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资治通鉴》[720]| 诸葛亮: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资治通鉴白话文]

正始七年(公元246年)

蜀汉实行大赦。

大司农、河南人孟光当众责备费祎说:“大赦,就象树木一半茂盛,另一半却枯槁一样,是是不公平的政策,不是圣明之世所应实行的。只有到了社会极端衰败,实在不得已的时候,才可以权且行之。如今主上仁德圣明,百官们也都尽职尽责,哪儿有什么迫在眉睫的危急情况,需要国家的非常恩典,让奸恶之人受益呢!”费祎无言可对,只是连连道歉,表示不安。

当初,诸葛亮做丞相的时候,有人认为他不肯实行大赦太过谨慎,诸葛亮回答说:“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因此汉代的贤臣匡衡、吴汉都不愿实行大赦。先帝(刘备)也曾说过:‘我与陈纪、郑玄交往,常常听他们给我讲述治乱之道,从来没有提到过赦免。象刘表、刘琮父子那样,,年年大赦,对社会秩序又有什么好处?’”

因为这个缘故,蜀人认为诸葛亮贤能,而费祎远赶不上。

陈寿曰:

诸葛亮治理国政,曾多次发兵征战,但赦免令却不轻易下达,这难道不是很有远见卓识吗?

[资治通鉴白话文]

汉主刘禅任命凉州刺史姜维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并录尚书事。汶山郡平康县的夷人反叛,姜维率军去讨伐,平定了叛乱。

蜀汉帝刘禅,不断出宫游玩,扩大声色犬马的享乐。

太子家令、巴西人谯周上疏进谏说:

“从前王莽溃败,英雄豪杰,一时并起,争夺帝王宝座。有才德有智慧的人士所希望归附的人,未必是考虑他势力的大小,而主要是考虑他品德的厚薄。

“当时更始帝、公孙述等人的势力大多比较壮大,但他们一个个都但二人都快情纵欲,怠于为善。世祖刘秀初入河北的时候,冯异等人劝勉他说:‘您应当多做别人所不能做的事。’于是他尽心治理冤狱,崇尚节俭,北部州县到处都为他歌功颂德,他的名声很快就传遍了四方。

“于是邓禹从南阳赶来追随他,吴汉、寇恂与他素不相识,也发兵来帮助他;其余望风慕德而来的,有邳肜、耿纯、刘植等人;甚至有的人抱病登车,带着棺材,背着婴儿,都来相随。因此他能由弱到强而最终成就了帝王之业。

“后来他在首都洛阳时,有一次曾想外出,铫期规劝,他立刻就驱车返回了。而当颍川盗贼作乱时,寇恂请求让他亲自率兵临敌,他二话没说立即就动身出发了。因此,没有紧急事务,想随便出去走走他也不敢,而遇到紧急事务,想自在安闲他也不肯。想要做一个好皇帝,就是如此!所以古书上说:‘百姓不会凭白无故地拥护你’。必须把仁德放在首位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

当今汉朝正遭受厄运,天下分裂,鼎足而三,正是英雄豪杰盼望着贤明的君主来统一天下的时候,请陛下效法先帝,也能‘做别人所不能做的事’,以符合人们对您的期望!

况且主持宗庙察祀,是为了是率领人民,尊奉上天。但是如今举行四时祭祀,陛下您有时并不亲临主持,却时常到池塘园林去游玩观览。我这个愚笨迟钝之人,也感到心中不安。那些肩负天下之责的人,没有闲暇尽情享乐。如今先帝的志向、遗业还没有实现,实在不是尽情享乐的时候。我希望您能够裁减乐官、后宫之数,对于一切宫殿工程,只限于保养先帝在位时所建的,为后世子孙树立一个节俭的典范。”

但汉后主刘禅不理。

【说明】

我所写的《资治通鉴》读书笔记,从2020年5月9日起,做了以下调整:

1.原则上按照原著文字顺序进行,但考虑到《资治通鉴》为编年体,历史事件通常都是分散割裂记述的,为了体现事件始末,我将适当打破原文顺序,使得事件相对连贯。

2. 为了突出心得感悟,将一些不太重要的历史记载和历史事件省略,重在一个“品”字,从古人那里学习经验教训。

3. 为了照顾许多朋友利用碎片时间与我一起共读,将尽量拆分章节,压缩单篇的文字量。

4.《资治通鉴》原著只按朝代分卷,是没有小标题的,我的“品读”文章标题均为自拟,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