。1992年3月,撤区并乡,将城郊乡、卞庄乡和明东乡的工农、林庄、王郢、五一、赵府五个村划归明光镇管辖,镇政府驻地设在明光。
1997年,明光镇(即城南办事处)更名为招信镇,同年11月张湾划村即张湾、呼园;2003年2月撤消五个居工委及25个居民委员会,组建9个社区居委会。5月成立招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
2007年6月,招信镇正式更名为明光街道办事处,辖10个社区、20个村。
2008年4月,明光街道办事处下辖的20个村合并为8个村,分别是张湾村、戴湾村、严岗村、蔬菜村、卞庄村、映山村、林庄村、卞庄村;仍为10个社区,分别是市府社区、中心路社区、女山路社区、南大寺社区、韩山社区、交通路社区、龙山社区、吕郢社区、花园社区、黄郢社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