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三要素:重点,调整,执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上一篇文章讲到了,到底什么是战略,简而言之,就是规划,而对于每个人而言,社会、环境、圈子等宏观的条件一直在变化,自身的知识、见识、认知也在不停成长,所以规划也一定不是一成不变的,何帆老师在他的读书会中,就提到了战略的三要素,有了这三要素,战略就不会过时,并且,可以落地。

战略三要素:重点,调整,执行

上一篇文章中的主要观点就在重点上,那么如何确定重点呢?

何帆老师在文章中提到确定重点时必须考虑的两个因素,一个是基本因素,另一个是动力因素。拿一份工作来举例,所谓基本因素,比如金钱,如果工资高,你不一定会爱上这份工作,顶多是不讨厌。而在基础因素被满足之后,真正让人爱上一份工作的是动力因素,动力因素包括认可感,责任感和个人成长等。

其实这个思路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也有,职业生涯规划中有一个模型叫职业生涯三阶段,分别是生存期,成长期和自我实现期。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按顺序去经历这三个阶段的,当生存这个基本因素被满足之后,一部分人就会很自然而然的成长和发展,最终一部分人很幸运的找到了自己终生热爱的事业,并开始行动,最终就能达成自我实现的战略目标。而所谓自我实现,用生涯规划的话来说,就是价值观得到了满足,价值观,就是动力因素。

大部分情况下,只有先满足了基本因素,才能进一步去满足动力因素,只有度过了生存期,才能进一步最终进入自我实现期。

有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按照原来的战略规划走的好好的,突然就出现了一个机遇或者是挑战,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要在周密的规划和偶然出现的机遇挑战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而这就是战略三要素中的第二条——调整。

那么该如何选择呢?学过生涯规划的朋友一定想起一样东西——决策平衡单,而何帆老师提出的这个观点,是在决策平衡单之前做出的理性分析——在你选择的时候,一定先问一下自己,当哪些假设条件需要得到满足时,你的这个选择才是好的选择。

翻译一下,就是,需要达成哪些条件,你才能达成你的重点。

丢掉幻想,面对现实,想清楚假设条件和后果,你才能处理好人生选择。

现在你已经做好选择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需要花多少资源在这上面?是全部,还是一半?和投资理财一样,我们的时间也需要进行“仓位管理”,和资源配置,这就是战略三要素的第三条——执行。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已经渡过了生存期,不用再幸苦的加班来维持生存必须的收入,那么你会选择继续加班,来赚取更多收入,还是会选择把时间分配在其他的地方呢?

在史蒂芬柯维教授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要事第一的章节里提到,我们应该去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很多大师也建议我们把眼光放长远,去做那些对未来更有用的事情,可是真的可以如此简单的划分么?

何帆老师介绍的戴维布鲁克斯写的《品格之路》中有一个观点很有启发,里面提到了“简历美德”和“悼词美德”。

亚当一号追求的是“简历美德”,亚当二号追求的是“悼词美德”,简历美德就是你在简历中列出的丰功伟绩,而悼词美德是你灵魂深处希望自己拥有的那种美德。

如果你只听亚当一号的话,你或许很成功,但你无法了解生命的意义。但你如果只听从亚当二号的话呢?恐怕你不但无法得偿所愿,可能还会拖累别人,至少,你可能会失去现在,失去当下。

我认为,未来和当下不是二元对立的,重要和紧急也无法划出清晰的界限,我们要活在未来,也必须过好当下。

关于简历美德和悼词美德,还想分享何帆老师的一段话,想要追求生命终极意义的你,不妨先去体会一下这个功名利禄的世界,如果你比较早就有了一点小小的名气,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是会觉得比较爽,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信心,但尝到这点甜头之后,你就要提醒自己,出名也没啥意思,不值得再去追求了,因为你已经体会过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