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0-10-19
视网膜脱离的发生与视网膜周边部的格子状和囊样变性、视网膜裂孔形成、玻璃体液化和牵拉、视网膜下腔渗出物积聚等密切相关。
基本病因
视网膜裂孔:可由眼外伤、玻璃体后脱离等引起。
玻璃体牵拉:可由眼外伤、眼内手术、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血管病变并发玻璃体积血等造成。
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之间有液体积聚:炎症、感染、浸润、肿瘤、血管病变和退行性疾病均可引起液体渗出和积聚。常见病因有眼外伤、葡萄膜炎、葡萄膜渗漏综合征、后巩膜炎、恶性高血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视网膜血管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黑色素瘤等。
视网膜脱离也可以是上述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诱发因素
以下因素可能增加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
衰老:视网膜脱离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以前发生过一只眼的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的家族史。
高度近视:高度近视者容易发生玻璃体后脱离,进而牵拉视网膜。有文献报道,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患者中有67%是近视。
眼科手术史,如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体或人工晶体植入的患者。
严重的眼睛外伤史。
其他眼病:如眼部肿瘤、葡萄膜炎、视网膜格子样变性等。
其他全身疾病:最主要是糖尿病引起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以手术治疗为主,可以用于修复视网膜撕裂、孔洞或脱离,减少玻璃体的牵拉,替换变性的玻璃体,排除视网膜下的积液,从而最大程度地恢复视力。
手术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需要向眼科医生询问各治疗方案的风险和益处,确定最适合的方案。
一般治疗
保持头部及眼球不动或少动,以免引起视网膜脱离范围扩大;必要时包扎双眼。
药物治疗
没有药物可以使脱离的视网膜复位,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其原发病或术后护理。
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等引起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常用皮质类固醇和免疫调节治疗(如环孢菌素A、硫唑嘌呤),也可使用TNF-α抑制剂(如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干扰素α-2、干扰素-β、特异性细胞抑制剂(如利妥昔单抗、达克珠单抗)和受体拮抗剂(如阿那白霉素、依法珠单抗)等。
其他原发病的治疗:例如降糖、降血压药物治疗糖尿病和高血压。
抗生素:术后可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滴眼剂防治感染。
手术治疗
手术的主要目的是修补裂孔,减少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使脱离的视网膜重新与眼球壁贴附,改善视力。
视网膜仅仅出现孔洞尚未发展为脱离时,眼科医生可能会建议采取激光手术、冷冻固定等方式封闭裂孔。
若视网膜受玻璃体牵拉严重或已经发生脱离,可能需要采用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巩膜加压术、玻璃体切除术、玻璃体内注入气液物质等方式。
激光手术
又称光凝,用激光使视网膜撕裂处周围灼伤,产生瘢痕,将视网膜“焊接”到下方组织。
冷冻疗法
又称冷凝,作用基本同光凝,只是采用冷冻的方式产生瘢痕以封闭裂孔。
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
将气泡注入玻璃体腔中,填塞视网膜裂孔,然后使用冷冻法或激光来修复视网膜裂孔。积聚在视网膜下的液体可以逐渐被吸收,使视网膜重新贴敷在玻璃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