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篇文章的时间教你写影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本文是结合《如何写影评》以及《电影艺术》的读书笔记写成。

首先说一下《如何写影评》这本书,第一次读的时候觉得用处不大,后来发现不是这本书的问题,是我连电影都没看懂,观影时也很少记笔记,电影中的景别、色彩、声音、场面调度都不关注,连电影都看不懂,当然也不会写影评了。发现自己的问题后,开始阅读《认识电影》,以及《电影艺术》两本书。

《认识电影》细致的讲述了电影的基础知识。包括电影的摄影、场面调度、摄影机的运动、剪辑等等,是从微观的角度教你认识电影。

而《电影艺术》又回到了电影的整体,教你从整体观看一部电影,从整体分析电影的风格、电影的叙事形式等。书中还涉及拍电影前的准备工作,摄影机的工作原理,剪辑流程等,总之看完这本书,你会对一部电影的诞生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书末还详细分析了十部电影,从剧情片《西北偏北》到《重庆森林》再到风格非常强的《愤怒的公牛》都分析了一遍,此外还分析了几部纪录片,以及实验性的电影。边看电影边看书中的详细分析,收获很多。喜欢电影的朋友推荐阅读。

接下来说写影评前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摄影分有镜头、角度、光影、颜色。

其中的镜头又分为大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而角度又分为仰角、俯角、倾斜角度、水平角度。

一般俯角会使人物显得卑微,而仰角会增加主体的重要性。但这个一般的规律并不是绝对的。在《电影艺术》中作者就说,如果这些技术一眼就能让人看出意义,那么电影也就失去了它们独特和丰富的特色。所以我们在分析摄影角度时,还是要具体影片具体分析,从整体出发,才能弄清楚每个镜头的含义。

此外摄影中的光影、颜色都是导演精心设计、安排的。留心电影中的光影、色彩,对我们解读人物、解读电影非常有帮助。

场面调度大概的意思是“放入场景中的一切”,包括灯光、服装、布景、演技及场景中的其他状况和角色。

场面调度绝不仅仅是作为人物的背景这么简单,而是与主题直接相关的。

我们在关注场面调度时,可以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布景中的物件和道具,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道具,对影片中的人物和情节是否又特殊的意义?

2.影片布景中对物件、道具和人物的位置安排是否又特殊的意义?(例如,它们是否拥挤在一起?)

像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仔细观察流氓艺术家秦妙斋的房间,能看到他房间的柜子还是歪的,

这些细节对塑造人物起到了辅助的作用。

叙事是一连串发生在某段事件、某个(些)地点、具有因果关系的事件。

顺着剧情的发展,我们很容易理清剧情中的因果关系,这个不难分析。难的是叙事中,我们总能看到,但是容易忽略的一个因素——重复。重复是了解所有电影的基础,我们应该能观察出整部电影中,任何事物的重复出现,这个“重复"可以是台词、音乐的节奏、镜头运动、人物行为、故事情节,也可以是某个物品、某种颜色、某个地点等等。

每部电影都有其重复的模式,这些重复与电影中某些激动人心的时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凸显了某件事情的重要性和象征性。

例如《我不是药神》中的反复出现的橘子、口罩

还有电影《燃烧》里,反复出现的猫、塑料棚、井

还有经典电影《甜蜜蜜》中,反复响起的邓丽君的歌。每一次歌声响起,黎小军、李翘两人的恋情总会走向另一个阶段。

这种模式,虽然称为重复,但鲜少是一模一样的重复。例如《我不是药神》里的橘子,一开始是在吕受益的手中,吕受益死后,橘子又在黄毛的手中出现,因此橘子也象征着责任的传递。

我们在第一次观影时,就应该思考哪些元素一直在重复强调某一观点,这是分析一部电影意义的第一步。

除了以上这几点基础的电影知识,还有摄像机的运动、电影的剪辑、电影的声音都决定了一部电影的风格,这些都是我们在观影时应该注意的。

说完观影前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下面说说写影评的好处。

在《如何写影评》中,作者列出了以下几点:

1.对你自己的观影感受有更深的理解

2.向读者解释或者介绍他们也许并不了解的一部电影的相关知识、电影制作者或者一组电影

3.通过对比两部电影来达到更深刻地理解电影的目的

4.将电影与其他文化领域想联系,以阐明一种文化和根植于这种文化的电影

无论我们是否以写影评挣钱为目的,经常看电影,写影评,会让我们的批评、判断能力更敏锐。对于爱好写作的小伙伴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练笔方式,也是训练思维的好方法。

接下来说一下写影评的步骤。

我们抱着写影评的目的,在第一次观影时会非常不舒服,因为你一直不能决定什么值得写,什么是不值得写的。

所以在第一次看电影时,先暂时抛弃写影评这个想法,而着重注意以下两个问题即可。

1.注意哪些元素一直在重复强调某一观点

2.注意电影中哪些情节打动了你

第二遍观影时,需要记下详细的笔记,笔记不仅要记录影片中的人物和内容,而且要记下镜头本身和它的摄影技术,如何通过摄影角度、灯光、景深和剪辑技巧来表现内容。

在《电影艺术》这本书里,还介绍了一种记笔记的方法,也是分析电影的方法——分段法。

图片是《电影艺术》的分段表截图。

其中数字表示主要场景,字母表时场景中的事件。这种分段法看起来啰嗦,实际上会帮助我们对整部影片有更清楚的认识,能理清电影的整体架构。通过分段表,你会发现电影设计的整体感。养成详细分段分析的习惯,对我们理解电影的整体风格非常有帮助。

在观影时不知道怎么记笔记的同学,可以参照此法。在多次观影,理清影评的主题后,可以再对其中重点的场景,做更详细的笔记。

在第二遍甚至多次观影时,我们应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这是我们找到影评主题的好方法。

1.影片的片名和情节有什么联系

2.为什么电影以此种方式开场

3.这部电影和其他影片有何异同(可以思考同一个导演的其它电影,或者同类型的其它电影)

4.为什么电影以这样的画面结束

5.电影是在什么时候拍摄的

6.哪三四个镜头是最重要的

以上几个问题,一时之间可能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思考这些问题,对我们理解电影以及写影评仍然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落实到写的部分。

在《电影艺术》中,作者归纳了一个简单的影评框架。

一、发展一个你会在文章中加以说明解释并举证的主题。

当你开始回顾和补充笔记的时候,文章的论据和主题会自动浮现。

影评的主题可以是电影中的人物,可以讨论人性对立面之间的对抗。可以探讨某个社会问题,也可以讨论电影中引人深思的道德或哲学议题,还可以分析导演与众不同的风格,也可以讨论电影中透露的婚姻观、恋爱观等等。

确定主题后,可以在首段介绍电影的背景,或举出具体的例子,从而引出文章的主题。

二、找出更多的论点,来支持你文章探讨的主题。

这个时候,你的电影笔记就派上用场了,你可以从中找到你的论点。再读一遍《如何写影评》中的自测问题,你的回答,也许就是你文章的论点,或者可以用来修饰你的文章。

1.影片的片名和情节有什么联系

2.为什么电影以此种方式开场

3.这部电影和其他影片有何异同(可以思考同一个导演的其它电影,或者同类型的其它电影)

4.为什么电影以这样的画面结束

5.电影是在什么时候拍摄的

6.哪三四个镜头是最重要的

这一部分可以是一段,也可以是多段。总之,就是用有代表性的情节或台词来论证你文章的主题。

三、重述论点,并讨论它的寓意

再次重述你的论点。重述论点的方式,可以是一句台词,或一个画面,或者是一段发人深省的总结,最好再找到一个有力的句子最为文章的结尾。

以下2个问题,可以帮助你再次理清文章的脉络。

1.你有论点吗?在第一段或第二段结尾说清楚了吗?

2.在文章开头是否让渎职清楚的知道你的论点?结尾段落有没有重申论点,并给予有力的结束句?

以上给出的写影评的框架,新手可以用来参考借鉴。随着我们写的越来越多,影评是可以发展出多种的写法的,所以也不必拘泥于这个框架。

能否写好影评和一个人的艺术感觉、电影知识积累和文字表达能力三个方面有关。所以电影的基础知识是必须要了解的。掌握了一定基础知识后,就需要大量的阅片来提高艺术感觉,随着看片量越来越多,我们对电影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敏感度也会越来越强,也就能够迅速地提出正确地问题,迅速的找到写影评的主题。

最后引用《文心雕龙》中的一句话“凡操千曲而后晓生,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这句话对于写影评来说非常合适,电影无天才,阅片量才是根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