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鸣的社会评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7

老画家马鸣很有特点:一张娃娃脸上始终挂着和煦的笑容,亮亮的嗓音里话语谦卑平和,让人如沐春风。在她的画作里,无论水墨山水还是花鸟虫鱼,她都倾心地给予精彩的演绎,常常融合出女画家独特之个性:风格清新飘逸,用笔豪放大气。 “一个从事艺术的人生活是从容甚或是清贫的,心态永远要低调下来,要有一颗淳朴之心。想想自己苦涩的儿时,一路走来,几经凄风苦雨,祖籍新郑郑韩古城,大家就叫我郑韩苦姑吧。”此后,“郑韩苦姑”成了马鸣老师的号。 时光可以摇回到1944年,在那食不果腹的年月,马鸣的父母从河南老家新郑一路逃荒要饭,在陕西耀县一个偏僻小山村落住了脚,父亲当上了铁路工人。不久,在一个破窑洞家里,马鸣出生了。马鸣四五岁的时候就去捡家里烧锅用的煤渣,手指常常要磨掉几层皮。很快,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她瞒着父母跑到村口的免费学校,偷偷给自己报了名。上了学,美术课成了马鸣的最爱,每当老师把画纸发下来时,马鸣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小小的山村有她画不完的美景。可好景不长,不幸的事情发生了,马鸣父亲的一条腿在施工中永远“丢”在了铁路上,马鸣忽然觉得今后有许多事需要自己去承担。 就在马鸣8岁那年的冬节,她一家长途跋涉千余里回到河南郑州。生活的磨难,让马鸣过早萌生了理想的萌芽,她在作文里郑重写下三个志愿:一是当医生,二是当画家,三是当翻译。那时,她父亲月工资只有39元,生活很是拮据,要强的马鸣埋头苦读,初中毕业,她是当届唯一一个考上郑州医学专科学校的学生。虽学了医,心里对画画还是割舍不下,她默默在心里捣鼓,凭着自己的一点绘画老底儿,她画的牡丹《花开富贵》竟然在《河南画报》发表了。随后,倔强的马鸣鬼使神差般地又走到了河南大学艺术系进修,这下她算是牢牢结下了与国画艺术的不解之缘。毕业后,马鸣老师进了省福利事业总公司专事美术工作,闲暇时,她顾不得逛商场访亲友,背起画夹,拎着小凳到公园、到郊外写生,外人看起来自是枯燥没趣,而她有自己的快乐。 早在十多年前,马鸣老师就已加入了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2000年,在河南省文化厅、民政厅的领导下,河南省中国书画家协会成立,大家推举年近花甲的马鸣为代表,担任常务副主席的职务。协会成立之初,马鸣就想:以后不能只顾自己创作,更不能让会员一盘散沙。担子压在肩上了,压力就是动力,缘于大半辈子对艺术的痴心,缘于一个艺术家对社会的自觉担当,马鸣投入了青春般滚烫的热情。时光匆匆,十年后的今天,协会会员已发展到400多名,并由她主持举办多次书画展。2005年,河南省中国书画家协会策划了纪念庄子诞辰2375周年中国书画提名展活动;2007年策划了河南省首届公务员及技术人员书画大赛;2008年策划了河南省首届新农村画展等。 平和淡定的心境结出了累累的艺术硕果。马鸣作画感情炽热,养于胸中,意蕴深邃,行笔疾徐有致,腕下蓄有张力,自然而不造作。随着她苦心钻研,笔下绰约美艳、富贵堂皇的牡丹,已被注入血肉和灵魂,润不失骨,丰而不臃,骨态情和。她精到的水墨山水更得到业内称道,用层层叠叠的线框架出起伏连绵的山石,再衬以泼墨渲染,使画面静中有动、柔中有刚,那些崇山峻岭,长短参差,大小错综,恣肆豪放又沉着俊逸,挺拔坚劲又气度不俗,铺排出繁复而又醇真的画面,凸现真诚的情感,很容易唤起人们对生命的深沉体悟。前几日,与马鸣老师交谈中,恰逢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尚水法教授在场,尚教授对马鸣老师作品有着独到的评价:“画家展现在画卷里的是一种传统意绪与现代语境融会中的心灵独白,那华贵的牡丹、高洁的荷花、傲雪的梅花都被她赋予了民族精神的特质,更符合中国传统绘画的旨趣。”她的《秋实图》、《深山晚秋》、《太行韵绿》分获由中国美协举办的亚亨杯、新世纪杯、海潮杯中国国画精品大赛优秀奖,《家居深山》入由中国美协主编的《全国绘画实力派》作品集,《春晖》、《牡丹图》则由人民大会堂收藏。 多年来,马鸣老师以河南省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黄河书画研究会名誉主席、民盟郑州市艺术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带团先后六次访问韩国,出版《中韩书画艺术交流展》12本,收录中韩书法绘画作品数百幅,参与艺术家百余人。她还出访并接待了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界同仁。 平常工作繁忙的马鸣老师,创作全放在夜间。已过65岁的马老师脸上依然挂着和煦的微笑,她以平和的心态绚烂出美丽的画案人生,着实让人敬仰、钦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