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共同体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习得途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27
  时下,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但体育教育改革的脚步却十分缓慢,体育教师(尤其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抛开一些世俗的眼光,净化自身,放眼未来,主动寻找促进自我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性知识,这样才能加快学科发展的步伐,进而提高学科地位。
  
  一、对学习共同体和实践性知识再认识
  
  (一)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泛指这样一个群体:所有成员拥有共同的关注点,共同致力于解决一组问题,成员之间高度认同,彼此亲近,共同分享。学习共同体具有共享的规范和价值、进行反思性对话、个人化的实践以及合作四个特征。其类型分为现场共建学习共同体和网络共享学习共同体两种。现场共建学习共同体包括学校教研组(同质或异质)、区域学习实践体;网络共享学习共同包括体育学术论坛、博客、QQ群等。
  
  (二)实践性知识
  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指在教学等实际工作情境中形成的各种经验的整合,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不仅是从书本、杂志上去获得,更主要的是在亲自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去直接获得的。有学者把体育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特征概括为四点。第一,经验性:运动技能教学和训练多依赖经验,体育实践知识和经验越丰富,它对体育本质与发展规律的理解就越深。第二,行动性:体育教师的实践过程是“追问与反观”的方式,反思总结行动的过程。第三,综合性:体育教学训练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化过程,无论是体育理论还是教学实践,都必须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第四,动态性:体育教师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追问与反思不断更新自身教育观念,接受新知识,对自身的实践性知识不断重组。
  
  二、构建学习共同体提高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必要性
  
  (一)体育教师合作与互动的缺失使学习共体的构建成为应然
  1.合作缺失。由于“体育”自身特有的禀性,导致不少体育教师具有争强好胜和“唯我独尊”的个性特点,从而形成了体育教师的个人主义文化。然而,体育本身竞争对垒的文化特征又尤为突出,而体育教师成长过程中潜意识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很容易形成了派别主义文化,这种文化虽然其内部间是紧密联系的,但是派别间体育教师则漠不关心甚至相互竞争与排斥。
  2.互动缺失。体育造就了体育教师的直爽、开朗的人格品性。然而社会、学校制度以及诸多同行对体育教师的地位评价仍然低下,在这种消极的评价标准下,体育教师良好的人格品性被掩盖。最终使得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间产生了隔阂。造成有效互动的缺失。
  (二)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是提高实践性知识的必然
  体育教学特殊性体现在:第一,语言特殊。即表现在精炼性、启发性、术语性、形象性、及时性、调节性和口令性等。第二,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只有对教材的深刻了解,才能准确、明了、形象地把信息传递给学生,对有些复杂、抽象的技术动作还需要多种理论的运用。第三,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表面上体育教学由动作示范、组织训练等体力劳动所构成,但其背后需要丰富的科学理论为支撑。第四,室外作业。操场是体育教师真正结缘的地方,除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大量的课余训练。第五,职业受年龄、性别制约。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其示范的优美性和示范频率会慢慢减少,另外女教师受生育期等因素影响,其体力劳动也会相应减少。第六,由于体育教师不用下晚自习,所以晚上时间相对宽裕。
  体育学科性质决定对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要求更高,所以体育教师应主动寻找新型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基于学习共同体习得实践性知识
  
  (一)基于现场共建共同体习得实践性知识
  现场共建学习共同体是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得的重要途径。通过现场分享教学的得与失,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实践性知识。
  1.学校学习实践共同体。这是当前学校最常见、最有效的学习实体,通常定义为教研组活动。主要是立足课堂进行研究,此共同体中的成员相对来说彼此间更为了解,讨论更有针对性。比如,通过集体备课、说课、听课、上课、评课等活动,形成互相启发,互相支撑,互相促进的格局,以减少教学实践中自发盲目的行为。但是这种学习共同体成员间一定要避免急功近利、利益之争,这样才能使资源得到共享,对话实现平等,合作就会务实。
  2.自由构建学习共同体。此学习共同体以休闲、高雅的活动为介质,往往这个群体的成员没有专业界限,但有着共同的爱好、共同的教学理想追求,旨在提高教科研能力为根本而自愿自乐地相聚在一起。如“茶话沙龙”,茶话活动格调平和而高雅的氛围,能随意发言,自由探讨。由于是自发性的组织,在讨论中无任何顾忌,人人能对一个(类)问题、一个教学场景、一个教育热点等进行讨论,在畅所欲言中发现本质问题,无意识中能对问题完成深度探讨,这种学习共同体无疑是教师实践性知识习得的好途径。
  3.一线体育专家构建学习共同体。例如“常州市小学体育教育李长志名教师工作室”,该工作室由教研中心负责人李长志牵头,联合12名体育教师共同构建起来的共同体。通过定期开展教学研究、共研课题,来破解教学疑难问题,探讨教学策略,钻研有效教学模式。这种利用专业引领的研讨模式,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能迅速提高。目前,他们已经有很多科研成果通过体育专业期刊推广。
  4.区域教研活动。区域教研形式有:研讨课、示范课、优质课比赛以及专题培训等。研讨课:形式可以多样,例如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让不同的教师对同一个内容采用不用的方式进行授课,无论是指教者还是观摩者,都能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示范课:请名师示范课,有利于青年教师借鉴成功经验,准确把握教学中的方向性问题。优质课比赛:是教师教学能力突破,磨练意志,成为名师的必由之路。专题培训:请专家办讲座,能引领教师的理论专业化发展,在无形中促进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习得。
  5.全国教学观摩比赛。能够参加全国性比赛的教师都是各地的佼佼者,可以说他们有着不同的教学风格,并且带有区域性的教学特色。如2005年开始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与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每年共同举办~届全国中学体育课现场观摩活动。活动中教师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成功教学展示、专家的精彩点评和同行间的热情交流,结合自己的教学并内化成为自己的经验,这也是实践性知识习得过程。
  (二)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习得实践性知识
  体育教师科学利用宽裕的时间构建网络学习实践共同体,为促进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体育学术论坛。体育学术论坛类型有:一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组建,如“新思考体育与健康论坛”;二是由体育专业期刊杂志为依托组建,如“学生体育协会论坛” (省略/in dex.php)、“体育教学论坛”(https://bbs.省略/)三是自发组建,如“中体论坛”(https://bbs.省略/)。教师在选择这些论坛时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内在需求出发,不可盲目。学术论坛学习共同体大多以在线研讨的形式,对一个(一类)问题进行讨论,所以分为短期和长期研讨两种形态。讨论中大家共同身份――网民,体现平等;参与人群多样,区域无限制,凸显多元。体育学术论坛的最大优势是跨时空这共享观点和共享资源,在这种平等、多元、共享的氛围中更利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提高。
  2.体育博客。博客是WEB LOG的缩写,简单来说就是网络日记。事实上“博客”一词,至少有两个义项:一是作为名词,指网络流水记录形式(Blog),或是指撰写网络日志的人(Blogger),具体是指在博客上撰写日志、引用链接、回复评论并运用多种手段来个性化博客的人;二是作为动词,意思为撰写网志这种行为。写博客是新型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众多博客组成了一个博客学习共同体,经常参与写博客能够培养写作的好习惯,在博客群中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分享成功、吸取教训,为实践性知识习得提供了广阔空间,能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如:《中国学校体育》博客圈(省略/zgxxty),中小学体育博客圈(省略.qn/caolao),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博客圈(hup://q.blog.省略.crdxxkytyxl)。
  3.体育QQ群。使用QQ进行交流,信息即时发送回复,收发及时、功能全面,是为网络学习的重要工具。QQ群是由有共同需求的、共同爱好和理想目标的人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学习共同体。调查发现,众多体育教师乐意使用这种方式交流,同时为实践性知识习得提供可能。目前有很多体育期刊组建自己的QQ群,达成作者、读者和编者平等对话,形成三方共赢格局。在QQ群中可以共享文件、视频资源,传输文件等,可以开展主题讨论,互动交流,分享经验。
  除上述网络资源共享共同体外,还有在线体育课程,如MSN、UC等应用软件,随同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这将是教师教研的主流形式。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桂林实验中学,广西桂林,541100)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