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这个青春期阶段,对叛逆的小孩有哪些应对的教育措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处在叛逆期的初中生应该怎么教育?

首先家长及老师需要转变看待“叛逆”的态度。叛逆只是一种现象上的表现,而孩子们这个时候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所有叛逆现象,其背后在心智的层面上都有积极的渴望及欲望。 总结来说, 我们在 发展心理学 和教育心理学的一个联合研究中发现了这样的一个特点:青春期的叛逆三大问题分别是 追求 神秘主义 、逆反、双向性。

第一:追求神秘主义

我们的孩子往往是在青春期的时候表现出一种神神怪怪、神神秘秘的状态,他们这个时候特别喜欢侦探推理、惊悚灵异、谈论迷信宗教等等话题,甚至血腥暴力都喜欢。家长们会注意到这些喜好是一种逆反的表现,但你要看到他们的背后实际上是有非常积极的心理诉求的。

神秘主义的这些逆反行为的背后,恰恰表现了我们的孩子们 对世界多元认知的好奇心,以及他们渴望拥有某种特殊能力或者成为权威人物的表现。

第二:逆反

逆反通常表现为与父母的关系恶化,为了自己的权利要较劲,争取自己的主权,争取自己的隐私权等等。比如:不许他人进自己的房间、进房间之前要敲门。他们会表现出极具攻击性、有敌意、带有批判性、什么都看不惯等等逆反行为。但这份逆反行为背后也有一个积极的心理诉求, 是他们对自己追求完美主义的体现,是他们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也希望世界能够成为一个完美的状态的体现。

第三: 双向性

什么叫双向性?他们一方面表现成盲目的蔑视权威,对抗老师、对抗长辈,又表现出对一些明星偶像的盲目崇拜,两个倾向同时存在;他们一方面遵守纪律,同时又破坏纪律,在二者当中都能够感受到快乐,这就是双向性。而双向性背后积极的心理诉求就是 他们渴望追求自我存在感和成就感的心理需求。

所以面对逆反的孩子,我们首先要看到他们逆反的这些行为现象背后积极的心理诉求。“奇奇怪怪”的逆反行为背后,实际上是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要成为权威人物的心理追求。

有敌意,看不惯的逆反行为,实际上是他们自己内心追求完美主义的表现;盲目的对抗和盲目的崇拜偶像,实际上是他们自己也想要成为偶像,追求生活成就感的体现。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他们这些 逆反行为 背后内心的诉求,那么我们就可以有效的建立起和他们之间彼此理解、相互理解的心理关系。一旦关系被建立起来,那么接下来的沟通、教育就能达到目的。

教育策略总结:

1.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我们要适当的表现出无知。

家长把自己从权威的角色上释放下来,我们可以经常表达一些类似的话术,比如说“妈妈不太知道你现在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你需要妈妈给你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或者你需要我做什么,你可以详细的告诉我,你看好不好?不然妈妈有点跟不上你的速度了。”这就是适当表示自己对孩子世界的无知。

2. 对孩子要始终保有好奇心,要保持对他们所热爱的世界的兴趣。

不管孩子做什么,都让他感觉到你对他当下做的事也同样充满了兴趣。你不是排斥、打击他,而是你愿意给他时间和空间和他一起探索他当下正在感兴趣的领域,帮助孩子建立现实边界的意识。比如:“你的内心是如何看待世界的,这是你的权利,但是面对客观现实时,你一定要按照现实的规则去办事。”这既让他保持好奇,也让他感受到你的尊重和理解,那么他就愿意接受客观现实,在采取尝试行为的时候就必须按照客观存在的规矩去采取行动。

3. 我们要学会对孩子示弱,示弱就是要善于在孩子面前装傻。

如果孩子游戏打得好,你就可以说“宝贝妈妈好笨,你看你游戏玩得这么好,我这玩得一塌糊涂,这种事我都不会,你能不能教教妈妈?”当你表现出对游戏兴趣的时候,也许孩子就会慢慢失去对这件事的兴趣了。

家长都比较头疼孩子深陷在游戏当中不能自拔。当你跟他一块玩,你首先向你的孩子表现出来,你尊重他,同样你也很感兴趣他当下正在感兴趣的游戏的这件事。反过来你向他示弱之后,他会发现教你一次不会,两次不会,三次不会,他慢慢地可能自己也失去了对这款游戏的兴趣了。

4. 孩子提出不合理或者荒谬的要求,不要马上就反驳、训斥他。

孩子所谓“不合理”“荒谬”的要求标准是以我们成年人的眼光及标准去衡量,可对于孩子来说,他还没有建立起这些成年判断荒谬和不合理的标准,所以你不要马上反驳他,你需要给他时间和空间,让他自己慢慢的去做出理解和评价的行为。

当孩子向你提出不恰当要求的时候,你最有效的反应是什么呢?你可以尝试这样的话术“你的想法不错,很有意思,不过我能问你一下,你为什么这么想吗?你能够告诉妈妈你进一步的计划是什么吗?你能够告诉爸爸妈妈你打算要做些什么吗?”不要直接打击他的想法,而是认可他的想法。

孩子在开展行动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当孩子开始行动计划时,你才发现原来他真正想表达的不是他一开始说的想法。随着他展开了他想要的行动,你发现他真正想做的也许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你不就发现了你孩子的某种天赋吗?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当孩子展开他的行动计划的时候,他自己说着说着就说不下去了,那么他自己就意识到了,原来自己的想法是是不恰当的,这时你再及时给予他正确的指导,这样的反馈都有效。

青春期的叛逆往往是家长对孩子的反馈不恰当而导致的亲子关系之间的冲突。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他们叛逆的行为,给予他们时间和空间,并且家长自己耐下心来多观察和留意一下孩子的内心,不要直接给予他们的所谓“逆反行为”的评判和反馈。

家长如果能够做到,也许会发现所谓的逆反是完全不存在的。 因为你们没有冲突,何谈逆反?假设你每次都能透过孩子的行为看到内心真实的诉求,同时还允许他自己表达出如何能够实现这些内心诉求的方法,并且你还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及经验,那么逆反的状态也就消失了。这是我们说对逆反的初中生比较有效的教育方法。

总结: 一个态度加四个策略

一个态度:我们必须积极的看到孩子所有的逆反行为背后都有积极的心理诉求,并且给予他时间和空间,让他表达出他真正的内心诉求。

四个策略:在孩子面前表现出适当的无知;对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始终保持兴趣和尊重;对孩子示弱;孩子提出不合理、荒谬的需求,不要马上反驳、训斥他,要给他时间让他做进一步的行动表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