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夜唱的金鼎烹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1

出自唐朝贺朝的《赠酒店胡姬》
赠酒店胡姬
(唐)贺朝
胡姬春酒店,弦管夜锵锵。
红毡铺新月,貂裘坐薄霜。
玉盘初绘鲤,金鼎正烹羊。
上客无劳散,听歌乐世娘。 原指胡人酒店中的卖酒女,后泛指酒店中卖酒的女子。对应上文金鼎烹羊。
胡姬酒肆:唐时,外交繁荣,胡人入长安,多开酒肆,胡姬貌美,春日当垆。
丝竹:“丝”与“竹”是周朝的八音乐器分类法中的两个种类。丝指的是弹弦乐器,竹则指的是竹制吹奏乐器。亦泛指音乐。
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鱼玄机:玄机,原名幼薇,字慧兰,生于唐武宗年间。她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悉心栽培,五岁诵诗,七岁习作,十一二岁就已经小有名气了。而最了解并欣赏她的人,就是当时的大诗人温庭筠。
箜篌:箜篌是我国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名曰“坎侯”或“空侯”,有卧、竖两种形制历史悠久。据考证,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箜篌在古代除宫廷乐队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中国盛唐(618-- 907)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箜篌演奏艺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的箜篌先后传入日本、朝鲜等邻国。在日本东良大寺的寺院中,至今还保存着两架唐代箜篌残品。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画舫:装饰华丽的游船。舫是船的意思,而且常用来泛指小船,画舫就是装饰华丽的小船,一般用于在水面上荡漾游玩、方便观赏水中及两岸的景观,有时也用来宴饮。有时候画舫也指仿照船的造型建在园林水面上的建筑物,做法与真正的画舫较为相似,但是下部船体采用石料,所以像船而不能动,一般固定在比较开阔的岸边,也称不系舟。出处:唐刘希夷《江南曲》之二:“画舫烟中浅,青阳日际微。”
水绣:水绣是一门传承了上千年的绣花技艺。水绣的独特之处在于用马尾刺绣。其刺绣工序是先用洁白如雪的丝线缠裹3至5根马尾,使之成为类似低音琴弦的预制绣花线,将缠好的马尾盘在已描绘好的花纹轮廓上,接着在白线条的凹缝处绣、挑、补、梭各种彩色丝线,丝丝镶嵌,刺绣艺人凭自己的生活积累及艺术修养,在布面上挑绣各种图案。所绣的这些图案还只是一个空心的框架,最后还需要由螺形绣或结线绣来填充,用7根彩色丝线编制成扁形彩线,填绣在盘绣花纹的轮廓中间部位,最后再缝上金光闪闪的金线。水绣以冷色调为主,用各种不同颜色丝线(多以采用黑色、墨绿色和紫色为主题)将固定好的图案空隙部分填满;绣品具有浅浮雕感,造型抽象、概括、夸张每一步都是纯手工制作。
平金法:刺绣的一种手法。与前句相映成趣。不过,北地好像用这个的不多了。
阳羡茶:中国的产茶区分布在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而以四川为最早发现。“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蒙山地跨四川省邪雅安和名山二县,海拔1500 米,雨多雾重,气候湿润,正是宜茶的地方。西汉时代就已种茶,到唐朝最盛。蒙顶茶和阳羡茶都列为贡茶(阳羡即今江苏宜兴。它和浙江长兴搭界地方,有个顾渚山。所产的顾渚紫笋茶是很有名的)。 阳羡茶产于宜兴的唐贡山、南岳寺、离墨山、茗岭等地。“阳羡茶”以汤清、芳香、味醇的特点而誉满全国。明代周高起,在他的《洞山茶系》中赞曰:“阳羡茶”以“淡黄不绿,叶茎淡白而厚,制成梗极少,入汤色柔白如玉露,味甘,芳香藏味中,空深永,啜之愈出,致在有无之外”。
浮水:饮茶的一道工序,就是把水澄清一下。
丁祭佾舞:简称佾舞,又称释奠佾舞、祭孔佾舞,依不同编制又分有六佾舞和八佾舞,是祭孔大典的祭礼中所表演的舞蹈。释奠佾舞简称佾舞,又称丁祭佾舞、祭孔佾舞,依不同编制又分有六佾舞和八佾舞。是祭孔大典的祭礼中所表演的舞蹈。西元485年(中国古代南朝齐武帝永明3年),对于释奠已有这样的记载:元嘉立学、裴松之仪、应舞六佾,以郊乐。
佾:yì 古时乐舞的行列
云鬓:1.形容女子鬓发盛美如云,泛指头发。《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古辞》:“当窗理云鬓,挂镜帖花黄。” 唐李商隐《无题》诗:“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2.借指年轻貌美的女子。南朝张正见《山家闺怨》诗:“王孙春好游,云鬓不胜愁。” 唐李贺《湖中曲》:“ 蜀纸封巾报云鬓,晚漏壶中水淋尽。” 宋 方千里《风流子》词:“廻思欢娱处,人空老,花影尚占西厢。堪惜翠眉环坐,云鬓分行。”
璎珞:自梵语Keyura(枳由罗),编玉而悬于身者。印度邦俗贵人男女皆作之。原为古代印度佛像颈间的一种装饰,后来随着佛教一起传入我国,唐代时,被爱美求新的女性所模仿和改进,变成了项饰。它形制比较大,在项饰中最显华贵。 “璎珞”的制作材料,《维摩诘经讲经文》中有“整百宝之头冠,动八珍之璎珞”;《妙法莲华经》记载用“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即珍珠)、玫瑰七宝 (七宝的解释有多种版本) 合成众华璎珞”,可见璎珞应由世间众宝所成,有“无量光明”。 璎珞还有美玉的意思。
飞天:敦煌中有很多飞天的形象,其实就是佛教中的低等神,貌美。飞天的故乡在印度,而敦煌的飞天却是中国艺术家的天才创作,是最具中国特色的飞天。在北凉北魏等早期石窟中,飞天身材粗短,上体半裸,大嘴大耳,直鼻大眼,戴着印度式五珠宝冠,很明显受印度飞天和西域飞天的影响。但从西魏到隋代,敦煌飞天就多了中国道教羽人的形象,中原的审美取向也表现得比较突出。在唐朝,敦煌飞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境界,摆脱了印度西域飞天的影响,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单单凭借飘逸的衣裙、飞舞的彩带便可凌空翱翔,那变化无穷的飞扬之美,自由舒展的轻盈之态已经是完全中国化了。
裴旻:唐开元间人。据《独异志》载,他“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漫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入,观者千百人,无不凉惊栗”。又据《历代名画记》,画家吴道子因见裴旻剑舞,“出没神怪既毕,乃“挥毫益进”。诗人李白曾从其学剑。文宗时,称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为“三绝”,世人称他们三人分别为“诗仙”“草圣”“剑圣”。裴并以善射著名。任北平守时,北平多虎,他一日射虎三十一头。见《新唐书·李白传》。弟子有著名的公孙大娘。
张旭:唐代书法家张旭,字伯高,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注:可是他这里用的“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其实是李商隐的诗《无题》而不是李白的诗。我认为,这里引用的诗,是晚唐的诗,而歌名是盛唐夜唱,这里不太合适。(不同意见:前面有“再后来,古人又言”,前后并不矛盾)
如翚斯飞:形容宫室壮丽。语出《诗·小雅·斯干》:“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 ”意思是:如跂斯翼”,像颠起脚跟那样高耸;“如矢斯棘”,像箭头那样有棱角;“如鸟斯革”,像鸟那样张开翅膀;“如翚斯飞”,像野鸡那样飞,当指建筑物装饰的华彩。这是四个极整齐匀称的比喻。朱熹集传:“其栋宇峻起,如鸟之警而革也,其檐阿华采而轩翔,如翚之飞而矫其翼也,盖其堂之美如此。” 翚,大飞也。——《说文》 翚,习也。——《方言》
翚:huī <动>振翅疾飞;舞动,通“挥”<名>锦鸡
琉璃:琉璃,亦作“瑠璃”,是指用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含24%的二氧化铅)为原料,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水晶作品。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焕;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这个过程需经过数十道手工精心操作方能完成,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败或瑕疵。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