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天地将法,所指的军事研究对象有什么意义,怎么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0-12-29
  “道”是凝聚。 说起“道”,多数人的印象一定是很玄、很神秘!但越神秘的东西往往骨子里越简单。比如,曾有记者采访大牌影星林青霞,问她最喜欢的成语是什么?答曰:“众志成城。”什么意思?凝聚啊!这就是“道”最好的答案,简单吧!
  “道”是力量 都知道团结就是力量,而“道”即是力量。请注意,力量不是指谁有劲儿没劲儿,它可以是信仰、理想、道德、文化、目标、爱……总之,不管真假、虚实,这力量大到让人舍生忘死、义无反顾,是一切可以带来真勇气、大动能的东西。这东西不可说,也说不尽,这即是真正的“道”!
  狭义地讲,“天”,在古代战场指的是天气、阴阳、寒暑、四季变化等。不过,今天不打仗,我们斗胆迈出一大步,重新定义:“天”是气候,“天”是时机,“天”是环境。

  “天”是气候

  “天”的问题首先是气候的问题,不容忽视。从古至今,人的生活起居、行为做事,都离不开“天”。比如,三国里有个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只有东风来了,才能火烧曹操的联营。又如,赶上年底大雪大雨,通讯受阻、航班滞留,百姓有家也难回,这还是“天”。再如,夏天太热,心烦上火,这时生病就不适于温补。因为这时的气候容易上火,再用温补的药,只能火上加火,越烧越旺。总之,这个“天”了不得。
  “天”是环境
  研究气候,那是气象学专家的事,所以,今日说“天”就要迈出一小步,跨出一大步。
  “地”是位置

  踢足球最讲究主客场,主场败颜面无存,客场胜大放光彩。地点不同,这就是位置。很多人不知道,公司如水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老板们要深思,你那方水土究竟养什么人。这还是“地”,还是位置。

  谈到位置,就离不开地理。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所谓的长江天险,据说凭借长江就可以阻挡北方的入侵。有点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靠着山麓的崎岖、艰险,就实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

  不过,不要以为除了足球、工作、历史、文学,“地”就和我们关系不大,其实“地”就在我们身边,不曾离我们须臾。今天的就业竞争还不激烈吗?学了好专业没有用武之地也白搭!还记得“北大硕士当街卖肉”吗?扩招了,毕业了,你学的计算机,可你偏偏在西北地区,哪里有你发展的空间呢?那里小康生活还没有达到,信息路还没有进入提速,甚至陆地还没有联通,你如何发展?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你当然得天时,但你偏偏不得地理,于是要发展,必须去占据地理。你大可以选择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发达的沿海城市。你说那里房价高得吓死人,干吗削尖脑袋找苦吃?你是英雄!你是英雄你怕谁!

  好地方不仅吸引找工作的,同样吸引给工作的。很多外资大腕去了,那些慕大腕美名的英雄也都去了。为什么不去其他地方?因为要去就去经济繁荣的地方,要去就去占据优势的地方,这就是地利。人才得地利,要的是发挥优势的平台;企业得地利,得的是一种竞争规则的优势,得的是一种占据优势的主动。努力争取它,得之,幸也!失之,命也!

  “地”是定位

  以上说的还是低层次的“地”,是看得见的,还有高层次的、看不见的“地”。专业词汇叫定位,更专业的叫市场竞争中的游戏规则。定位说起来简单,“地”那么大,你的位置在哪儿?打个比方,市场竞争就如挤公车,那就是定位。

  要知道车上那么多人,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不容易。你腿脚慢、上得晚,可能车上的好座位早被先上的兄弟姐妹分割干净了,座儿是别想了,那就站着吧;不过你身板弱,所以遇上块儿大的就不要和别人挤;再有,想周全些,后面再上的兄弟都是你的竞争对手,所以找个适合自己的,尽量找后面有靠,前面没人挤、也挤不进的地方。这叫后有靠山,中有区格,前有进入门槛儿,得地利也!所以,别小看挤公车,如果总能触类旁通,那定位就深了。

  “地”是规则

  说完定位,就说更专业的——游戏规则。对于消费者,多数时候表现为对商品所持的偏好。比如我们关心的电脑性能:CPU快吗?硬盘大吗?转速多少?……

  不过游戏规则一般轮不到老百姓起草,通常由市场中的强者制定。临床症状表现为市场有序,竞争格局稳定并相对垄断,老大、老二的位子各有所属。所以,在游戏规则成型的市场中,赢家通吃是真理。那些规则的占有者、市场中的老大,毋庸置疑占据了规则优势——地利。

  遥想当年电子商务风潮,羽扇纶巾,多少青年精锐、网络公司冒出来了。谈笑间,纷纷搭建在线平台,大卖可乐、电器、服饰……结果没有多久,灰飞烟灭,第一批参与者都成了先烈。为什么?因为商业即信誉,因为他们卖的东西没人信!

  精锐们选错了决战之地,定位错了,没有地利!谁能想象一个昨天还在吆喝自己是高科技的网络公司,今天突然告诉你:“俺开始卖面包了,俺的面包最好了,因为俺的面包是工程师精心烘烤的!”谁信?我买面包可以去对面的面包坊,在那里买好像更靠谱吧。

  精锐们的公司没有核心能力吗?有,但是他们发挥错了地方,没人信。这年头,靠忽悠的东西注定没人信,发挥不出来,再好的东西一样在游戏规则中处于劣势。所以,要找好自己的决战之地,找到适合的好位置,找到有利的游戏规则——地利!
  现在说“五事”第三,“将”。

  孙老先生说“将”说得很抽象,最终凝聚了五个字,即“智、信、仁、勇、严”。从此成就了对为将者严格、深刻的评估体系,被后人誉为五德。

  主席的眼光

  第一个关键字:智。

  智慧这个词不是说谁聪明不聪明这么简单。我不知道如何定义“智”,但可以大胆领悟,“智”应该具有眼界、眼光的成分。几年前,曾和老板朋友吹嘘,说总经理只要做好三件事。第一看好方向:有眼光,看得远,能洞悉先机,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才高。第二选好人才:选好人,用好人,营造好文化。言外之意你的无形之手是活的,可以自动把握人。第三搭好平台:制定完善的业务模型、流程、制度、机制。说到底,企业最终靠的不是个人魅力,而是系统推进。不能因为一个总裁离职了,公司就完了。地球没了谁都照样转,这才是真理。

  所以眼界、眼光这就是智的主要成分。曾有报道说抗日战争时候,美国某记者跑到延安,采访当时的延安建设。其间,他曾不解地向中央领导提出一个问题,共产党员中不乏精英,为什么毛泽东是你们的领袖?答曰:因为毛泽东目光远大,他能指引我们未来。感叹!鼠目寸光不叫“智”,充其量叫小聪明。“智”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看到全局、指引方向,这样的人才能树立信念,指引大众走得更远,这才叫“智”。

  谁对员工负责

  第二个关键字:信。领导没有威信是不行的。

  “信”能够让人觉得值得跟随,表现出一种郑重的承诺。在企业里时间长了,总听到老总们对员工发牢骚,说员工缺乏责任心,要求员工放小我,顾大家……殊不知,员工再强,和企业相比也是弱势群体。老总们要求别人的时候,往往忽视了一样东西——诚意。

  要求别人对你负责,当然可以。不过,你对别人负责了吗?事实是,多数企业只重视自己利益,只记得要求员工对企业负责,却从没有想过对员工负责。

  究竟有多少公司真的为员工负责?具有外资血统的大牌公司又怎样?还不是杀人不见血,压榨没商量。曾有多少知名公司,嘴上说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把上世纪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领发挥得淋漓尽致。加班加到凌晨两点是家常便饭,第二天想晚些上班门都没有,工资给得多吗?与少活十年相比究竟哪个多?

  员工千万别真把自己当回事,在缺乏“信”的公司里,没有人会去考虑你将来的身体。他们考虑的是今天他们的项目利润、成本如何。一句话,他们对你并不诚信,也不需要你永远跟随,真的跟随会吓怕他们,跟随到老要多大的成本啊!于是,这种互相承诺、互相跟随的“信”离我们远了。

  缺少“信”的企业非常多。曾听说一位奸商老总,在月初例会中发出毒誓,说如果本月业绩超过定额,全体主管公费三亚兜一圈儿。重赏之下有勇夫,结果当月定额创新高。然而,三亚的事没人提起了,毒誓变成了空头支票。从此,公司员工私下得出潜规则:老板的话没一句真的,都要反着听!于是,没有人再相信老板。从此,公司的魔鬼字典里再没有“凝聚力”。老板因小利丢大义、丢大信、丢掉大利。
  始计 “法”:三口之家存大道(2)

  我怀疑那位董事长生了病,而且是对自己和总经理定位紊乱出现的合并症状。总经理所负责的一项工作不就是管理员工、掌管报销吗?请总经理也相当不容易,一定是经过五关六将,双方讨价还价作出相当权责承诺的。如果今天因为这点小事,就收回之前的承诺,时间长了,总经理还能做什么?乱了方寸,坏了尺度,董事长做错了。所以,“曲制”并不简单,今天的老板一定要多反思,不要越俎代庖。否则,吃力不讨好,反遭骂名。

  真弹性、真福利

  又如“主用”,主要元素:后勤和财务。

  先说后勤,现在企业不说自己以仁为本的恐怕极少了,但真能做到的恐怕更少了。听说很多外资大鳄都采用弹性工作制,从前认为没什么了得,但直到有一天,我的看法大为改观。

  一天,某高官向老板提出要弹性工作制,因为他家太远了。老板犹豫再三,不好当面抉择,就抛下惯用伎俩:“等等再说。”原以为事情就结束了,但那斯不会看人脸色,愣是提高嗓门道:“我来这儿工作一是看重老板您的能力和为人,二是想做出点事儿。我也没多要求什么高工资,公司如果有弹性工作制,也算给员工的一种软福利……以仁为本啊。”听听,这话说的有水平,升、降、拍、揉一应俱全。于是没几日,老板特赦:从今往后,改行弹性工作制。现在想想,虽然只是个弹性工作制,像这样的鸡毛蒜皮在后勤工作中数不胜数,但它却可以折射出公司真性情。有的老板特赦了,但更多的企业做不到。仁义做不到,反而他的严厉上来了,执法如山也来了,说的和做的从此南辕北辙。

  预算编了给谁看

  稍微有个一官半职的人大概都听说过“预算”。从管理的角度讲,这非常重要,甚至有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味道。所以,这才有了那么多舍生忘死的苦修功课。但预算到底是给谁看给谁用的,还是为了预算而预算?如果搞不清楚这个,有了预算也是一场空。

  我就曾被逼苦编预算,从第一版到第N版,心想老板傻,预算打得高高的,这东西没什么用。但数月后,我才发现真正傻的是自己。因为原本预算好的一期费用投入,竟半年还差得天上地下。因为我知道老板到时候不看预算的前半部分,只看最后一栏。

  老板完全没有支持吗?也不是,他只是把本该给你的几个硬币改成了一个硬币掰成N瓣花。于是,钱一瓣一瓣给,我就难以知道他到底错没错。我理解他的做法,但我更知道他涣散了一个团队的士气。本来他有一群众志成城的兄弟,但兄弟们看到老大的犹豫状,于是上行下效。狼变成了羊,又无马儿草又要马儿跑的日子结束了。如果有人能干,那不是人,那是机器猫。正因为打工的兄弟们不是猫,所以通常情况下,人只能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管他呢!

  到底是怎么了?因为没有预算?不是,因为老板只预算了最后一行,却没有预算了人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