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五星红旗”仅得5票,而三号作品拥有342票,为何选了前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21


在历史的脉络中,五星红旗的诞生充满了戏剧性和象征意义。</1949年,新政协成立的第六小组,肩负起为新中国挑选国旗的重任,他们从1920件来自社会各界的稿件中,寻找人民的共同愿景。其中,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在初选时仅仅得到5票,命运险些被扼杀在摇篮里。


经过激烈的讨论与筛选,三幅红黄图案脱颖而出,特别是其中一幅,以342票的压倒性优势成为热门。然而,分歧围绕着大星下方的杠数。张治中对第一幅设计提出了疑问,毛泽东却打破了地域的局限,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国家象征。


彭光涵的"复"字32号方案,虽然小星代表的阶级划分引起了争议,但整体设计深受好评。周总理确认32号方案后,毛泽东召集了一次深入的讨论,最终五星红旗以其简洁庄重的风貌,赢得了胜利,象征着解放与光明,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曾联松,这位战火中的热血青年,1938年加入共产党,他的理想是用艺术救国。看到征集国旗的报道,他燃起了创作激情,经过一个月的辛勤努力,设计出四星环绕大星的国旗。他的作品被采用后,虽然他自己感到惊讶和疑惑,但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


1950年9月27日,曾联松收到了官方的感谢信,他的贡献得到了认可。他并未因荣誉而浮躁,而是低调生活,继续投身于爱国教育事业。直至70岁退休,他依然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爱国情怀。他的设计稿被永久珍藏在博物馆,国务院也为他的贡献颁发了特殊津贴。


尽管五星红旗的诞生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它的象征意义超越了设计本身。它的轻盈与朴素,背后是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团结。每一个中国人,无论身处何方,心中都有一面五星红旗飘扬。这面旗帜,承载着曾联松的梦想,也凝聚着无数中国人民的心愿,成为我们共同的骄傲和象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