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率30人跨境诛杀他国太子的一代名将是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0-12

段会宗,天水上邦(今甘肃天水)人。字子松,西汉上圭阝人。为人重视立身大节,爱惜功名。西汉自从立国以来,北方的匈奴一直是西汉王朝的最大威胁。经过“文景之治”(公元前179年一前141年),西汉经济上升,国力恢复。到武帝时面目临的任务是全力对付匈奴。他的全部战略是:“在西方,一面切断匈奴与羌族的联系,一面遣使寻求与国,夹击匈奴”;在正面代郡(今河北涞源县北)一带,集合大军作为主力,给匈奴以正面打击。此后一切对匈奴的方针,都是根据这一战略开展的。公元前138年,张骞通西域。西域三十六国先后归顺西汉王朝,表示了与匈奴断绝或者夹击匈奴的愿望。为了有人专管西域诸国事务,汉王朝设置使者,后改校尉。公元前59年升为西域都护,驻车师前王廷(今新疆吐鲁番以西)。公元前 33年,会宗以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令举为西域都护、骑都尉、光禄大夫。会宗到任后,受到西域诸国首领的尊敬。三年任满回来,拜为沛郡太守。西域诸国上书,愿意仍由会宗来管理他们,经朝廷批准,于公元前23年再任都护。西域诸国国王派其子弟远出郊外欢迎。那时有交游牧在今新疆伊犁的乌孙族,先前武帝为了牵制匈奴,曾两次以宗室之女嫁给乌孙王。王死后,宣帝派会宗主持,立公主之子小昆弥继任。

后来乌孙国内大乱,骨肉相残,杀害了公主子孙。朝廷又派会宗率兵就近安抚。他就立了小昆弥之兄,并安抚国内。次年,国内又乱,会宗查明情况后,亲手杀死祸首,其余人员俱皆惊恐,有人甚至勒兵数干人包围会宗。会宗不动声色,说明利害,温言劝慰,那些人感激得哭了,解兵而去。任满回来,朝廷举行了王公大臣会议认为段会宗在西域相机行事,不拘一格,宣扬了国威,宜加重赏,乃赐关内侯,以后乌孙又内乱,再派他去安抚。完成任务后病死于乌孙,西域诸国立祠纪念。

第2个回答  2017-10-12

段会宗(前84年―前10年),字子松,天水上邽(今甘肃天水)人,西汉将领、外交家。汉元帝时以杜陵县令的身份出任西域都护、骑都尉、光禄大夫。回长安后作过沛郡、雁门等地的太守;后于阳朔年间(前24年―前21年),第二次出任西域都护,此后又四度出使乌孙并于元延三年(前10年)在乌孙死于任上,享年75岁。段会宗出使乌孙期间,当乌孙多次内乱之际,代表朝廷敉平叛乱,册立新君,为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统一作出了贡献,在西域各族人民中享有很高威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10-12

张骞出使以来,西汉与西域建立了友好关系。神爵元年(前61年),汉宣帝在西域设都护一职,确立了西汉对西域36国的政治统治。乌孙,就是西域诸国中的一个。乌孙国国王的称号为“昆弥”,自汉宣帝甘露元年(前53年)起,乌孙国有大小二昆弥,也就是有大小二王,均受西汉册封。

汉成帝时,乌孙国发生政变,大将末振将杀死亲汉的国王大昆弥而自立,立儿子番丘为太子,汉廷为之震怒。杀死大汉册封的国君,就是犯我强汉,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怒之下,成帝原本打算派人带兵前去乌孙国诛杀末振将,听说末振将已病死才作罢,只是遗憾没能由汉廷的人亲自去杀掉他。

老子死了,还有儿子在。元延二年(前11年),成帝派段会宗率领大军前往乌孙国,去诛杀乌孙太子番丘,让乌孙国的人知道触犯天威的下场。接受这一特殊任务后,段会宗即刻出发,他担心大部队进入乌孙国后,会打草惊蛇,吓跑了番丘,不容易再捉到他,于是命大部队驻扎下来,从中挑选了30名弓箭手,然后从小路进入乌孙国。到达目的地后,段会宗派人把番丘召来,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然后以末振将杀死国君、杀了汉朝公主的子孙为由,用剑杀死了番丘,意思是父债子还,让他替业已死去的末振将赎罪。

在乌孙国杀死其太子,这可不是小事。番丘的手下立即骑马向小昆弥报告。小昆弥安犁靡是末振将的侄子,闻听此讯,随即带领数千名骑兵包围了段会宗这支仅有31的小队伍。段会宗一看情况不妙,先是解释了杀死番丘的理由,然后对小昆弥说:“现在你们想杀死我,如从牛身上拔根毛,很简单。但是,你们别忘了,触犯大汉天威使什么下场,宛王、郅支的头颅至今还悬挂在槁街。”一听这话,乌孙国的军队真被吓住了,最后只好哭着撤兵,段会宗全身而退。

段会宗由此成名,也成为成帝时期唯一值得称道的名将。成帝之说以派段会宗前去诛杀番丘,主要在于段会宗曾两度担任西域都护,在西域颇有威信。段会宗身为当时著名的军事将领,有勇有谋,处乱不惊,他利用小股部队直入乌孙国,诛杀番丘,并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彰显了大汉国威。“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段会宗此次行动可谓一个载入史册的实例。后来,段会宗再次入乌孙国,病死于此,活了七十五岁,他死后,西域各国都为他发丧立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