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善明平原文言文阅读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5

1. 文言文阅读刘善明翻译

一文言文阅读(24分)

4.A【诡:说假话,欺骗】

5.B

6.D【②是刘善明的伯父弥之所为,⑤是皇帝对刘善明的赏赐,⑥是刘善明上表劝谏皇帝的主张。】

7.B【担任北海太守,占据州郡与伯父弥之呼应平乱的是刘善明的从伯怀恭】

8.⑴善明接受征召,又被推荐为优秀人才。宋孝武帝看他策对时谈论刚毅正直,认为他很特殊。(“辟”、“举”“强直”“异”各1分,句意2分)

⑵善明因为母亲还在敌方,不想到西方去,哭着坚决请求不去,被允许。(“以”“西”“固”“见”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刘善明是平原人。元嘉末年,青州闹饥荒,到了人吃人的程度。善明的家里有储粮,他亲自施粥给人们,并打开粮仓来救济乡邻,许多人得到救济而活了下来,乡里人称他家的田为“续命田”。

四十岁时,刺史刘道隆征召他为治中从事。父亲刘怀民对善明说:“我已知道你能立足于世了,还想看看你能立足官场。”善明同意 *** ,又被推荐为优秀人才。宋孝武帝看他策对时谈论刚毅正直,认为他很特殊。

泰始初年,徐州刺史薛安都反叛,青州刺史沈文秀响应。当时州衙府在东阳城,善明的家在城内,不能自救。伯父弥之用假话表示要在文秀那里效力,文秀就派他带着军主张灵庆等五千人去支援安都。

弥之一出城,悄悄对部下说:“现在脱离祸坑了。”走到下邳,起义背叛了文秀。善明的大伯怀恭任北海太守,占据州郡与他呼应。善明密约聚集了宗族门人部下,有三千人,夜里杀出关投奔北海。弥之不久就被薛安都杀了,明帝追赠他为辅国将军、青州刺史。文秀投降了,授予善明为屯骑校尉,出京任海陵太守。郡边界靠海,没有树木,善明督促百姓种上榆树、槚树和一些杂果树,于是得到收益。

五年,青州被北虏攻陷,善明的母亲沦陷在北方,北虏把她迁到了桑乾。善明穿布衣,吃素斋,悲伤得如同守丧。明帝每次看到他这样子,为他叹息,当时人称颂他。转任为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因为母亲还在敌方,不想到西方去,哭着坚决请求不去,被允许。朝臣大多同情善明的心情。元徽初年,派遣去北方的使者,朝臣们商议让善明推荐人选,善明推举北平的田惠绍出使北虏,赎回了母亲。

太祖即位,因善明功高忠诚,召来对他说:“淮南是京城的近郊,不是亲信贤臣,我不会让他管理,你就替我卧而治之吧。”封为新涂伯,食邑五百户。

善明至郡府,上表奏事。又撰写了《贤圣杂语》一书呈献给皇上,用来起讽喻作用。又劝阻建宣阳门;上表奏陈应明确地方执政者赏罚;兴学校,修治齐国的礼仪;广设宾馆,来接待边远的人。皇帝回复:“你详细表达了正直忠诚的思想。用赏罚来管理地方官,装饰宾馆来接待远方的人,都是古代的好政策,我当努力去做。重新制定礼仪,或许不容易;国家与学堂的好策略,我已命公卿办理,宣阳门现已命令停建。我徳薄缺点多,还想再听到你的忠言。”

善明身高七尺九寸,一向不爱淫声女色,住的只是茅屋和用斧砍的木料建构,床榻桌子等,也不削刨打光。建元二年去世,遗言薄葬。儿子刘涤承袭爵位。善明家里没有留下积蓄,只有八千卷书。

【摘自百度】

2. 文言文阅读刘善明翻译

一文言文阅读(24分) 4.A【诡:说假话,欺骗】 5.B 6.D【②是刘善明的伯父弥之所为,⑤是皇帝对刘善明的赏赐,⑥是刘善明上表劝谏皇帝的主张。】

7.B【担任北海太守,占据州郡与伯父弥之呼应平乱的是刘善明的从伯怀恭】 8.⑴善明接受征召,又被推荐为优秀人才。宋孝武帝看他策对时谈论刚毅正直,认为他很特殊。

(“辟”、“举”“强直”“异”各1分,句意2分) ⑵善明因为母亲还在敌方,不想到西方去,哭着坚决请求不去,被允许。(“以”“西”“固”“见”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刘善明是平原人。

元嘉末年,青州闹饥荒,到了人吃人的程度。善明的家里有储粮,他亲自施粥给人们,并打开粮仓来救济乡邻,许多人得到救济而活了下来,乡里人称他家的田为“续命田”。

四十岁时,刺史刘道隆征召他为治中从事。父亲刘怀民对善明说:“我已知道你能立足于世了,还想看看你能立足官场。”

善明同意 *** ,又被推荐为优秀人才。宋孝武帝看他策对时谈论刚毅正直,认为他很特殊。

泰始初年,徐州刺史薛安都反叛,青州刺史沈文秀响应。当时州衙府在东阳城,善明的家在城内,不能自救。

伯父弥之用假话表示要在文秀那里效力,文秀就派他带着军主张灵庆等五千人去支援安都。 弥之一出城,悄悄对部下说:“现在脱离祸坑了。”

走到下邳,起义背叛了文秀。善明的大伯怀恭任北海太守,占据州郡与他呼应。

善明密约聚集了宗族门人部下,有三千人,夜里杀出关投奔北海。弥之不久就被薛安都杀了,明帝追赠他为辅国将军、青州刺史。

文秀投降了,授予善明为屯骑校尉,出京任海陵太守。郡边界靠海,没有树木,善明督促百姓种上榆树、槚树和一些杂果树,于是得到收益。

五年,青州被北虏攻陷,善明的母亲沦陷在北方,北虏把她迁到了桑乾。善明穿布衣,吃素斋,悲伤得如同守丧。

明帝每次看到他这样子,为他叹息,当时人称颂他。转任为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善明因为母亲还在敌方,不想到西方去,哭着坚决请求不去,被允许。朝臣大多同情善明的心情。

元徽初年,派遣去北方的使者,朝臣们商议让善明推荐人选,善明推举北平的田惠绍出使北虏,赎回了母亲。 太祖即位,因善明功高忠诚,召来对他说:“淮南是京城的近郊,不是亲信贤臣,我不会让他管理,你就替我卧而治之吧。”

封为新涂伯,食邑五百户。 善明至郡府,上表奏事。

又撰写了《贤圣杂语》一书呈献给皇上,用来起讽喻作用。又劝阻建宣阳门;上表奏陈应明确地方执政者赏罚;兴学校,修治齐国的礼仪;广设宾馆,来接待边远的人。

皇帝回复:“你详细表达了正直忠诚的思想。用赏罚来管理地方官,装饰宾馆来接待远方的人,都是古代的好政策,我当努力去做。

重新制定礼仪,或许不容易;国家与学堂的好策略,我已命公卿办理,宣阳门现已命令停建。我徳薄缺点多,还想再听到你的忠言。”

善明身高七尺九寸,一向不爱淫声女色,住的只是茅屋和用斧砍的木料建构,床榻桌子等,也不削刨打光。建元二年去世,遗言薄葬。

儿子刘涤承袭爵位。善明家里没有留下积蓄,只有八千卷书。

【摘自百度】。

3. 刘善明文言文整篇翻译

刘善明,是平原人。元嘉末年,青州闹饥荒,到了人吃人的程度。善明的家里有储粮,他自己吃粥,打开自家的粮仓来救济乡邻,许多人得到救济活了下来。他年少时爱在静处读书,刺史杜骥听说他的名声想等候一见,他却推辞不见。宋孝武帝看到他策对时谈话论刚毅正直,感到非常非常惊异。五年,青州被北虏攻陷,善明的母亲沦陷在北方,北虏把她转移到桑乾。善明穿布衣,吃素食,悲伤得如同守丧。皇帝每次看到他这样子,都为他叹息,当时人们都称颂他。他转任为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两郡的太守。善明因为母亲还在北方,不想到西方去,哭着坚决请求不去,被允许。元徽初年,朝廷派遣使者去北方,朝臣们商议让善明推荐人选,善明就推选同乡北平的田惠绍出使北虏,赎回了母亲。

刘善明于建元二年去世,皇帝下诏说:“刘善明政绩显著,不幸去世,我在心中痛悼,赐给他谥号烈伯”。善明家里没有留下积蓄,只有八千卷书。

4. 南齐书·刘善明列传古文翻译

是这段吗?刘善明,平原人。

镇北将军怀珍族弟也。父怀民,宋世为齐北海二郡太守。

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积粟,躬食饘粥,开仓以救乡里,多获全济,百姓呼其家田为“续命田”。

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年四十,刺史刘道隆辟为治中从事。

父怀民谓善明曰:“我已知汝立身,复欲见汝立官也。”善明应辟。

仍举秀才。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

泰始初,徐州刺史薛安都反,青州刺史沈文秀应之。时州治东阳城,善明家在郭内,不能自拔。

伯父弥之诡说文秀求自效,文秀使领军主张灵庆等五千援安都。弥之出门,密谓部曲曰:“始免祸坑矣。”

行至下邳,起义背文秀。善明从伯怀恭为北海太守,据郡相应。

善明密契收集门宗部曲,得三千人,夜斩关奔北海。族兄乘民又聚众渤海以应朝廷。

而弥之寻为薛安都所杀,明帝赠辅国将军、青州刺史。以乘民为宁朔将军、冀州刺史,善明为宁朔长史、北海太守,除尚书金部郎。

乘民病卒,仍以善明为绥远将军、冀州刺史。文秀既降,除善明为屯骑校尉,出为海陵太守。

郡境边海,无树木,善明课民种榆槚杂果,遂获其利。还为后军将军、直阁。

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

明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固请,见许。朝廷多哀善明心事。

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 幼主新立,群公秉政,善明独结事太祖,委身归诚。

二年,出为辅国将军、西海太守、行青冀二州刺史。至镇,表请北伐,朝议不同。

善明从弟僧副,与善明俱知名于州里。泰始初,虏暴淮北,僧副将部曲二千人东依海岛;太祖在淮阴,壮其所为,召与相见,引为安成王抚军参军。

苍梧肆暴,太祖忧恐,常令僧副微行伺察声论。使僧副密告善明及东海太守垣崇祖曰:“多人见劝北固广陵,恐一旦动足,非为长算。

今秋风行起,卿若能与垣东海微共动虏,则我诸计可立。”善明曰:“宋氏将亡,愚智所辨。

故胡虏若动,反为公患。公神武世出,唯当静以待之,因机奋发,功业自定。

不可远去根本,自贻猖蹶。”遣部曲健儿数十人随僧副还诣领府,太祖纳之。

苍梧废,征善明为冠军将军、太祖骠骑谘议、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 沈攸之反,太祖深以为忧。

善明献计曰:“沈攸之控引八州,纵情蓄敛,收众聚骑,营造舟仗,苞藏贼志,于焉十年。性既险躁,才非持重,而起逆累旬,迟回不进,岂应有所待也?一则暗于兵机,二则人情离怨,三则有掣肘之患,四则天夺其魄。

本虑其剽勇,长于一战,疑其轻速,掩袭未备。今六师齐备,诸侯同举。

昔谢晦失理,不斗自溃;卢龙乖道,虽众何施。且袁粲、刘秉,贼之根本,根本既灭,枝叶岂久?此是已笼之鸟耳。”

事平,太祖召善明还都,谓之曰:“卿策沈攸之,虽复张良、陈平,适如此耳。”仍迁散骑常侍,领长水校尉,黄门郎,领后军将军、太尉右司马。

齐台建,为右卫将军,辞疾不拜。司空褚渊谓善明曰:“高尚之事,乃卿从来素意。

今朝廷方相委待,讵得便学松、乔邪?”善明曰:“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太祖践阼,以善明勋诚,欲与善明禄,召谓之曰:“淮南近畿,国之形势,自非亲贤,不使居之。卿为我卧治也!”代高宗为征虏将军、淮南宣城二郡太守,遣使拜授,封新涂伯,邑五百户。

善明至郡,上表陈事曰:“周以三圣相资,再驾乃就;汉值海内无主,累败方登;魏挟主行令,实逾二纪;晋废立持权,遂历四世。景祚攸集,如此之难者也。

陛下凝辉自天,照湛神极,睿周万品,道洽无垠。故能高啸闲轩,鲸鲵自翦,垂拱云帟,九服载晏,靡一战之劳,无半辰之棘,苞池江海,笼苑嵩岱,神祇乐推,普天归奉,二三年间,允膺宝命,胄临皇历,正位宸居。

开辟以来,未有若斯之盛者也。夫常胜者无忧,恒成者好怠。

故虽休勿休,姬旦作《诰》;安不忘危,尼父垂范。今皇运草创,万化始基,乘宋季叶,政多浇苛,亿北倒悬,仰齐苏振。

臣早蒙殊养,志输肝血,徒有其诚,曾阙埃露。夙宵惭战,如坠渊谷,不识忌讳,谨陈愚管,瞽言刍议,伏待斧皞。”

所陈事凡十一条:其一以为“天地开创,人神庆仰,宜存问远方,宣广慈泽”;其二以为“京师浩大,远近所归,宜遣医药,问其疾苦,年九十以上及六疾不能自存者,随宜量赐”;其三以为“宋氏赦令,蒙原者寡。愚谓今下赦书,宜令事实相副”;其四以为“匈奴未灭,刘昶犹存,秋风扬尘,容能送死,境上诸城,宜应严备,特简雄略,以待事机,资实所须,皆宜豫办”;其五以为“宜除宋氏大明泰始以来诸苛政细制,以崇简易”;其六以为“凡诸土木之费,且可权停”;其七以为“帝子王姬,宜崇俭约”;其八以为“宜诏百官及府州郡县,各贡谠言,以弘唐虞之美”;其九以为“忠贞孝悌,宜擢以殊阶,清俭苦节,应授以民政”;其十以为“革命惟始,天地大庆,宜时择才辨,北使匈奴”;其十一以为“交州险夐要荒之表,宋末政苛,遂至怨叛。

5. 郑捆文言文阅读答案2014

郑絪(不是捆)

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⑤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⑥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刘瞻的父亲是个贫寒的读书人,十多岁的时候,他就在郑纟因身旁管理笔墨砚台等书房用具。十八九岁的时候,郑纟因当上了御史,前往荆部商山巡视,中途在亭子里休息,俯瞰山水。当时刚刚雨过天晴,山峦秀美岩石奇丽,泉水山石分外好看。郑纟因坐了很久,起来走了五六里地,说:“如此美景,却没有作诗,就是观赏到天黑又有什么关系?”于是又返回亭子,想要往亭子上题一首诗。他忽然发现亭子上已经题了一首绝句,墨迹还没有干。郑纟因惊讶于这首诗作得出色。而当时南北方向又都没有行人。随行的人对郑纟因说:“刚才只有刘景落在后面二三里地。”郑纟因同刘景开玩笑说:“莫非是你题的吗?”刘景拜了拜说:“实在是因为看见侍御您欣赏风景起了兴致,所以特意作了这首拙诗题在上面。”说完自我检讨又行了一个礼。郑纟因赞叹了很久才离开。这次巡视回到了京城,郑纟因对自己的后辈郑涵、郑瀚等人说:“刘景将来是个人才,文学上必然有超人的成就,从今以后让他和你们一起到学院,住宿吃饭的标准和你们没有差别。我也不再把他当做仆人指使。”三年以后,刘景所作的文章辞藻都十分华美,经过科举考试被录取。郑纟因推荐他当上了辟法寺学省清级。刘景所生的儿子就是刘瞻,后来参加科举考试被录取,最后当了宰相。

6. 文言文阅读答案 刘怀肃传

翻译

刘怀肃,彭城人,是高祖刘裕的姨表兄。他家世世代代都很贫穷,但他亲自耕种田地,非常好学。

怀肃刚开始当刘敬宣的宁朔府司马,刘敬宣东征孙恩,怀肃有 战功,便再当龙骧司马,费县县令。听说高祖起义,刘怀肃丢下县中事务投奔刘裕。京城平定后,振武将军刘道规追击桓玄,又以刘怀肃当司马,桓玄留下何澹之、郭铨等戍守桑落州,刘怀肃前进攻击并打败了他们。颍川太守刘统被平定后,刘怀肃被用为高平太守。桓玄死后,他侄儿桓振在扬林大败起义军,起义军退守寻阳。 刘怀肃和江夏相张畅之进攻在西塞山的何澹之,打败了何。伪镇东将军冯该戍守夏口的东岸,孟山图据守鲁山城,桓仙客防守偃月垒,都联营相守,刘怀肃和刘道规 攻他们,亲自披坚执锐,攻陷其中两城,冯该逃到石城,活捉桓仙客。义熙元年(405)正月,桓振败逃,刘道规派刘怀肃平定石城,杀了冯该和他的儿子冯山 靖。三月,桓振再次袭击江陵,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出逃,刘怀肃从云杜连忙奔驰援救,日夜兼程,七天便到了。桓振布兵三万,旌旗盖野,跃马横刀,亲自冲击刘怀 肃的战阵。飞箭伤了刘怀肃的额角,众人很害怕,想逃跑。刘怀肃睁大眼睛,更加奋勇冲击,他的部下也随之奋击,于是士卒们纷纷争先,在战斗中将桓振斩首。江 陵平定,司马休之再回来镇守,他握着刘怀肃的手说:“不是你的帮助我便无处可归了。”伪辅国将军符嗣、马孙、伪龙骧将军金符青、乐志等屯据江夏,刘怀肃又 讨伐他们,杀掉了乐志等。刘道规任命刘怀肃督江夏九郡,暂时镇守夏口。

刘怀肃被任命通直郎,同时当辅国将军、淮南历阳二郡太守。 二年(406)又兼任刘毅抚军司马,将军、郡守还照旧。因为起义功劳,被封为东兴县侯,食邑一千户。那年冬天,桓右绥、司马国..、陈袭在胡桃山聚兵侵 略,怀肃率步兵和骑兵打败敌人。江淮间的蛮人和桓氏余党造乱子,刘怀肃亲自请求出外讨击,走后违背了刘毅的意思,刘毅上表免去怀肃的官职。三年(407) 去世,当年四十一岁。死后被追认为左将军。刘怀肃没有儿子,他弟弟刘怀慎让自己的儿子刘蔚祖继承了刘怀肃的爵位,刘蔚祖官至江夏内史。

蔚祖去世,他儿子刘道存继承他。太祖元嘉末年,当太尉江夏王刘义恭的谘议参军。世祖讨伐元凶刘邵,起义军到新亭,刘道存出奔,元凶刘邵杀了刘道存的母亲示众。前废帝景和末年,他当义恭的太宰从事中郎,义恭被杀,刘道存作为其党羽也被杀。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除高平太守 除:任命为

B.皆连壁相望 相:互相

C.众惧欲奔 奔:投奔

D.枭乐志等 枭:斩首示众

9.以下各组语句中,都直接表现刘怀肃“义功”的一组是(D)

①东征孙恩,有战功 ②大破义军于杨林

③攻澹之于西塞,破之 ④躬擐甲胄,陷二城,生擒仙客

⑤平石城,斩冯该及其子山靖 ⑥督江夏九郡,权镇夏口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伪镇东将军冯该戍守夏口的东岸,孟山图据守鲁山城,桓仙客防守偃月垒,都联营相守,刘怀肃和道规攻打他们,大败敌军。

B.桓振偷袭江陵,怀肃率军日夜兼程长途跋涉进行驰援。面对强敌,怀肃毫不畏惧,最终扭转战局。

C.江淮间的蛮人和桓氏余党作乱,刘怀肃主动请求出击讨伐,出发后未按命令行事,被刘毅上表免去了官职。

D.刘怀肃死后被追认为左将军,由于他没有儿子,他的弟弟刘怀慎凭借子嗣继承了爵位,后来官至江夏内史。

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①振勒兵三万,旗帜蔽野,跃马横矛,躬自突陈。(4分)

②执怀肃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3分)

(2)用分隔号(/)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

义军至新亭道存出奔元凶杀其母以徇前废帝景和中为义恭太宰从事中郎义恭败以党与下狱死

11和12题可以根据翻译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