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用户视角?如何拥有用户视角?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7
最近和许多商家在聊,发现大家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在思考展现和运营营销层面的时候,往往都喜欢以自我的眼光或者产品开发者的眼光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或者提出思路。

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路边广告、朋友圈宣传广告特别有新意地进行表达,但是却看得云里雾里。在线上购买一件商品,本想看看详情页的介绍,却把自己越看越迷糊,到最后也不知道这是件什么商品。

不仅是中小品牌,即使是一些业内知名的品牌,当你仔细去研究他们的营销推广的时候,都不难发现有些时候会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去表达理念和展示产品。而经常会出现效果不好的时候,其实也是由于这样一个局限思维造成的。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时候:觉得花费了很大力气去策划了一场活动,做了一场品牌营销展现,但效果却不尽人意。当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真正需要去做的,应该是问问自己, 我到底是对自己做营销,还是对消费者做营销?

我有没有真正通过用户视角去看待问题?

在我看来,无非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去面对产品,面对营销。

但是仔细研究下来,也有许多的门道。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用户需要的 真正有效的产品 ,什么是有效?之前看过一句关于“产品”很好的定义, 产品就是用户在特定场景的解决方案 。所以有效其实就是说这个产品能够实实在在解决用户的需求。

比如防脱洗发水应该主打防脱,而不是乌黑亮发,不然就是本末倒置,不过之前确实在淘宝上看到一个防脱产品最先介绍的是乌黑的功效。

除了有效产品,用户还需要 场景化的展现。

场景化的展现是指当我们在突出产品的时候,不要光放纯色底图,而是要把产品放置于使用场景中去展现。核心是为了能够引发用户的共鸣,让用户有一种感同身受的体会,并且能够刺激其需求,让用户有购买的欲望。

而最终是希望能够达到 明确用户认知 的目的,也就是说用户能够通过产品的特点和展现的特点,能够在之后的其他产品和推广中也能有品牌的认知度。这其实是我们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所以当我们在看到绿色的时候,往往会想到星巴克,在看到红黄的时候,会想到麦当劳。

比如一个售卖平底锅的商家,如果把平底锅放在炒菜或者桌上盛菜的场景中去展现,可能会比单纯放产品直观的白底图更理想,如果能够增添些人和生活的氛围,效果则会更好。

这样当用户看到图片的时候能够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场景,并且把图片中的氛围类别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进而加深了自己对于这个产品的理解和需求度。

当明确了用户需要什么,我们还应该去思考用户能够被激发什么?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如果一个用户并不使用平底锅,并且不喜欢做菜,常常点外卖,那通过去描述有效的产品和使用场景,其实并不是从根本层面去刺激用户的需求。

但我们可以换个思路,如果此时用户的需求不是你的产品所能解决的,我们看尝试 需求的前置 。

比如去强调外卖的不健康以及未来家人生活做饭的美好场景,也许能够去前置本身现阶段没有的用户需求,进而去勾起用户的隐性痛点。

除了需求的前置,我们也可以去尝试 通过关联产品的暗示去刺激需求 ,比如一个精心装修布置的厨房就该有一个像样的平底锅去烹饪出生活的美味等等。

当从各个层面去解决了用户的需求时,我们还应该去理解用户的思考方式。

用户的思考直接影响了我们在展示层面的表达,而用户的思考本质就表现为用户的思考流程。

比如我们在看到一个不错的平底锅时,我们可能首先会去想这个产品的材质是什么?质量怎么样?了解了这些,我们可能还会去想这个产品的颜色和样式有哪些?以及现在买有没有活动?

这就是用户的一个思考流程,当我们了解用户的思考流程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进行展示的时候按照这样的思考流程去展示。比如按照之前的流程,我们在做商品详情页的时候,可能需要先去描绘产品的材质,产品的不同规格以及店铺的优惠活动。如果强行调整各个环节的顺序,可能会在现基础上大大降低产品的转化率。

之前有个商家在做推文的时候,先做了引入,就直接做了活动的告知,在文末才展现了自己产品的使用场景。这样其实会在活动的告知环节就流失许多用户。

因为在用户没有对产品有深入了解的时候,往往优惠力度不太会激起购买的欲望,但如果把产品的使用场景和优惠活动调换位置,用户先看到产品的好,再看到购买的优惠,也许会有效提高转化率。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去考虑用户的思考流程。

所以在做产品和运营的时候,一定要防止站在自我的角度,过分沉醉于自己的优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