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十年正月(249年), 少帝曹芳前往位于高平陵的明帝墓祭拜,曹爽兄弟及其亲信随行。此时,司马懿觑机发动政变, 借皇太后之名封闭洛阳城门,控制了洛水浮桥。他采取果断措施,任命司徒高柔代理大将军职务,接管曹爽的军队;王观则接掌曹羲的军权。司马懿随后向曹芳呈上奏疏,以皇太后的名义罢免曹爽兄弟。奏疏首先到了曹爽手里,他惊恐无措,不敢呈给曹芳。在政变爆发之际,大司农桓范不顾属下劝阻,出城游说曹爽前往许昌,主张以皇帝名义对抗司马懿。司马懿遣侍中许允、尚书陈泰等人劝降,承诺曹爽只要交出兵权,仍可保有爵位。曹爽经过一夜的挣扎,最终选择投降,放弃抵抗,请求罢免自己,并向司马懿认罪。
然而,事态并未就此平息。与曹爽关系密切的朝中侍从张当在严刑逼供下承认了曹爽和何晏的谋反之计,曹爽及其同伙被捕,桓范因诬告司马懿而入狱。最终,曹爽兄弟被罢官后遭处决,连同三族一同遭到诛杀,事件以曹爽集团的失败告终。
扩展资料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睿。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