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螺旋

《传播学》中三大概念,使用与满足、意见领袖和沉默的螺旋,能不能一一详细的举例概述下,特别是沉默的螺旋。

第1个回答  2012-03-01
沉默的螺旋这个概念其实很好理解,这里面涉及一个意见领袖的概念,通俗的说就是如果周围的人都赞同某种说法或者默许态度,你即使态度不一样或者不同意也会同意的,随大流~
意见领袖你可以在各大论坛或者群里都会体现,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群体在一定区域里掌控了整个节奏~这是比较通俗的说法
建议你好好看看郭庆光的书~追问

好,谢谢。郭大叔的传播学教程的确不错。

追答

是的,这本书无论是考研还是相关的活动都非常有用的~

追问

说这个,我不和你争。不过我更喜欢看外国新闻史,很有意思。

追答

外国新闻史学的很痛苦饿~特别是考试的时候!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使用与满足研究开创了从受众角度考察传播效果的先河,通过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侧重于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比如你想看电视打发时间,这便是你的动机,你收看了一档娱乐节目,这档节目是否合你口味,是否符合你收看节目的初衷,这便是使用与满足的问题。
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一见领袖通常分散在社会的各个基层,一般而言不同领域的一见领袖不会是同一个人。我们周边不乏这样的人,比如你买衣服,你的朋友圈子里应该会有这样的人,你的朋友们都比较喜欢向她咨询目前流行的款式。而换到生活常识问题,你们可能又会咨询别人了。

沉默的螺旋是说如果一个人感觉到他的意见是少数的,他比较不会表达出来,因为害怕被多数的一方惩罚或孤立。理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比如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有A、B两项,你的班级里大多数人都认为A是对的,只有少数几个觉得B是对的,认为B是正确的少数人往往会因为A的呼声较高而保持沉默或者转为支持A选项,从而选A的越来越多,选B的越来越少。

不知道我有没有表达清楚,呵呵。追问

谢谢,答这么多,本应该给满意的,可我能否再问一个问题。
照这么说,大众对微博的追捧,便是使用与满足的体现;而韩寒的博客,也间接的充当了我们的意见领袖;至于沉默的螺旋,就和美国总统选举一样,起初势均力敌,可当一方有明显优势后,另一方的人气和支持率会迅速的减弱,支持者也会变得沉默不积极,而有优势的一方的势力和支持者也会突飞猛进,逐渐获取主导权。
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

追答

呵呵,我的理解是使用于满足是从受众角度去研究大众传媒的效果,它应该是大众传播的效果观的研究,用于解释某种现象可能比较片面。
意见领袖的特征 1、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2、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3、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在现代都市社会中,意见领袖以“单一型”为主。4、意见领袖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韩寒被很多青少年追捧,能够在某些方面影响着某些群体,可以说是这些群体在某些方面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一般指的是人,而不是某人的微博。
另外,沉默的螺旋理论虽然今年来比较流行,但是也受到了不少质疑,因为其影响因素较多较复杂。
如果对传播学感兴趣,可以多看即便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对你会有帮助的。还有一些老外的作品,里面的理论都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