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视、双标——摧毁一个孩子最简单的方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7

摧毁一个孩子可以有多简单?


无视。


前两天,微信刷到这么一条朋友圈:


“以前我们常说‘打击一个孩子特别简单,只要他和你打招呼三次,你都不要理就够了’,每个老师都知道的道理,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却很容易让人忽视。网络加深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频率,却也淡化了互动的仪式感。不要对孩子的表现‘已读不回’,不要无视孩子付出的任何一次努力、发出的任何一个讯号。愿常常自省。”


这条朋友圈来自一位 小学英语老师兼班主任 ,称她为Y老师吧。


和Y老师关于这个话题聊了聊,她给我分享了 一个小故事:


去年疫情期间,全市采用网课教学。每天她都会正常布置英语作业,第二天再抽查一部分学生,线上审阅他们作业的完成情况。




没想到在某一天,其中一位学生家长给Y老师发微信,说自己孩子 第一次没有主动完成英语作业 ,而是要靠催的,甚至在家长催促的时候吐槽: “写了我们老师也不看。”



Y老师说,想培养一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很难,想摧毁它却真的很容易,甚至不用刻意打压,只要让这门课的老师 无视他就够了



无视,摧毁一个孩子最简单的方式。


在我国,有一群孩子常年被无视,他们有一个专有名词: 留守儿童


分享一组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统计得出的数据:截至2017年,根据我国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留守儿童犯罪率约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 ,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或许谁还记得,五年前那个“毒杀童年唯一玩伴”的小女孩陈晓雯吗?


2015年7月,新京报做专题报道了这起留守儿童犯罪案件, “一瓶可乐”的真实故事 ,至今令我印象深刻。


《新京报》:12岁少女毒杀童年唯一玩伴


陈晓雯把老鼠药混进了可乐瓶,然后递给了几乎是整个童年唯一的朋友汤晓霞。


在陈晓雯对警方的供述中,投毒的起因仅仅是汤晓霞跟她的母亲告状,对方掐她耳朵,弄得她“好痛好痛”。


对于成年人而言,这实在是一次很容易化解的小摩擦。


但在陈晓雯的世界观里,杀死对方,是她 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年幼的孩子对于生命、犯罪、法律全然没有概念,换言之,在 最该被好好教育的年纪,没有人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与错


陈晓雯不知道“杀人需要付出什么代价”,甚至在接受审讯时还多次询问 “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去上学?”


但与对待“杀人”的冷漠态度相比,审讯过程中,陈晓雯也出现了激烈的情绪表达。每当问到她的爸爸妈妈,她都会 崩溃哭喊 ,尖声叫着 “不要提他们,我恨他们!


令人恶寒又唏嘘。



看过《隐秘的角落》吗?


剧中朱朝阳,剧外陈晓雯,似乎都是那一类可怕的 “黑化儿童”



《被忽视的孩子》 一书中,美国心理学家乔尼丝·韦布给出了 情感 忽视的概念:



而空虚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 情感 麻木;质疑生命的意义和目的;乐于寻求刺激;感到不同于其他人,并对此困惑不解;经常觉得自己是局外人。



无视是一种冷暴力,不要小看其杀伤力。对孩子来说, 无回应之处,即是绝境



摧毁一个青少年可以有多简单?


双标。


湖南卫视《少年说》的其中一期最近又被转发起来了,这位叫崔兢的少女,站在天台上哭着表达了自己对爸爸的看法。


在她心目中,爸爸是个特别严肃、古板的人,这并不是因为他对自己要求有多严格,而是他永远 只相信自己所认定的“事实”


写作业的时候,崔兢明明是用手机查单词,但不管怎么解释,爸爸都会认为她是在玩手机。



但这比起爸爸 对妹妹的偏爱 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崔兢有一个比自己小六岁的妹妹,已经上一年级了,总是无缘无故招惹她。



她想要教育妹妹,妹妹反倒会跑去爸爸那里“恶人先告状”。每当这个时候,爸爸什么都不问清楚, 从不训斥妹妹,只会责备自己


她不明白,为什么爸爸就不能相信她一次呢?



然后呢,你们猜猜她爸是怎么回应的?


用孔融让梨的故事来反驳。



用很多家长惯说的那句“她还小”,反过来 指责崔兢不懂事



从始至终都 不觉得自己有错



女儿哽咽,当父亲的却 理直气壮、无动于衷 ,这场谈话当然以失败告终。


画面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看着崔兢在台上掉眼泪,恐怕 有同样经历的女孩,也默默哭了



这位 双标父亲 令我倍感不适。


小怎么了?


小就能对姐姐无理取闹了?


小就能理所应当的被爸爸 区别对待 ,让姐姐遭受不公吗?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哪有大小之分。


连主持人陈铭都没忍住出声质问这位父亲, 公平何在



而以孔融让梨为例,就更是无知的可笑了,因为在这段典故里,孔融是作为弟弟,将大梨让给哥哥。


《后汉书·孔融传》中清晰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发现后问孔融: “为什么每次都只拿小的?” 孔融说: “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崔兢的父亲自己都没理解孔融让梨的故事内核,还扭曲了故事的主要情节,拿它来教育小孩……这叫什么事儿。


双标家长,毁人不倦。


上个月,我们发布了一篇文章《奇葩说:扶弟魔到底是个什么魔?》,文章花了很大篇幅,和大家讨论重男轻女的家庭氛围会对孩子产生哪些贻害终身的影响。


重男轻女是性别双标,但 双标却不仅仅因为性别不同而产生


实际上,即便家中二孩是两兄弟或两姐妹,很多家长仍然一碗水端不平。《少年说》的评论区里,就不乏一些观众和崔兢有所共情:


“作为家里最大的一个,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委屈的时候也会尝试跟爸妈沟通,但是总归抵不过一句‘你比他大’。”


“我有个弟弟,我妈从小对我说 的 最多的就是‘他是弟弟比你小,你得让着他’。也就比我小3岁。”


“同款爸妈!永远别指望他们承认自己有问题。”


重小轻大 ,这些父母理所当然地认为大的就应该让着小的,年龄上的代沟和处境的差异,又使得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沟通无法顺利进行。那么在双标中吃亏的一方,就会感受到 如“扶弟魔”姐姐一般无二的辛酸


芒果TV亲子真人秀《一起出发吧》(《爸爸去哪儿》第六季),节目嘉宾杨烁对待大儿子杨雨辰、小女儿杨雨曦也是典型的双标,过分到让同季嘉宾陈小春直言: “杨烁,收敛一下吧”!



总结一下 杨烁对杨雨辰的迷惑行为:


杨雨辰没有按着他走过的路线走到他身边,他大吼大叫让儿子重新走一次;


早上起床,杨雨辰嘴里嘟囔着 “我还有点困” ,他立马吹胡子瞪眼批评人;


选房子环节,杨雨辰选了自己的幸运数字5,到了地点发现房子不太好,他冷嘲热讽,留下杨雨辰手足无措地看着镜头不敢动;


高原上,杨雨辰累得喘了几下,杨烁非但不安慰,还威胁儿子让他重新爬。



不是怒吼就是冷暴力,平时看杨雨辰的眼神,毫不夸张带着狠劲儿, 仿佛是看仇人


杨雨辰不犯错都能被骂得体无完肤,如果犯了错误,简直不敢想象会是什么后果。



杨烁是不会疼孩子吗?不存在的。 对待女儿,他直接从里到外换了个人


跟女儿视频满脸慈父笑,旁边的妻子都想吃醋。


看到女儿在门口偷偷看自己,就轻声细语的叫过来宠溺地抱着,哄得人心都化了。


女儿年纪还小,其实并不如哥哥懂事,但杨烁的 耐心似乎又找回来了 ,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再也不见面对儿子时的严厉和暴躁。



这种区别对待会不会给小杨同学的童年带来某种“创伤”,目前不得而知。但至少从节目中我们能直观看到,对比无忧无虑的妹妹杨雨曦,哥哥杨雨辰在镜头前 唯唯诺诺、大气不敢出、无限顺从 ,一句简单的夸奖就能让他如释重负地嚎啕大哭,而且他 真的很少开心的笑




摧毁一个成年人可以有多简单?


语言。


甚至都不需要使用多么激烈、嘲讽或羞辱性质的语言,只要 失望遗憾地说“你不行”就够了


不论他想去做什么,都告诉他:你不行;


不论他尝试什么样的方式,都告诉他:你这样不行;


不论他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都告诉他:你努不努力都不行;


不论任何时候,他向你征求任何意见,都告诉他:你真的不行……


这是 “精神控制”的核心套路


也是导致北大女生包丽自杀的牟林翰所使用的套路。



令人遗憾的是, 包丽不是第一个PUA受害者,也不是最后一个


2020年11月27日,黄子韬发微博感谢悼念一个女孩:


“谢谢你…一路走好”



这个女孩是圈内 小有名气的实力画手 ,也是黄子韬的粉丝,大家亲昵地称呼她“代代”。


她艺考时获得了重庆市速写状元,毕业后从事教育行业,担任艺考培训老师。 年纪轻轻,才华横溢。



除了工作,代代业余时间也努力绘图,作品优质又高产。她给偶像黄子韬画过一组同人图,完成度相当高,黄子韬看到后特意发微博想要邀请她去北京,高薪聘请她给自己做漫画连载。



随后果真有工作人员和她联系接洽,不过代代最终拒绝了邀请。


没想到短短五个月后,再次从黄子韬微博得知代代的近况,却是她的死讯。


被相恋两个月的男友PUA,精神折磨到情绪崩溃 ,最后在自己刚刚装修好的新房子里 上吊自杀


在代代朋友出面爆料的聊天记录截图中,我们可以大致还原其男友的语言暴力行径:


代代抱怨过男方的占有欲很强,要干涉她每天去哪里,和谁见面。



试图和朋友下班聚餐、接通朋友电话,都会被男方以 “你对不起我” 的方式禁止。


不准喝酒,抽烟,下班必须回家,不准单独一个人出去。和异性吃饭,接异性电话,更是遭到强烈的反对。



不听话?那就得接受 “批评训斥 ”。


等代代听话照做,想方设法哄他开心后,再表忠心的疯狂发射 甜言蜜语



如果这是我们面对陌生人,可能国骂+拉黑一条龙已经安排上了。


但代代的处境却不一样,她面对的是她喜欢和信任的男朋友,尤其是在这种 抽一鞭子再给一颗糖 的“驯化”之下,很容易就在对方的语言洗脑中 迷失自我


期间,代代也曾警惕地意识到问题,和闺蜜倾诉: “我好像被PUA了。”



然而PUA攻势无孔不入,她 越陷越深 ,已经无力挣脱。原本阳光开朗的女孩变得 诚惶诚恐 ,逐渐接受了对方的强盗逻辑, 开始自我怀疑: 「一定是因为我不够好,他才会生气。」「我要对他更好才可以。」



代代生前最后几条微博,状态已经支离破碎。



语言是可以施暴的。


2020年8月,黄楼镇的一名33岁男子也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警方将尸体打捞上来后,查看男子手机聊天记录,发现男子对父母说:


“今年一直努力,还是没有达到一个月赚几万,一件事能说上千万遍,不就是逼着我死吗?”



他当然不是因为没法月入几万而选择轻生。


伤害他最大的,同样是语言,来自父母的语言。



在有人崩溃甚至轻生的 社会 新闻里,我们一定都看到过这样的言论: “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也太差了,这能怪谁?”“这点小事都受不了,这次不崩溃也会有下次。”“这是从小没遇到过什么挫折吧? 社会 教你做人。”


在这些冷漠的人看来,好像每个普通人都拥有一颗金刚不坏的大心脏。


但实际上摧毁一个人可以有多容易呢?


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 无视他 ,任其自我崩坏。


当他成长为一个青少年, 待他双标 ,让他时刻受到不公平处境的煎熬。


当他已经是一个成年人, 用语言去捅他的心窝子 ,他总有一天会怀疑自己的价值。


父母、老师、恋人……这些被亲近、被信任的身份, 想伤害一个人,真的不要简单


还记得《亲密关系》中的一段话吗:


我们在亲密关系中受到的伤害,远远大于其他关系对我们的伤害。


至亲的人 否定你、逼迫你、控制你,有时候更能戳中你的命门。


无处可逃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回顾一下自己,在生活的细微之处,究竟有没有带着同理心去 温柔待人 ,而不要在伤害到身边的人之后,再去质问 “你怎么那么玻璃心? ”


同样的,如果身边有人莫名让你感受到折磨,请一定要 审视一下 你们之间的关系。如果TA的存在非但不能令你的精神世界变强大,反而愈发虚弱,这时不妨警惕起来, 问问自己 :究竟真的是我不够好,还是因为TA才是那个不够好的人?


然后或许你会发现, 远离TA,才是那个让自己变好的办法。


话题 TOPIC

亲密关系中还有哪些隐藏危险?

如何教会我们的孩子保护自己?


END

本文作者:无才小黑板

一块莫得感情但有态度的小黑板,聚焦新闻热点,提供数据案例,记录各方观点,等待您的高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