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的国家级教学团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中医妇科学教学团队是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妇科教研室为建设单位,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学术支撑,以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医妇科学》为建设载体。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是全国第一家在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均属国家级的优秀团队。
秉承第一代学科带头人罗元恺教授、第二代学科带头人欧阳惠卿教授的师德典范与学术精华,现任团队带头人罗颂平是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全国模范教师,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
团队有教授8名,副教授12名。其中,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9名。具有博士学位15人,硕士学位12人。欧阳惠卿教授是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许丽绵、李坤寅;邓高丕是广东省名中医培养对象;赵颖是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陶莉莉、曾诚是校级培养对象;许丽绵是校级教学名师,欧阳惠卿、罗颂平、许丽绵等获大学新南方优秀教师奖。
重视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成效显著 团队承担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专业主干课程《中医妇科学》和《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开设妇科方向特色课程《中医妇科学名家医著医案导读》、《妇科疑难病现代中医诊断与治疗》、《中西医结合生殖免疫与内分泌学》等。年均课堂教学时数约900~1200学时。近5年招收博士生55名(境外生37名),获授学位25名(境外生9名);硕士生113名(境外生36名),获授学位93名(境外生29名)。
在教学工作中全程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模式”,采取PBL、TBL、案例教学等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实践教学,强化中医基本功,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
重视教研室管理,教学工作规范有序 严格执行教学制度,坚持教授给本科生授课。发挥资深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连续6年被评为学院优秀教研室,2011年被评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教研室。在中医临床课程管理与教研室管理方面起到示范与表率作用。 中医临床基础国家教学团队由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个教研室单位组成,2008年荣获国家级教学团队。学科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具有了良好的学术传承,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优秀学术梯队。团队负责人林培政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现有教师23名,其中教授12名,占教师队伍52.17%,博士生导师8名,硕士生导师12名;具有研究生学历者占教师队伍82.6%。本团队教学覆盖7个层次,20余个班种。年均课堂教学3000余学时。有全国模范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校级教学名师3名。建设了2门国家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
熊曼琪、陈纪藩、彭胜权等老一辈,倡导中医经典回归临床,1984年在全国率先开设临床基地。该团队以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学科为依托,经过长期的建设,坚持理论与临床、经典与现代、继承与创新、教学与服务、课程与体系“五结合”,以科研和临床服务丰富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创立了富有特色的中医临床基础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教材建设:主编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伤寒学》《温病学》《金匮要略》、“十二五”规划教材《温病学》《伤寒论》、创新教材《中医临床基础》、案例版教材《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网络教材《伤寒论》、研究生规划教材《伤寒论理论与实践》、中医药高级丛书《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等38部,副主编10部。
教学成果:“紧密结合临床科研,创建伤寒论教学新模式”、“中医类专业课程优化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分别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医临床基础教学创新与实践”、“教医研三位一体的中医临床经典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分别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伤寒论》《温病学》《中医临床基础》获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优秀教材。《金匮要略》获全国医学优秀电教教材一等奖。“经方传承网站”获全国“网络课件”二等奖。三个教研室,年年荣获优秀教研室,伤寒教研室居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教研室榜首。
科研临床:“经方临床应用的基础研究”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经方现代运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2010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相关病区糖尿病、风湿病、脑病专科为省级重点专科,糖尿病专科为国家局级重点专科建设组长单位,也是国家中医优势学科临床继续教育基地。
人才培养:至2010年共培养研究生506名(博士165名、硕士341名;其中境外研究生176名),博士后5名。
发展规划:以培养学生六经、脏腑经络、卫气营血、三焦辨证思维与经方运用能力为出发点,进一步提高师资素质、优化教学资源、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注重教学研究,利用各种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医教研并重,把本系列课程建设成为具有国内一流的师资队伍、极佳的教学效果、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培养顶尖中医人才的国家级教学基地,并继续保持优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