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解晖洺州临洺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2

1. 文言文:《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王及善,洺州邯郸人一篇

【参考译文】王及善,洺州邯郸人。

父王君愕。深沉有智谋。

高祖率领义军入定关中的时候,他与王君廓率部万人来降,被拜为大将军,后被封为新兴县公,升迁左武卫将军。王君愕跟随太宗征辽东,兼领左屯营兵马,与高丽战于驻跸山,王君愕冲锋陷阵,力战而死。

被赐予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王及善因父死于王事而授朝散大夫,袭爵邢国公。

高宗时,调任左奉裕率。太子在宫中宴饮时命宫内大臣倒行而舞,轮到王及善时,他拒绝说:“殿下自有乐官,臣只应当守自己的本职,这倒行而舞不是臣的任务。

臣如奉命,恐怕不属对殿下辅佐之事。”太子道歉而让他离开。

高宗听到此事后而特加奖慰,赐绢百匹。不久,又授右千牛卫将军,高宗对他说:“朕因为你忠心谨慎,所以授你三品要职。

其他人非征召不能到朕的处所,卿佩带大横刀在朕身边,卿知道这个官尊贵吗?”不久,因病免职,后又起用任卫尉卿。垂拱年中(687),王及善任司属卿。

当时,山东饥荒,王及善任巡抚赈给使。不久,任春官尚书,调任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并加授光禄大夫。

因年老多病请求告老还乡。后来,契丹作乱,山东不安,又起用他为滑州刺史。

武则天对他说:“逆贼侵犯边境,卿虽有病,可以带上妻子儿女每天走三十里,(慢慢地去上任),替朕治理好边境,使它成为抵御敌人的屏障。”趁此时武则天又询问朝廷得失,王及善详细陈述了治乱之宜十余条,武则天说:“那是小事,这才是根本大事,卿不可前去。”

于是留在朝廷任内史。 来俊臣犯事被逮捕入狱,被有司判为极刑,武则天想赦免不杀他。

王及善奏道:“来俊臣凶残狡猾,不合仁义,带领亡命之徒,诬陷杀戮善良的大臣,天下人都很痛恨他。臣认为如果不除掉首恶,恐动摇朝廷,祸患没有穷尽。”

武则天接纳了他的意见。不久,武则天将要立庐陵王为太子,庐陵王回来后,王及善帮助他谋划。

等到庐陵王成了太子,王及善又请太子到外朝来抚慰人心,武则天听从这意见。 王及善虽无学术,在职总是以清正自持,临事坚定不改变,有大臣之节。

当时,张易之兄弟依仗受宠,每次内宴,都无人臣之礼。王及善多次上奏要制止这种行为,武则天不高兴,对王及善说:“卿已年高,不适宜参与这类游乐,只检校阁中事就可以了。”

王及善上疏称病一个多月,武后没有过问。乞请还乡,仍未得到允许。

圣历二年(699),拜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不到十天)就去世。

享年八十二岁。(废朝三天哀悼,)追赠益州大都督,谥号为贞,陪葬乾陵。

2. 卢叔武 范阳涿人文言文答案

精锐语文老师回答 卢叔武,范阳涿人,青州刺史文伟从子也。

父光宗,有志尚。叔武两兄观、仲宣并以文章显于洛下。

叔武少机悟,豪率轻侠,好奇策,慕诸葛亮之为人。为贺拔胜荆州开府长史。

胜不用其计,弃城奔梁。叔武归本县,筑室临陂,优游自适。

世宗降辟书,辞疾不到。天保初复征,不得已,布裘乘露车至邺。

杨愔往候之, 以为司徒谘议,称疾不受。 肃宗即位,召为太子中庶子,加银青光禄大夫。

问以世事,叔武劝讨关西,画地陈兵势曰:“人众敌者当任智谋,智谋钧者当任势力,故强者所以制弱,富者所 以兼贫。今大齐之比关西,强弱不同,贫富有异,而戎马不息,未能吞并,此失于不用强富也。

轻兵野战,胜负难必,是胡骑之法,非深谋远算万全之术也。宜立重镇于平阳,与彼蒲州相对,深沟高垒,运粮积甲,筑城戍以属之。

彼若闭关不出,则取其黄河以东,长安穷蹙,自然困死。如彼出兵,非十万以上,不为我敌,所供粮食,皆出关内。

我兵士相代,年别一番,谷食丰饶,运送不绝。彼来求战,我不应之,彼若退军,即乘其弊。

自长安以西,民疏城远,敌兵来往,实有艰难,与我相持,农作且废,不过三年,彼自破矣。”帝深纳之。

又愿自居平阳,成此谋略。上令元文遥与叔武参谋,撰《平西策》一卷。

未几帝崩,事遂寝。 世祖践阼,拜仪同三司、都官尚书,出为合州刺史。

武平中,迁太子詹事、右光禄大夫。叔武在乡时有粟千石,每至春夏,乡人无食者令自载取,至秋,任其偿,都不计校。

然而岁岁常得倍馀。既在朝通贵,自以年老,儿子又多,遂营一大屋,曰:“歌于斯,哭于斯。”

魏收曾来诣之,访以洛京旧事,不待食而起,云:“难为子费。”叔武留之,良久食至,但有粟飧葵菜,木碗盛之,片脯而已。

所将仆从,亦尽设食,一与此同。齐灭归范阳遭乱城陷叔武与族弟士遂皆以寒喂至毙周将宇文神举以其有名德收而葬之 (选自《北齐书 卢叔武传》,有删节)1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平中,迁太子詹事、右光禄大夫 升职 B.叔武劝讨关西,画地陈兵势曰 陈列 C.彼若退军,即乘其弊 疲困 D.未几帝崩,事遂寝 废止1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问以世事,叔武劝讨关西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今大齐之比关西,强弱不同,贫富有异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C.叔武两兄观、仲宣并以文章显于洛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亦尽设食,一与此同 竖子不足与谋1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齐灭归范阳/遭乱城陷/叔武与族弟士/遂皆以寒餧至毙/周将宇文神举/以其有名德/收而葬之 B.齐灭/归范阳/遭乱城陷/叔武与族弟士遂皆以寒餧至毙/周将宇文神举以其有名/德收而葬之 C.齐灭/归范阳/遭乱城陷/叔武与族弟士遂皆以寒餧至毙/周将宇文神举以其有名德/收而葬之 D.齐灭归/范阳遭乱城陷/叔武与族/弟士遂皆以寒餧至毙/周将宇文神举/以其有名德收而葬之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叔武淡泊功名。

贺拔胜投奔梁后卢叔武回到本县居住,朝廷两次 征召他,杨愔甚至前去迎候他,他都找借口推辞没有上任。B.卢叔武善于谋划。

肃宗与卢叔武商讨国家大事,他为肃宗分析了齐与关西双方的情况,认为齐应该不出战,与关西相持。C.卢叔武乐善好施。

他在故乡有千石粮食,在春夏之交乡人缺粮食的时候让他们自己去拿,秋收后在任凭他们还多还少。D.卢叔武生活简朴。

魏收去拜访他,他就留魏收吃饭,但最后端出来的也只有小米饭、葵菜和几片干肉而已。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人众敌者当任智谋,智谋钧者当任势力,故强者所以制弱,富者所以兼贫。

(3分) (2)魏收曾来诣之,访以洛京旧事,不待食而起(3分)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3分) (4)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3分)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 答案:14 B 15 D 16 C 17 B18(1)双方人数相当就应当使用计谋,计谋相当就应该使用军事力量,所以这就是实力强大的国家能够控制弱小的国家、富庶的国家能够兼并贫穷的国家的原因。

(得分点:敌、任、所以) (2)魏收曾经来拜访他,拿洛阳的逸闻旧事询问他,不等吃饭就起身告辞。(得分点:诣、状语后置、食) (3)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人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因、敝、与) (4)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杀人如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酷刑。(举、刑、胜) (5)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

(状语后置、渔樵、意动用法) 【参考译文】卢叔武,范阳涿地人,青州刺史文伟的侄子。父亲卢光宗,有志向。

叔武的两位兄长观、仲宣凭文章在洛下非常有名。叔武少年时很聪敏豪放任侠,喜欢奇策,仰慕诸葛亮的为人。

任贺拔胜荆州开府长史。但贺拔胜不采纳他的计策,放弃城池投降丁梁。

叔武回到本县,在池塘旁边盖起房子,悠然自得。世宗下令征召他入京,他推托有病不去。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

【答案】【小题1】B【小题1】A【小题1】B【小题1】(1) (3分)然而喜爱大兴工程劳役,又多有变动,评论的人都讥笑他不切合实情。

(2) (3分)宋庆礼做人坚守节操,是国家的功臣,一去边境任职,就是三十来年。 【答案解析】【小题1】B项的“充”在中学文言文中是个常见的多义词,在这里是“担当”“充任”的意思。

因为“仍”是“依然”的意思 所以不会原来就“代理岭南采访使” 因此“充”是“担当”“充任”的意思 。 乖方是“违背法度”, 乖:背离。

【小题1】③是在皇上下诏命庆礼在柳城筑营州城,。⑤是为政清严,⑥是为政清严的结果【小题1】此题四个选项分别概括原文语段的某个要点,考试需对照选项与原文,概括分析比较,找出概括不准确的的地方得出。

B 不是另址再建营州城,是原址再建。【小题1】略【参考译文】宋庆礼,是洺州永年人。

他考中明经科,授任卫县尉。武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奉诏到河北断居庸、岳岭、五回等条道路,为了防备突厥,特意召宋庆礼来谋划这件事。

宋庆礼向来有计谋策略,桓彦范很敬重他。 不久迁任大理评事,并充任岭南采访使。

当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接连相互掠夺,边远地区不安,以前的使者,害怕那里的炎热瘅气,从没人到达过。宋庆礼亲身到了那里,询问风情习俗,说明祸福之理,从这以后那里的人都安居,便撤除镇守的兵士五千人。

开元年间,作河北支度营田使。 当初,营州都督府设置在柳城,控制奚、契丹。

武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治理不当,奚和契丹反叛,攻占州城,那以后移到幽州东二百里的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自通好归附,玄宗打算在旧城恢复营州治所,侍中宋璟坚持争辩认为不可,只有宋庆礼陈述很有利。

于是下诏委派宋庆礼等人充任使者,再在柳城筑立营州城,调发劳役三十天而完成。 不久授任宋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

开屯田八十余处,并且招集行商的胡人,给他们建立店铺,几年间,营州粮仓很充实,居民渐渐富足。宋庆礼为政清正严明,而且勤于判决诉讼,所任职的地方,百姓官吏不敢触犯。

但喜欢兴作工程,多有更改,议论此事的人都讥笑他不切实际。 开元七年逝世,追赠工部尚书。

太常十二张星评议说:“宋庆礼为人太刚硬而易受挫,对人太苛察就无可用之人,在东北生出事故,损失的数以万计。按照谥法,喜好取巧又自以为是叫做‘专’,请谥为‘专’。”

礼部员外郎张九龄辩驳说:“宋庆礼为人苦守忠节,是国家的辛劳之臣,一到边疆,历时三十年。 在家本厅欢乐,他独独甘心于来往奔波;农作本艰辛,又能使军粮充实。

无不是从事劳辱之事而兢兢业业,恪守坚贞之规而竭尽全力,即使其中的一样,都是别人难以做到的。请把所议论的,再下发太常寺,希望体现平日的行迹,使立谥的典礼不至于坠失。”

于是议定谥号为“敬”。

4. 文言文 王韶 的翻译

要的是……?

孟业字敬业,是钜鹿安国人。家中原本贫寒,年轻时做州吏,十分廉明谨慎。有一些同官职的人盗窃官绢,分三十匹给孟业,他拒绝而不接受。行台郎中郭秀非常礼遇他,正想要推荐他,正好赶上郭秀去世了。 魏彭城王韶,是齐神武帝的女婿,官任定州刺吏,拜受给孟业以典签的官位。长史刘仁之对孟业说:“如今外边有你,里面有我,只要我们齐心合力,就一定会有所作为。”不久刘仁之被调到朝中做中书令,临上任告诉王韶:“殿下您周围可以信任的人,只有孟业,希望你任用他,其他人不可信。”又和孟业道别,拉着他的手说:“现在我走了,令你失去了援助你的人,我恐怕你以后,不能自己保全自己,只有正直(这一条),希望你以它为信念勉励自己。”孟业只有一匹马,瘦死了,王韶因为孟业贫困,让州府官人一起吃马肉,希望给孟业丰厚的补偿。孟业坚持拒绝不敢(做这件事),王韶逗孟业说:“你邀请的是名人。”回答道:我是典签,是州中的要职,你们想要相互给钱,只是不方便罢了,现在让他们来吃马肉,怕有敛财的嫌疑,有损名声,所以不能这么做。后来到末旬这一天,王韶身边的王四德、董惟金因为吃死马肉这件事,被长史裴英起私自启奏,神武皇帝给王韶写了封信,责怪了他。孟业被人进谗言,被贬成县官。后来神武帝责备王韶:“典签孟业这个人,办事很谨慎,为什么令他被贬呢?”等到王韶回来了,孟业也跟随他回来了,所赠送他的东西一个也没有收。刘仁之后来任官西衮州,临别时对吏部郎中崔暹说:“能胜任贵州的官职的人,只有孟业,推举人才是不要忘了他。” 崔暹问孟业:“你一直在定州,有什么政绩,能让刘仁之如此钦佩?”孟业回答说:“只是知道自己告诫自己罢了。”

5. 文言文翻译:谭延美,大名朝城人

谭延美 他是大名朝城人 大名朝城是地名

长得非常健壮雄伟 年少时遇到一群盗贼谋划惊醒抢劫 他就立即敢去 等到被抓 按照法律 都得判死刑 他以前与盗贼不认识 免去一死

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自后往来澶、魏间,为盗于乡里,乡里患之。周世宗镇澶渊,募置帐下。即位,补殿前散都头。

从征淮南,以劳迁控鹤军副指挥使。又从克三关。时太祖领禁兵,留督牙队。建隆元年,补控鹤指挥使,稍迁都虞候、马步副都军头。征湖南,与解晖分领行营战棹都指挥使。时汪端寇攻朗州甚急,招讨慕容延钊遣延美率兵赴之,大败贼众,擒端以还。擢铁骑副指挥使,领睦州刺史,四迁至内殿直都知。

太平兴国初,为蕲州刺史,连徙庐、寿、濠、光州军巡检使,剧贼之为害者悉就捕。六年,徙知威虏军。雍熙三年,举兵北伐,命延美为幽州西面行营都监,与田重进出飞狐北。俄遇敌,延美曰:“彼恃众易我,宜出其不意先攻之。”即麾骑军直进,敌兵将溃,大军继至,遂败之,斩首五百,获其将大鹏翼以献,以功擢本州防御使。逾年,改亳州,出为镇州钤辖。

端拱元年,徙知宁远军。一旦,契丹兵抵城下,延美开门以示之,不敢入。围城数日,开门如故,民出取刍粮者无异平日,契丹卒疑之,遂引去。二年,进邕州观察使、判亳州,兼知代州。是时任边郡者,皆令兼领内地一州,处其家属。徙知潞、陕、泾州。咸平四年,以左领军卫上将军致仕。六年,卒,年八十三,赠建武军节度。子继伦,至崇仪副使;雍,虞部员外郎。

6. 李久常,临胸人.壶榼于野

查了一下这是聊斋里的一个故事。

家里有本铸雪斋聊斋志异,没时间照抄。错得比较严重的改过来了。

阎王 李久常,(山东省)临朐人 。有天携带酒壶在野外喝酒,忽然见一阵旋风呼呼地刮了过来,便恭恭敬敬地把撒酒祭奠。

后来有次外出办事,看到路旁有一所殿堂壮丽宏伟的大宅院。正在注目间,有一位婢女从里面走出来,邀请李久常进去。

李久常一再推辞,婢女拦住他,更加殷勤地邀请,李久常对说:“素不相识,莫不是认错人了吧。”婢女道:“错不了。”

随即说出他的名和姓。李久常问:“这是谁的院落?”答曰:“进来便知。”

于是跟他进了门,来到一门口,看到一个女的手脚都被钉在门扉上,走进看才发现这个女人是他的嫂子,顿时吓了一跳。原来,李久常有个嫂子,手臂生疮,已有一年多起不来床了。

自己想着她怎么会来到这里,不禁怀疑这个婢女邀他进来也是不怀好意,迟疑间缓下脚步,懊恼不已。但婢女不断催促,也就跟她进了门。

来到大殿,见殿上坐有一人,如王者般穿戴冠服腰带,气象威猛。李久常俯身跪下,不敢抬头。

王者命人扶起他,宽慰道:“别怕,我以前曾叨扰过美酒一杯,此次邀你过来只是想当面酬谢,并没有别的意思。”李久常这才放下心来,但仍然想不出缘由。

王者又问:“你难道忘了以前曾在田野里撒酒祭奠吗?”李久常这才顿悟,方知座上人是神明。 又恭敬问道:“刚才看到我嫂子受这种酷刑,我与她为骨肉亲人,实在不忍心看她这样,望大王开恩怜悯。”

王者道:“这个女人悍妒,该得此罚。三年前,你哥的妾生小孩时脱肛,她暗地里拿针刺在她肠子上,害她的五脏到现在还时不时的痛,这些岂是人做的!”李久常还是苦苦哀求,大王才道:“罢,看在你的面子上暂且饶她一回,你回去后可要好好劝她莫再为恶才行。”

李久常再三谢过后退下了,再回头看,其嫂已不在门扉上了。 回家后看望嫂子,她卧在床榻上,疮里流出的毒血把席子都弄黑了,正因为小妾忤逆了她的意愿而破口厉骂。

于是李久常劝她说:“嫂子千万不要再这样了!你今日所受的疾苦,都是因为平日嫉妒所招来的。”他的嫂子愤然道:“叔叔你是个好男儿,你家娘子好比孟光般贤妻温婉,才会任你东家眠西家宿都不敢吭声。

那自然要数叔叔喜欢正夫纲。但怎么着轮不到你来管教老娘吧!”李久常说:“嫂嫂勿怒,若跟你说实情,怕你哭都来不及。”

答曰:“我不曾盗过王母手中一丝线,又不曾与玉帝眼前的侍者眨过眼,心中坦荡荡,哪里用得着哭?” 于是李久常小声在她耳边说:“拿针刺人家的肠子,这该怎么罚?”嫂子勃然色变,慌张地问这话是从哪里听来的,李久常告诉她殿堂里看到听到的种种,她听了战栗不已,痛哭流涕哀求道:“我再也不敢了!”涕泪未干,突然感觉身上不疼了,十天后就痊愈了。于是痛改前非,人们都称赞她贤淑。

后来小妾再生小孩,肠子又落出来了,针还在原来那个地方,拔掉后小妾的肠痛也好了。 异史氏曰:“天底下跟他嫂子一样的悍妇何其之多,只恨阴间法网之上,漏网者(得不到惩罚的人)太多了。

我却说:“这也未必。冥司降下的惩罚,未必没有比钉于门扉还要严重的,只是我们都不知道而已。”

附上原文及注释:阎王 李久常,山东省临朐县人 。壶榼于野 [2] ,见旋风蓬蓬而来 [3] ,敬酹奠之 [4] 。

后以故他适,路傍有广第,殿阁弘丽。一青衣人自内出,邀李,李固辞。

青 衣要遮甚殷 [5] 。李曰:“素不识荆 [6] ,得无误耶?”青衣云,“不误。”

便言李姓字。问:“此谁家?”答云:“入自知之。”

入,进一层门,见一 女子手足钉扉上 [7] 。近视,其嫂也。

大骇。李有嫂,臂生恶疽,不起者年余 矣。

因自念何得至此。转疑招致意恶 [8] ,畏沮却步。

青衣促之,乃入。至殿 下,上一人,冠带如王者 [9] ,气象威猛。

李跪伏,莫敢仰视。王者命曳起之, 慰之曰:“勿俱。

我以曩昔扰子杯酌 [10] ,欲一见相谢,无他故也。”李心 始安,然终不知其故。

王者又曰:“汝不忆田野酹奠时乎?”李顿悟,知其 为神,顿首曰:“适见嫂氏,受此严刑,骨肉之情,实怆于怀。乞王怜宥!” 王者曰:“此甚悍妒,宜得是罚。

三年前,汝兄妾盘肠而产,彼阴以针刺肠 上,俾至今脏腑常痛。此岂有人理者!”李固哀之。

乃曰:“便以子故宥之。 归当劝悍妇改行。”

李谢而出,则扉上无人矣。归视嫂,嫂卧榻上,创血殷 席 [11] 。

时以妾拂意故,方致诟骂。李遽劝曰:“嫂勿复尔!今日恶苦,皆 平日忌嫉所致。”

嫂怒曰:“小郎若个好男儿 [12] ;又房中娘子贤似孟姑姑 [13] ,任郎君东家眠,西家宿,不敢一作声。自当是小郎大好乾纲 [14] ,到 不得代哥子降伏老媪 [15] !”孪微晒曰:“嫂勿怒,若言其情,恐欲哭不暇 矣。”

曰:“便曾不盗得王母箩中线 [16] ,又未与玉皇香案吏一眨眼 [17] , 中怀坦坦,何处可用哭 龟者!”李小语曰:“针刺人肠,宜何罪?”嫂勃然色变,问此言之因。 李告之故。

嫂战惕不已,涕泗流离而哀鸣曰:“吾不敢矣!”啼泪未乾,觉 痛顿止,旬日而瘥 [18] 。由是立改前辙,遂称贤淑。

后妾再产,肠复堕,针 宛然在焉。拔去之,肠痛乃廖。

异史氏曰:“或谓天下悍妒如某者,正复不少,。

7. 文言文窦少卿的翻译文

有窦少卿者家于故都。素(明抄本“素”作“索”)于渭北诸州,至村店中。有从者抱疾,寄于主人而前去。历鄜、延、灵夏,经年未归。其从者寻卒于店中。此人临卒,店主问曰:“何姓名?”此仆只言得“窦少卿”三字,便奄然无语。店主遂坎路侧以埋之,卓一牌向道曰:“窦少卿墓”。与窦相识者过之。大惊讶,问店主,店主曰:“牌上有名,固不谬矣。”于是更有识窦者经过,甚痛惜。有至亲者报其家,及令骨肉省其牌,果不谬。其家于是举哀成服,造斋相次,迎其旅榇殡葬。远近亲戚,咸来吊慰。葬后月余,有人附到窦家书,归程已近郡,报上下平善。其家大惊,不信,谓人诈修此书。又有人报云:“道路间睹其形貌,甚是安健。”其家愈惑之。遂使人潜逆之,窃窥其路左,疑其鬼物。至其家,妻男皆谓其魂魄归来。窦细语其由,方知埋者是从人,乃店主卓牌之错误也。(出《王氏见闻》)

翻译:有个叫窦少卿的人,家住在故都。窦少卿离家到渭北各个州去考察巡游,来到一个乡村小店,随他同来的一个仆人得病不能同行。窦少卿将这个仆人寄放在店主这儿,自己继续去巡游考察,先后到过鄜州、延州、灵夏等地,有一年多没有回家。这期间,在窦少卿离开那家乡村小店后不久,他寄放在店主家的那个仆人病势突然转重,死在店主家。临死前,店主问他:“你叫什么名字?”这个仆人只说出:“窦少卿”三个字,就再也不出声了。于是,店主在路边掘个墓穴,将这个仆人埋在里面,并在墓前竖立一块墓碑,上面刻着“窦少卿之墓”几个字。有个跟窦少卿认识的人路过这里,看到墓碑上的名字非常吃惊,问店主是怎么回事?店主回答说:“碑上有名有姓,一点也不假。”后来,有个跟窦少卿非常熟悉的人路过这里,看到墓碑上的名字,很是痛惜。有个跟窦家非常知近的亲戚将这事告诉了窦家。窦家派出窦少卿的儿子前往这家村店去察看墓碑,果然如此。于是窦家全家穿上哀服为窦少卿发丧,相继设斋为窦少卿奠祭。并且,将墓里的灵柩迎运回家中安葬。不论是远道的,还是近处的亲朋好友都来吊唁慰问。下葬后一个多月,忽然有一天,一个人捎来一封窦少卿的书信给窦家。信上说他就快要回到本郡来了,并向全家老少报告他平安,安康,一切都好。窦家见信后无限惊讶,全家人都不相信这是真的。说一定是故意写封书信搞诈骗。过了几天,又有人来报告说:“我在路上见到了窦少卿,非常健壮。”窦家人愈加疑惑,于是派人偷偷去迎视窦少卿。去迎视的这个人见窦少卿远远走过来,便躲藏在路边偷偷窥视,怀疑走来的是窦少卿的鬼魂。待到窦少卿进入家门,妻儿老小都大喊大叫道:“鬼来啦!鬼来啦!”窦少卿仔细讲述了这件事情的经过后,家里才知道下葬的是随从仆人,如此大错是那家村店主人立碑刻字造成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