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国神圣罗马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4

在800年的历史交汇点上,罗马教会与法兰克人的合作达到了新的高度。在此之前,罗马教皇和罗马教会的权威,名义上是隶属于东罗马帝国皇帝,尤其是君士坦丁堡的皇帝。教皇和君士坦丁堡大主教被视为上帝在人间宗教事务的代表,而罗马(东罗马)皇帝则作为世俗事务的代表。然而,797年君士坦丁六世被废,以及其母伊琳娜自立为女皇,这为罗马教会拒绝承认君士坦丁堡的最高权威提供了契机。教皇宣布,罗马皇帝的名义在希腊人中不再有效,因此,罗马教皇、主教、法兰克元老和罗马长老们决定共同加冕法兰克国王为皇帝,以此延续罗马帝国的传统。


神圣罗马帝国的诞生,查理曼大帝被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奥古斯都”,这一仪式标志着罗马帝国权力的回归,即从君士坦丁堡的“新罗马”转回罗马。然而,尽管查理曼被加冕为皇帝,罗马教会并未意图与东罗马帝国分庭抗礼,而是视其为罗马帝国统一的象征。从此,西方基督教世界有了两位并立的最高统治者,尽管他们之间存在争议,互相指责对方的合法性。


尽管法兰克帝国的皇帝们在名义上继承了“罗马帝国的再生”,但此后加冕的神圣罗马皇帝不再像东罗马皇帝那样控制教会事务。相反,教皇开始干涉世俗政治,甚至通过逐出教会的方式影响政务。在教皇国控制的中意大利地区,教皇更成为世俗权力的象征。然而,10世纪的教皇国经历了“淫妇政治”时期,贵族女性通过与教皇的关系影响教廷,教皇的权力局限于罗马城周边。此外,教皇国的封建体系下,领地内的伯爵和侯爵拥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


直到奥托一世的征服和“奥托法令”,神圣罗马帝国与教皇国的关系有所缓和,但冲突仍时有发生。特别是亨利三世时期,教皇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关系达到紧张顶点,如卡诺莎之辱事件。随着霍亨斯陶芬王朝的衰落,神圣罗马皇帝对教廷事务的干预减少,教皇国逐渐成为独立的国家,直至14世纪初与其他意大利邦国一样,完全确立其主权地位。
扩展资料

教皇国(拉丁语:Civitas Ecclesiae;意大利语:Stato Pontificio或Stato della Chiesa)位于亚平宁半岛中部,是由罗马教皇统治的世俗领地,也是一个已经不存在的国家。1861年,教皇国的绝大部分领土被并入撒丁王国,即后来的意大利王国。1870年罗马城也被并入意大利,教皇国领土退缩至梵蒂冈。教皇庇护十一世时期,墨索里尼在1929年与教廷枢机主教加斯佩里签订拉特兰条约,罗马教廷正式承认教皇国灭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