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演变过程和影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5
科举制的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其演变历程丰富:
1. 隋文帝时期,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至隋炀帝时,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形成。
2. 唐太宗在位时,扩充考试科目,尤其重视进士、明经两科。
3. 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增加考试人数,创立了武举和殿试。
4. 唐玄宗开元年间,高官主持考试成为常态,殿试也固定下来。
5. 北宋时期,科举制有了显著进步:考试程序更为严格,分为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减少科目,突出进士科的重要性;引入糊名法以确保公平;增加录取名额。王安石变法时废除明经等科目,进士科考试内容调整。
6. 明清时期,科举制演变为八股取士,限定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形式上分为八部分。
7. 1898年戊戌变法,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设立经济特科。
8. 1905年,科举制最终被废除。
科举制的影响复杂多样:
1. 在明清之前,科举制主要发挥积极作用,如抑制门阀、扩大封建统治基础、提高官员素质、加强中央集权,并促进文学繁荣。
2. 然而,到明清时期,科举制的消极作用开始占主导。八股取士限制了知识分子的创新和实际学问,对学术文化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进步,并限制了创新人才的出现。详情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