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冰灯的资料 毕业资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3-12
冰灯节
冰灯节是一个地域性的节日,时间一般在正月间,而且多与元宵灯节重叠,可以视作这些地区元宵节的一部分。随着冰灯节日益红火,虽说仍然局限在北方地区,但影响已经波及全国乃至世界。 所谓冰灯,就是用冰制成的灯。其制法有冷冻和冰雕两类。冷冻,就是给不同形状的模具注满水,放在室外冻结,待模具中部的水尚未完全凝冻时便取回室内,将剩余的水倒出,取其冰壳,中间燃蜡烛,便成了冰灯。冰雕,就是用现成的冰块堆砌、雕刻,再经过灯光、装璜等,成为灯光映射的冰雕。[1]
编辑本段冰灯节历史
冰灯节主要流行于冬季气候严寒的东北地区,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清人西清的《黑龙江外纪》就记载说:“上元,城中(齐齐哈尔)张灯五夜。有镂五六尺冰为寿星灯者,中燃双炬,望之如水晶。” ,可见清朝冰灯节了。 清代以后,随着清政权入主中原,冰灯随之传入京师。《燕京岁时记》即记云:“市人之巧者,又复结冰为器,栽麦苗人物,华而不侈,朴而不俗,殊可观也。”不过,由于气候的原因,冰灯节仍以东北地区为主。 历史上的冰灯,最早的形状大多是随形就物的,后来则形状大为丰富,有冰龙灯、冰狮子灯、冰花灯、冰孔雀灯、冰塔灯、冰城灯等。东北地区的冰灯节,届时各式冰灯、冰雕交相辉映,游人如织,成为享誉中外的“ 冰凌奇观”。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间的冰灯制作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事先做好各种形象的模具,灌上清澈的水或拌有染料的彩色水,冻出的冰灯晶莹剔透,五光十色。有龙灯、狮子灯、花灯、白菜灯、宝莲灯、塔灯、圆柱灯、方形灯等等。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十八,乡村农家的院子里都有几盏冰灯,白天日莹映日,供人观赏;夜晚灯火辉煌,有一种祥和的气氛。这简单易作的冰灯,曾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欢乐。[1]
编辑本段冰灯节特点
民间的冰灯节,是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进行,一般都是将一家一户自制的冰灯摆放到自己的院子里,不集中展出。随着乡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娱乐活动规模的扩大,也有在村子的广场或娱乐场所搞冰灯制作比赛活动的。这种活动,给乡村增加了浓郁的节日气氛。 黑龙江的汉、满、回、朝鲜等民族,都很喜欢制作冰灯。春节前后,冰天雪地、气温极低,这就为制作冰灯准备了天然条件。 乡民制作冰灯时,除了在家用灌水冰制外,还去冰河里凿出厚厚的冰块抬回家中,然后精雕细刻,使其成为艺术性很强的冰灯,像逃陟展翅、大熊猫、丹顶鹤、老寿星等,造型生动,很有情趣。由于在冰灯内安上了彩色电灯泡,在夜幕下显得特别明亮漂亮。[2]
编辑本段冰灯节盛况
冰灯节在每年农历正月举行。灯罩用冰制成,中间点燃蜡烛或放置电灯。作为观赏艺术品,已有上千年历史。节日期间举行冰河游园会、冰灯雕刻比赛、展出各式冰灯,如冰龙灯、冰狮子灯、冰塔灯、冰孔雀灯等活动,引来许多外地游客。现代的冰灯节还设置了各式形状的彩灯、花灯,并从韩国引进了雪花灯、水滴灯、满天星等一些异国特色浓郁的彩灯,使夜晚的灯光效果更加突出。
第2个回答  2011-03-12
  冰灯历史
  用冰垒屋造型,中国古已有之。据记述秦汉陕西中部地区的城池、宫观等内容 冰灯
  [1]的《三辅黄图》载:“汉建章宫北积冰为楼。”就是说,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在长安城外修的建章宫北,曾用冰造过楼,因记载过于简单,冰楼的用途不得而知。公元3世纪的三国时期,曹操曾于潼关指挥士兵在寒夜垒沙浇冻,一夜间立起冰城,那是为了抵御马超的进攻。公元10世纪的北宋名将六郎杨延昭曾在遂城(今河北省徐水县遂城镇)和霸城(今河北省霸县)两次发动军冒严寒汲水浇城冻冰,用冰城抵御了契丹的攻击。 将冰雕成艺术品的文字,见于五代王仁裕记述8世纪上半叶唐玄宫中琐 闻及风俗习惯的《开元天宝遗事》。该书记载,唐明皇宠妃杨玉环的堂兄杨国忠,身为右相,权倾朝野,生活骄奢淫逸。他为了笼络人心,让匠人用坚冰雕镂出凤凰、瑞兽等美丽造型,系以彩带,放在精致的雕花盘中送与王公大臣,以美化环境,降低室温。每到夏天,他还让匠人用大冰琢成山,摆在宴会厅四周。他邀请来的赴宴者虽饮了许多酒也不感到热,甚至脸上还有寒色。因此有人竟带着丝绵衣服前来赴宴。这是当时我国最早的宴会冰雕。 描写冰灯的诗歌,见到最早的是生于1507年--1560年的唐顺之写的《元夕咏冰灯》:“正怜火树斗春妍,忽见清辉映夜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在今人喜爱的火树银花、争奇斗艳的元宵灯会上,忽然看见闪动清光的冰灯映照着沉沉的夜空。那冰灯如同跃出海面还带着水滴的鲨鱼,边缘模糊的光影像从月亮里发出的光,使在堂前翩然起舞的歌女似乎也产生些寒意。由此可以断言,有关冰灯的诗词和文字记载更有明显增加。现代的有关人士认为,冰灯的起源与人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古时候,居住于寒冷地区的农夫或渔民,在滴水成冰的夜晚喂马或捕鱼时,为了弥补照明用具的不足,偶尔用水桶盛水冻成冰罩,将油灯或蜡烛放入其间,以防被风吹灭。后来,有的穷苦人在新春佳节或上元之夜,不甘寂寞又买不起灯笼,也做点冰灯摆在门前凑趣。故此冰灯又称穷棒子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生活用的冰灯才变成了有一定艺术价值的观赏品,成了元宵灯展中的一个品种。 [2]
  编辑本段冰灯制作
  古代的冰灯制作,也是很讲究技巧的。所用原料,有冰,也有雪,为了延长展出寿命,有的还“以矾入冰”或“以矾水淋雪成冰”,使做出的冰灯“至二三月间方解”。至于制作的形状,更是千姿百态,呈奇献巧。《国朝金陵诗征》中写新疆巴里坤的冰灯“广长十余丈,其内山原、楼阁、玉屏、石壁、几案、人物悉搏冰为之,照以烛。”《吉林纪事记》记载当地的冰灯是“镂八仙、观音等象于薄片,裁以作灯,夜燃烛放光,几如刻楮之乱真,其巧诚为不可思议”。 彩色冰灯
  冰灯的制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的工艺流程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 采冰: 低于零度的水结冰,冰块的形成是由冰晶不断生成、不断长大造成的。由于流动的水阻挠了晶核的长大过程,冰块的生成就全靠冰晶核的不断生成了。由于河水流速相对稳定,其晶核在一定温度下就不断生成,但生长又不断流动的水所打破。这样,致密、均匀的冰块就产生了,这样的冰块通体秀明。 而人造冰往往 缺少使水流动的机能,它的冰晶核可在温度冷却的趋使下不受干扰的长大,同时又与其它晶核不断碰撞,使晶核粗大,各向又交叉,不均匀,这时的冰就不透明。在冬季零下20多度的严寒里,先从松花江选出可塑性强、搞压强度与一般材料相差无几的坚冰。 施工: 将整块冰加工成冰砖,对冰毛坯进行归方、刨光,堆拼成型,并进行放样工作。以水为粘合剂,造出巍峨的冰建筑和精巧的冰景。 精雕: 集园林、雕塑、绘画等艺术为一体,将已建成的冰景进行细致的修磨。 放灯: 采用放热少的日光灯,利用电工知识将灯光的颜色、大小,在艺术品内的位置、角度等进行布置。这是冰灯最后的形成阶段。[3]
  编辑本段冰灯种类
  冰建筑
  冰建筑是以冰、灯为材料,以水为粘合物,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砌筑成的建筑物,为了增加安全系数,有时也要加些圆钢、角钢、工字钢等材料。其主要用途是供游人观赏。冰建筑最早是线条平直的现代积木式建筑,都是实心。后来为了增加观赏效果而改为砌筑构件复杂、线条多变的仿古建筑。仿造的古建筑以中国古建筑为最多,因为它们多是八角攒顶,宝顶凌空,脊兽腾跃,飞檐翘角,斗拱重叠,结构对称,装饰精巧,适用于冰表现。 中国的许多古建筑都是曾被冰城人用冰再造出来,其中有:塔,即造型玲珑挺拔,瑰丽多姿的佛教建筑之一浮屠,如山西省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又称应县木塔)、北京的妙应寺白塔、西安的大雁塔、陕西的延安宝塔、内蒙古呼和浩特的金刚宝座舍利塔等;楼,如武汉的黄鹤楼、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天安门城楼、山海关城楼、贵州侗寨鼓楼等; 阁,平面呈正方形、长方形或多边形,四周设有隔扇或栏杆回廊的,如江西省南昌市的滕王阁等; 殿,如北京天坛祈年殿; 亭,如山东济南市的趵突泉观澜亭,云南省勐海县勐遮乡景真山上的八角亭等。此外还有廊、坊(牌楼)、门、桥、屏、柱等等。冰灯游园会中的冰建筑常常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几种冰建筑组成高低错落、造型各异的冰建筑群。如第二十三届冰灯游园会 冰灯
  揽胜园依西山山势建筑了牌楼、凉亭、长廊、宝塔、拱桥等多种冰建筑,它们既自成一体,又互相联通,形成了亭连廊、廊连塔的巧妙格局。 冰灯展中也有一些欧式建筑。欧式建筑的屋顶往往是圆的或尖的,门窗均为券拱或尖拱,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如哈尔滨市南岗区原来的尼古拉教堂(俗称喇嘛台)、英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圣保罗大教堂、西班牙的沙格达大教堂、挪威奥尔内斯木板教堂、法国埃菲尔铁塔、意大利罗马斗兽场等众多国外造型独特的建筑都曾被仿造成冰建筑。 冰建筑的仿造,并非完全的照抄照搬,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冰的特质,作必要的艺术处理,即对原建筑概括、提炼,或删繁就简,或舍弃某个细部,进行再创造、再设计。 冰灯展中也偶有创造的冰建筑,就是根据想象而设计建筑出的冰建筑。 冰建筑从建造形式上,大致可分三种类型: 实体冰建筑:就是与原建筑的体量大致相同或者稍小一些的冰建筑。它们拔地穿云,巍然高耸,卓尔不群,能充分显示出冰灯展的恢弘气势。 微缩冰建筑:按原建筑比例缩小而建的微型冰建筑,它们小巧玲珑,有时如同一座大沙盘,既节省用冰,又节省用地。 布景冰建筑:就是运用平面浮雕、立体造型、光影处理等艺术手段造的冰建筑,类似戏剧舞台上的景片,只供人正面观看。 总之,冰建筑是艺术建筑艺术精品的再现,是冰灯展中数量最多的一个品种。
  冰雕塑
  冰雕塑,即冰雕,是造型艺术之一的雕塑中的一种,是冰灯展览中大量运用的 冰灯
  造型之一。 冰雕塑与其他材质的雕塑一样,讲究工具使用、表面处理、刀痕刻迹,但由于它材质无色、透明,具有折射光线的作用,故此雕刻出的形象立体感不强,形象不够鲜明。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造型时采用石雕和木雕手法,强调休面关系,突出形体基本特征,力求轮廓鲜明,在此基础上,精雕细刻,强调细部,或者实行两面雕刻,使线条互相交叉,雕痕纵横交错,在光线反谢作用下,尤显玲珑剔透,从而取得远观,近视俱佳的艺术效果。 冰雕塑同其他材料的雕塑一样,也分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种。
  冰滑梯
  冰滑梯是观赏与实用并重的冰建筑,就是造型美观并且可供游人凭借惯性和自身重力在其上由高向低快速滑行的冰建筑。
  冰瀑布
  冰瀑布简称冰瀑,又称冰挂,是冰城人受冬季屋檐下冻结冰溜这一自然现象的启发而喷水浇冻出的冰景。
  冰花坛
  冰花坛是由园林绿化中种植花卉的立体花坛造型演变而来,用建筑与雕塑手法制成,是冰建筑与冰雕塑的有机结合,其体量小于冰建筑而大于冰雕塑,造型多为动物、植物、器物、人物或它们的复合体。
  冰盆景
  冰盆景是仿照盆景艺术用冰堆砌、安插、雕刻而成的。从大范围讲,它是冰雕塑的一种。
  冰书法
  书法,作为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也被用到冰灯艺术之中。冰书法分四种:采用圆雕手法雕镂、切割成的冰字,阴刻在冰上的字,贴在冰上的字,写于纸上夹在冰板中的字。
  冰冻花
  冰冻花又称冰花,是将鲜花、翠竹、水果、游鱼、螃蟹等分别冻在一定体积、不同形状的冰块中的冰雪艺术品。
  冰罩灯
  冰罩灯就是所写的用桶、盆等模具盛自来水冻制的较原始的冰灯。[4]
  编辑本段冰灯发展
  尽管冰灯由来已久,但以园林艺术为依托,以建筑和雕塑为表现手法,以文 冰灯
  化消费为目的却是很长时间的事情。从冰灯的使用目的分,它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冰灯民俗实用阶段,冰灯民俗娱乐阶段和冰灯艺术消费阶段。 寒温地居民在冬季为了躲过温长的寒夜,过去对窗户是采用木板封闭的,它既遮风雪,又挡严寒,在没有月亮的夜晚,由于各家门窗紧闭,外出晚归的人们极易迷失方向,他们需要光来告之方位。为此,那些有人出门的人家就用屋内常用的油灯放在自家小院门旁以示方向,为防止烛火被风吹灭,就用冰块或用桶盛水冻成冰,再将冰块中心掏空,以放油灯。这样的民俗不可能在古籍中找到,这不仅是没有文人去注意,而且也因为用耗油来解决指示方向的事,本来就不多见。但可以推断的是,在把油灯用作夜晚照明时期,冰灯就有出现的可能了。 这一时期的冰灯从目的上讲是为了指示方位的实用目的。这时的冰灯简单的象一个倒置冰桶。 冰灯民俗娱乐阶段,据李兴盛考证在明朝末年有“冰网灯”的记载,人们利用冰灯过“正月十五闹花灯”的节日。这一时期的冰灯尽管在产生光的能源上与冰灯民俗实用期相近,但在目的上却有了娱乐的性质。由于有钱人家的参与,冰灯形式出现了人物,动物等,体积要比“冰桶”大得多。但受到油灯燃烧需要氧气的限制,其体积必然不会很大。 冰灯艺术消费时期始于1963年的农历正月十四,它在哈尔滨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的创造主体既有决策层的市委书记、市长,又有组织层的市建委和市工会,还有设计施工层的公园人员,并有园木师,雕塑家的专业队伍,以及消费层的广大市民。 在提供光的能源形式上采用了电灯,即用放热少的日光灯。这时的冰灯不需要氧气助燃,冰灯的规模得到了突破。 在艺术来源上,它不仅吸收了园林艺术,还吸收了雕塑艺术。这样,在制作工具上就引进了圆力、直力和角力,并结合冰的物理性能而又加上了电锯、扁铲等工具。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认为,自从有了冰灯艺术,哈尔滨的寒冷冬天竟成了旅游旺季,这一创新举动的成功来自三个因素,第一是就地取材,第二是群众基础,第三是专业队伍。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现代冰灯艺术具有四个有机结合的特点。 首先,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东北地域民俗有机结合的产物。中华传统有 “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民俗,而东北地域又有冰灯这一民俗,两厢结合自然而然。 其次,它又是园林艺术与雕塑艺术的有机结合的产物。冰灯艺术魅力就在于它的艺术源泉多元化,这个多元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溶为一体。 再者,它还是古老的冰与现代文明特质电的有机结合。冰为冷,光有热,它们本该势不两立,但在冰灯艺术中,它们却相得益彰,互为你我,这在其它门类艺术中少见。 最后,它又是流经域市的河水与城市文化的有机结构。流经哈尔滨市的河是那条松花江。正是这条江,为哈尔滨市搞冰灯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冰源。尽管通过现代科技,可在其它城市如热带地区的马来西亚搞室内冰灯艺术展,但由于冰是人造的,就是通过技术使冰材透明,也还是比不上松花江的冰质透明,这才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5] 传说在很早以前,每到冬季的夜晚,在松嫩平原上,人们总会看到三五成群的农夫和渔民在悠然自得地喂马和捕鱼,他们所使用的照明工具就是用冰做成的灯笼。这便是最早的冰灯。当时制作冰灯的工艺也很简单,把水放进木桶里冻成冰坨,凿出空心,放个油灯在里面,用以照明,冰罩挡住了凛冽的寒风,黑夜里便有了不灭的灯盏,冰灯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帮手。后来,每逢新春佳节和上元之夜,人们又把它加以装饰,而成为供人观赏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清代《黑龙江外纪》里对此有过详细的记载:“上元,城中张灯五夜,村落妇女来观剧者,车声彻夜不绝。有镂五六尺冰为寿星灯者,中燃双炬,望之如水晶人。”其时,冰灯在南方一些地方也相继出现过。乾隆、嘉庆年间,四川诗人张问陶曾写过一首专门描写冰灯的诗,题名就叫《冰灯》,诗云:“黑夜有炎凉,冰灯吐焰长。照来消热念,凿处漏寒光。影湿星沉水,神清月里霜。三冬足文史,底用探萤囊。”南京诗人金德荣在被谪戍新疆巴里坤时,在其古风长诗《巴里坤冰灯歌》中也咏叹道:“雪山高与天山接,上有万古不化雪。朔风一夜结作冰,裁雪妙手搏为冰。以矾入冰冰不化,以烛照冰光四射。五里之内尽通明,半月能教天不夜。元夕月轮照碧空,大千人入水晶宫。”
  编辑本段哈尔滨冰灯
  哈尔滨是中国冰雪艺术的摇篮,哈尔滨冰灯驰名中外,饮誉华夏。哈尔滨大规模有组织地制作和展出冰灯始于1963年,人们利用盆、桶等简单模具自然冷冻了千余盏冰灯和数十个冰花,于元宵佳节在兆麟公园展出,轰动全城,形成了万人空巷看冰灯的盛大场面。至今许多老哈尔滨人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感慨万千。这也是我国第一个有组织、有领导的冰灯游园会。当时就有人即兴作词,来形容这“万人空巷,盛极一时”的今古奇观:“灯节,灯节,玉树冰灯明月。人山人海兴浓,园北园南烛红。红烛,红烛,普照万民同乐。”冰灯是黑土地的特产,是龙江人的骄傲。从盆制冰景到一年一度大规模的冰灯游园会,哈尔滨冰灯艺术日趋成熟,它的影响和辐射早已使其驰名世界,风靡海内外。1985年,勤劳智慧的冰城人民进一步挖掘冰雪热能,开发冰雪资源,以蜚声中外的冰灯游园会为中心,推出了以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经贸为内容的哈尔滨冰雪节,把让人畏惧的冰雪变成了宝贵的自然资源,给冰城之冬增添了盎然的春意。以后每年的1月5日,便成为哈尔滨人民特有的地方性传统节日,北方人改变了足不出户的“猫冬”习惯,开始参加各种冰雪活动,哈尔滨之冬不再寂寞,哈尔滨的冬天热了起来。[6]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3-11
机密★启用前
2010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10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
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热忱(chén) 干涸(kū) 相得益彰(zhāng)
B.宽恕(shù) 天堑(qiàn) 鳞次栉比(jié)
C.拮据(jū) 匀称(chèng) 惟妙惟肖(xiào)
D.娴熟(xián) 阔绰(chuò) 吹毛求疵(cī)
2.下面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法国的城际交通最值得提及的是铁路运输,法国被公认拥有欧洲大陆最 的铁路系统。
(2)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为黄山的秀美所 ,发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3)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演变过程,是世界上历史最 的文字之一。
A.完善 折服 悠久 B.完整 佩服 悠长
C.完善 佩服 悠长 D.完整 折服 悠久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快速期,建设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
B.随着秦兵马俑在沉寂24年后的再次发掘,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C.梁启超纪念馆已成为天津海河意式风情区内历史文化厚重的旅游观光。
D.“我读经典”系列阅读活动,对改善青少年阅读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
4.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回望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
B.这条百年老街在初夏的阳光中,愈发显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C.林子里很多地方还积着厚厚的雪,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径自开了起来。
D.每到冬季,流动的飞瀑凝固成一根根冰柱,仿佛一把巨大的竖琴,奏出美妙的乐章。
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追问

你脑子有毛病啊!
谁让你找语文题啦!
╭∩╮(︶︿︶)╭∩╮鄙视你!╭∩╮(︶︿︶)╭∩╮鄙视你!(#‵′)凸

第4个回答  2011-03-11
能不能说的明确和连贯点. 毕业论文要写关于冰灯的?...追问

快快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