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朱穆好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2

1. 朱穆好学 文言文

原文

朱穆①年五岁便有孝称,父母有病,辄不②饮食,差②乃复常。及壮耽学,锐意讲诵。或时思至,不自知亡失衣冠,颠坠坑岸。其父常以为专愚,几不知马之几足。穆愈更精笃。

【注释】

①朱穆(100—163):东汉大臣,字公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曾任刺史、尚书等职。②差:同“瘥”,病愈。

【译文】

朱穆年五岁时就颇有孝顺的名声,父母生病,他就不吃不喝直到他们病愈为止。长大后刻苦学习,一心读书。有时思想灵感来了,自己的衣帽丢了也不知道,甚至坠落坑边。他父亲曾经认为他很愚笨,几乎搞不清马有几条腿,而朱穆在学业上则更加专心致志了。

2. 朱穆好学 译文

译文: 朱穆传,朱穆字公叔。

五岁时,便有孝顺之名。父母有病,常不饮食,病稍愈才恢复正常。

到了壮年很好学习,在讲诵方面多下功夫,有时想问题专心时,衣冠丢失了还不自知。他的父亲常认为他太专心近似愚笨,差不多不知道数马足。

朱穆更加精心钻研学问。开始被举为孝廉。

顺帝末年,江淮一带盗贼群起,州郡不能制止。 有人劝大将军梁冀道:“朱公叔文武全才,海内奇士,如用他做谋主,贼人不难平定。”

梁冀也常听到朱穆的名声,于是提拔他,让他管军事,很被亲近和重视。等到桓帝即位,顺烈太后临朝听政,朱穆认为梁冀有权有势,希望他能扶持王室。

于是推断灾异发生的根源,写一篇奏记劝戒梁冀道“:穆想到明年是丁亥之岁,刑德合于乾位,《易经》讲的龙战之会。它的文字说‘: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说的是阳道将胜而 *** 将负的意思。今年九月天气郁闷,五位四候连失正气,这是互相说明问题哩。

善道属阳,恶道属阴,如果修正守阳,摧折恶类,那么福就跟着来临了。穆每事不会做,只是喜好学习,传授于老师,时有可试。

愿将军想想我的愚言,重纳诸儒的意见,而亲近忠正之士,断绝小人之道,专心于朝政,割除个人私心,广求贤能之才,排斥小人之邪恶。做人君的不可不学习,做人臣的当以天地顺道渐渍其心。

应替皇帝选置师傅和侍讲之人,找一些小心忠笃敦礼之士,将军和他们一道,参劝讲授,师贤法古,这好比靠着南山坐在平原,谁能倾倒它呢!今年夏天,月晕房星,明年当有小灾。应该杀掉一些被天下所怨恨的奸臣,来杜塞灾咎。

议郎、大夫之位置,本应是一些儒术高行之士去干,现在多半不是他们;九卿之中,也有不能胜任的,希将军考察。”又推荐种詗、栾巴等人。

而第二年严鲔谋立清河王蒜,又黄龙两次在沛国出现。梁冀不学无术,便以朱穆“龙战”之言为应验,于是请种詗作从事中郎,荐栾巴做议郎,举朱穆高第,做侍御史。

这时同郡赵康叔盛,隐居在武当山,清静不愿做官,以经传教授门徒。朱穆年已五十,于是奉书称弟子。

等到赵康死后,朱穆丧之如老师。他这种尊德重道的行为,被当时人所佩服。

朱穆常感到当时风俗浅薄,慕尚敦厚,于是写了《崇厚论》。又著一篇《绝交论》,也是矫正时弊之作。

梁冀骄傲暴虐不改,朝野十分怨恨,朱穆因为是梁的故吏,害怕他积恶招祸,又上书谏道:“古时的英明君主,必有辅德之贤臣,规谏之官,下至器物,铭书成败,以防止出现差错。 所以君有正道,臣有正路,从之如升堂,违之如赴壑。

现在将军地有申伯之尊,位在群公之首,一日行善事,天下归顺,终朝做坏事,四海遭殃。近来,官吏百姓都匮乏,如以洪水虫灾为害。

京师诸官费用增多,诏书发调有时至十倍之多。各人都说官无见财,都归百姓所出,公赋本来很重,私人剥削不少。

地方的牧守长吏,多半不是严格挑选的人,贪聚无厌,遇人如虏,有的人死在瞂击拷打之下,有的人被迫自杀。 又官吏掠夺百姓,都是用尊府的名义。

于是将军结怨于天下,吏人酸毒,道路嗟叹不止。从前秦朝政治烦苛,百姓土崩瓦解,陈胜奋臂一呼,天下人声鼎沸,而当面讨好之臣,还说太平无事。

讳恶不改,卒至灭亡。从前永和末年,纲纪稍有松弛,颇令人失望。

四五年光景,而财空户散,下有离心。马免之徒乘敝而起,荆州扬州之间,差点出了大患。

幸亏顺烈皇后初政清静,内外同心协力,才得讨平下来。现在百姓担心,困难甚于永和,内非仁爱之心可得容忍,外非守国之计所宜久安。

将相大臣,与元首共于一体,共坐一车奔驰,同乘一船出海,如果车覆船沉,患难共同遭际。难道可以去明即暗,冒险自安,主孤时困,而没有人出来挽救么!应当及时更换不称职的人,减省第宅园池之费用,拒绝郡国奉送的财物。

内以自明,外解人们的疑惑,使挟奸的污吏没有依托,司察之臣得尽耳目之责。法度既张,远近清壹,那么将军就身尊事显,德泽永耀后世。

天道明察,无言不信,希您省览。”梁冀不采纳,而放纵更加厉害,而且左右收受馈赠贿赂,与宦官往来密切,任命他的子弟、宾客作州郡要职。

朱穆又上书极谏,梁冀始终不觉悟。梁冀回报一书说:“这样,我就没一件好处么?”朱穆言辞虽然恳切,但也不认为有罪。

延熹六年(163)死去,时年六十四岁。做官几十年,蔬食布衣,家中没有余财。

公卿共同上表说朱穆立节忠清,虔恭机密,守死善道,应该得到旌宠。朝廷策诏褒述,追赠益州太守。

所著论、策、奏、教、书、诗、记、嘲,共二十篇。朱穆以前在冀州,所提拔的人都是清德长者,多数做到公卿、州郡。

儿子朱野,少有名节,仕至河南尹。起初,朱穆父亲死了,朱穆与诸儒生考依古义,谥叫贞宣先生。

等朱穆死后,蔡邕又与门人共述其德行,谥为文忠先生。 原文出自:《后汉书.卷四十三.朱乐何列传第三十三》 扩展资料: 朱穆主张改革弊政,清除宦官,选用贤能,“减省第宅园池之费,拒绝郡国诸所奉送”(同上)。

在哲学上,发挥道家重道返朴的观点。否定儒家的礼义而以道与理作为行为的准则。

朱穆自幼即以沉思好学、用心专一而著名,由于精力专注,或丢失衣冠,或跌落坑中,亦不自知;年50。

3. 【沈约好学文言文沈约孤贫,笃志好学

《沈约好学》译文(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家境)孤苦贫寒,志向坚定而且热爱学习,日日夜夜不知疲倦.他的母亲担心他因为太劳累而生出疾病,时常让他少添灯油(熄灯).而(沈约)白天所诵读过的文章,晚上就能够背诵,于是精通众多典籍,能够写出很好的文章.从家中被起用接受朝廷征聘.济阳蔡兴宗听说了他的才能很赏识他.蔡兴宗时为郢州刺史,引荐沈约为安西外兵参军,兼任记室(官名).蔡兴宗曾经对他的几个儿子说:“沈约的为人堪称师表,你们应该好好地向他学习.”。

4. 【文言文: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喜欢学习,但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一无所得’,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跑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学习最忌讳的事,没有超过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作醒目的警戒.”。

5. 【文言文《任未好学》翻译】

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籍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同学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1.任末:字叔本,东汉繁人(今属成都市新都县),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2.负:背.3.笈(jí):书箱.4.或:有时.5.庵:茅草小屋.[1] 6.荆:这里指荆的枝条.7.刻:划.8.缚:捆扎.9.麻蒿(hāo):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10.题:题写.11.其:书上的.12.悦:敬佩.13.静:“静”为通假字,通“净”.14.易:交换.15.终:死,终止.16.诫:告诫.这是他临终时对他弟子说的话.17.夫(fú):句首发语词.18.犹:如同.19.虽:即使.20.耳:罢了.21.学无常师: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22.负笈不远险阻:背着书箱不认为这是万里险阻.远:认为……这23.人而不学,则何以成:人如果不去学习,凭什么成功?24.暗则/缕麻蒿/以自照:如果视线昏暗就捆麻蒿点燃它用来照明自己.25.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人要勤奋好学,虽然去世了可是精神仍在.而不好学的人,虽然还活着,只是生命活着罢了。

6. 【《司马光好学》全文翻译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①记问不若②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③矣;独(10)下帷绝编(11),迨④能倍诵⑤乃⑥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⑦言:“书不可不成诵.或⑧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⑨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既:已经. 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 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这里借此指指读书勤奋. ①患:担忧. ②若:如. ③众:众多 ④迨:到;等到. ⑤倍诵:“倍”通“背”,“背诵”的意思. ⑥乃:才 ⑦尝:曾经 ⑧或:有时 ⑨咏:吟咏. ⑩独:独自 ⑪下帷绝编:分别指董仲舒和孔子对于学习态度的两个典故.现指很努力、专心地读书.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忧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众多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还在专心学习,刻苦读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才停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功夫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马车上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7. 朱穆好学 译文

译文:朱穆传,朱穆字公叔。

五岁时,便有孝顺之名。父母有病,常不饮食,病稍愈才恢复正常。

到了壮年很好学习,在讲诵方面多下功夫,有时想问题专心时,衣冠丢失了还不自知。他的父亲常认为他太专心近似愚笨,差不多不知道数马足。

朱穆更加精心钻研学问。开始被举为孝廉。

顺帝末年,江淮一带盗贼群起,州郡不能制止。有人劝大将军梁冀道:“朱公叔文武全才,海内奇士,如用他做谋主,贼人不难平定。”

梁冀也常听到朱穆的名声,于是提拔他,让他管军事,很被亲近和重视。等到桓帝即位,顺烈太后临朝听政,朱穆认为梁冀有权有势,希望他能扶持王室。

于是推断灾异发生的根源,写一篇奏记劝戒梁冀道“:穆想到明年是丁亥之岁,刑德合于乾位,《易经》讲的龙战之会。它的文字说‘: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说的是阳道将胜而 *** 将负的意思。今年九月天气郁闷,五位四候连失正气,这是互相说明问题哩。

善道属阳,恶道属阴,如果修正守阳,摧折恶类,那么福就跟着来临了。穆每事不会做,只是喜好学习,传授于老师,时有可试。

愿将军想想我的愚言,重纳诸儒的意见,而亲近忠正之士,断绝小人之道,专心于朝政,割除个人私心,广求贤能之才,排斥小人之邪恶。做人君的不可不学习,做人臣的当以天地顺道渐渍其心。

应替皇帝选置师傅和侍讲之人,找一些小心忠笃敦礼之士,将军和他们一道,参劝讲授,师贤法古,这好比靠着南山坐在平原,谁能倾倒它呢!今年夏天,月晕房星,明年当有小灾。应该杀掉一些被天下所怨恨的奸臣,来杜塞灾咎。

议郎、大夫之位置,本应是一些儒术高行之士去干,现在多半不是他们;九卿之中,也有不能胜任的,希将军考察。”又推荐种詗、栾巴等人。

而第二年严鲔谋立清河王蒜,又黄龙两次在沛国出现。梁冀不学无术,便以朱穆“龙战”之言为应验,于是请种詗作从事中郎,荐栾巴做议郎,举朱穆高第,做侍御史。

这时同郡赵康叔盛,隐居在武当山,清静不愿做官,以经传教授门徒。朱穆年已五十,于是奉书称弟子。

等到赵康死后,朱穆丧之如老师。他这种尊德重道的行为,被当时人所佩服。

朱穆常感到当时风俗浅薄,慕尚敦厚,于是写了《崇厚论》。又著一篇《绝交论》,也是矫正时弊之作。

梁冀骄傲暴虐不改,朝野十分怨恨,朱穆因为是梁的故吏,害怕他积恶招祸,又上书谏道:“古时的英明君主,必有辅德之贤臣,规谏之官,下至器物,铭书成败,以防止出现差错。所以君有正道,臣有正路,从之如升堂,违之如赴壑。

现在将军地有申伯之尊,位在群公之首,一日行善事,天下归顺,终朝做坏事,四海遭殃。近来,官吏百姓都匮乏,如以洪水虫灾为害。

京师诸官费用增多,诏书发调有时至十倍之多。各人都说官无见财,都归百姓所出,公赋本来很重,私人剥削不少。

地方的牧守长吏,多半不是严格挑选的人,贪聚无厌,遇人如虏,有的人死在瞂击拷打之下,有的人被迫自杀。又官吏掠夺百姓,都是用尊府的名义。

于是将军结怨于天下,吏人酸毒,道路嗟叹不止。从前秦朝政治烦苛,百姓土崩瓦解,陈胜奋臂一呼,天下人声鼎沸,而当面讨好之臣,还说太平无事。

讳恶不改,卒至灭亡。从前永和末年,纲纪稍有松弛,颇令人失望。

四五年光景,而财空户散,下有离心。马免之徒乘敝而起,荆州扬州之间,差点出了大患。

幸亏顺烈皇后初政清静,内外同心协力,才得讨平下来。现在百姓担心,困难甚于永和,内非仁爱之心可得容忍,外非守国之计所宜久安。

将相大臣,与元首共于一体,共坐一车奔驰,同乘一船出海,如果车覆船沉,患难共同遭际。难道可以去明即暗,冒险自安,主孤时困,而没有人出来挽救么!应当及时更换不称职的人,减省第宅园池之费用,拒绝郡国奉送的财物。

内以自明,外解人们的疑惑,使挟奸的污吏没有依托,司察之臣得尽耳目之责。法度既张,远近清壹,那么将军就身尊事显,德泽永耀后世。

天道明察,无言不信,希您省览。”梁冀不采纳,而放纵更加厉害,而且左右收受馈赠贿赂,与宦官往来密切,任命他的子弟、宾客作州郡要职。

朱穆又上书极谏,梁冀始终不觉悟。梁冀回报一书说:“这样,我就没一件好处么?”朱穆言辞虽然恳切,但也不认为有罪。

延熹六年(163)死去,时年六十四岁。做官几十年,蔬食布衣,家中没有余财。

公卿共同上表说朱穆立节忠清,虔恭机密,守死善道,应该得到旌宠。朝廷策诏褒述,追赠益州太守。

所著论、策、奏、教、书、诗、记、嘲,共二十篇。朱穆以前在冀州,所提拔的人都是清德长者,多数做到公卿、州郡。

儿子朱野,少有名节,仕至河南尹。起初,朱穆父亲死了,朱穆与诸儒生考依古义,谥叫贞宣先生。

等朱穆死后,蔡邕又与门人共述其德行,谥为文忠先生。原文出自:《后汉书.卷四十三.朱乐何列传第三十三》扩展资料:朱穆主张改革弊政,清除宦官,选用贤能,“减省第宅园池之费,拒绝郡国诸所奉送”(同上)。

在哲学上,发挥道家重道返朴的观点。否定儒家的礼义而以道与理作为行为的准则。

朱穆自幼即以沉思好学、用心专一而著名,由于精力专注,或丢失衣冠,或跌落坑中,亦不自知;年50岁时还。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