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忠孝两难全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2
1. 关于忠孝两难全的诗句
关于忠孝两难全的诗句 1. 忠孝两难全后面的诗句怎么说
自古忠孝难两全, 精忠报国效岳飞。

释意:自古以来对国家的忠心和孝心就两难全,精忠报国都效仿岳飞。

这首诗是岳飞时期流传下来的诗,诗人不详,全文内容如下:

自古忠孝难两全, 精忠报国效岳飞。胸襟坦荡豪气壮, 献身报国忠国家。岳母刺字表忠心, 千古流传赞赤子。

扩展资料

古代这种忠孝两难全的例子有很多:

岳飞(1103~1142) 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河南),为宋朝名将。事母至孝,家贫力学。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下,屡破金兵,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朱仙镇,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死于狱。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 、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代表词作《满江红·写怀》 ,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辑有文集传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飞
2. 于谦用来表达忠孝两难全的诗句
一寸丹心图报国, 两行清泪为思亲。

立春日感怀

(明)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 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 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 漫把金盘簇五辛。

题解

这首诗是作者在击退了瓦刺入侵后第二年的一个立春日在前线所写。遇此佳节,引起了作者思亲之念,但是为了国事,又不得不羁留在边地。诗中表达了作者这种矛盾痛苦的心情。

翻译

一年年过去,白头发不断添新,

戎马匆匆里,又一个春天来临。

为了什么事长久留我在边塞?

岁月太无情,年纪从来不饶人。

念念不忘是一片忠心报祖国,

想起尊亲来便不禁双泪直淋。

孤独的情怀激动得难以排遣,

就凑个五辛盘,聊应新春节景?
3. “忠孝两难全”的下一句是什么
自古忠孝难两全, 精忠报国效岳飞。

这首诗是岳飞时期流传下来的诗,诗人不详,全文内容如下:

自古忠孝难两全, 精忠报国效岳飞。

胸襟坦荡豪气壮, 献身报国忠国家。

岳母刺字表忠心, 千古流传赞赤子。

古代这种忠孝两难全的例子有很多:

岳飞(1103~1142) 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河南),为宋朝名将。事母至孝,家贫力学。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下,屡破金兵,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朱仙镇,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死于狱。

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兵非常害怕「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4. 关于"忠义两难全"
常用为"忠孝两难",忠即忠君〈皇〉为国,孝即孝敬父母,古之从军,忠君报国则难孝敬父母,即为两难。

忠义可解为:忠仍有尽忠报国之义,为大义,故忠君、忠于职守〈责〉,称为深明大义。义为义气、情义,朋友间义气。忠义两难,即尽忠会伤义气,重朋友义气又会疏于职守。

个人价值观决定选择:视事业或社会责任为第一要务,则尽忠职守;重朋友义气则义字当先,友情为重。

两难境地之出现,皆因朋友行为可能违规。因所应尽忠〈职责〉多为公认的行为规范,如朋友欲求与此不悖,即不会两难,而朋友欲求违规,才致重朋友义气必违职责要求的两难。

如为真诚之友,不应对朋友有违规之求,陷朋友于两难。且因己之违规诉求,而致朋友违规受责,也是不讲义气之举。为友者不伤友,应不算高标准。如朋友连此事理都不明白,此友是否可交可续就值得考虑了。

对朋友晓之以理,求得两厢好,则两顺非两难了。

如一事不通,另事相帮,亦可表明心迹。此次虽两难,下次就两顺了。
5. 古人云:忠孝两难全,认为要以德为先,忠孝两全
你想表达的意思怎么这么表达不清?自古是忠孝难两全,要不然怎会有“鱼翅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之说?忠是指对国家(指统治者)、对百姓、对家人要有忠心;孝是指对对国家(指统治者)、对百姓、对家人要有孝心,若在二者产生矛盾冲突时,要以忠君报国、精忠爱国为己任,即首选。

举个例子说明:大家都知道南宋的抗金英雄岳飞吧?他之所以会成为威震金人的大英雄、成为当时朝廷最会打战的大将军,是因为他小时侯的一段成长经历,他有一位好母亲,在这位好母亲的影响下,他立下了他的宏图大志——精忠报国,他的母亲为了让他永远记住这点还在他的脊背上留下了这四个大字,为他将来指明了出路。所以虽说当时的人们是重孝道的,即十分重视尊老爱幼这一美好品德、十分注重传统礼节、十分看重传统文化的,但若认为国家比家人更需要他们时,却偏偏会选择以国家的利益为重的这一方向,即“舍小家保大家”,加上受“雀巢之下焉有完卵”“国破家亡”“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等影响,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们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后者,所以才会有这句“自古是忠孝难两全”这话。

至于你讲的以德为先,那是指统治者的作风及本事问题,而不是和忠孝两难全是同一个问题。再有你说的也不全对,统治者是应以德才兼备的、能担此重任的能者居之的,而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当担的位置。

要不然为啥皇位就只有一个,而没有很多,就是说明这个位置不是那么好当的,只有人上人才有这资格当这职。明白吗?。
6. 有一句歌词是自古忠孝两难全
歌名:将军吟

歌词:

可记得金戈扫狼烟

可记得风卷旌旗飞

鞍马征程千山万水

那是谁 那是谁

胸中自有百万兵

于无声处听惊雷

大风起兮云飞扬

雄关漫道铸军威

自古忠孝两难全

军旅也洒男儿泪

关山明月照征程

热血丹心伴朝晖

遥想当年征战事

壮怀激烈江山醉

~~music~~

可记得月映铁甲寒

可记得马踏锋火归

戎马生涯雨打风吹

那是谁 那是谁

醉里挑灯看刀剑

沙场点兵战鼓擂

大风起兮云飞扬

雄关漫道铸军威

自古忠孝两难全

军旅也洒男儿泪

关山明月照征程

热血丹心伴朝晖

遥想当年征战事

壮怀激烈江山醉

江山醉
7. 古人说忠孝两难全 ,请问什么是忠,什么是孝
孝:

曾子曾经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

孟子曾说过不孝有三,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知劝阻,使他们行差就错,这是第一种不孝;家里贫穷,却不去做事来奉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第三种大家都知道,无后为大.

离娄章句下中有一篇是公都子与孟子谈论匡章的.公都子很疑惑,觉得匡章,全国的人都说他不孝,而孟子却与他交游,就问孟子是为什么.孟子回答:"一般的人认为不孝的人有五种;一,懒惰不赡养父母;二,赌博喝酒,把钱都花光了,而不赡养父母;三,吝啬钱财,有了老婆把父母丢到一边;四,自己行事乖张,放纵欲望,使父母蒙羞;五,平常好勇斗狠,使父母受到连累.而匡章只不过是因为父亲做错了事,他以善相责,而不被父亲接受罢了,又何不孝之有.如果放任父亲做出错事来而不管,这才是不孝呀.

而孔子曾经说,对于供养父母,如果心无恭敬,那么与养猫狗又有什么区别呢.

由此看来,孝就是以恭敬的心,侍奉父母,使父母衣食无缺,心宽康泰,自己做事做人要端正,不给父母牵累,不让父母操心,父母有了错,也要婉转的直言不讳.这才称得上孝.

大孝终身慕父母.

忠:

忠这个词最初是"委质为臣"式的.

古代臣的意思是买来的奴隶或战俘.他们是完全丧失了自由的.质,是一种野鸡,古人认为这种动物是很有节气的.

忠其实是分两种的,一种是绝对的忠,是对人的忠,一种是相对的忠,是对事的忠.绝对的忠是不管你上面的人做得是对不是不对,我一味的忠实于你.相对的忠,是对事的,你做得对,我全力拥护,你做的不对,那我也不会一味顺从.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两种并行其道.其中相对的忠不能不提的就是晏子.

晏子辅佐的是齐庄公.齐庄公和崔武子的妻妇棠姜私通,被崔武子一刀杀了.当时晏子立在崔武子家的门外,别人问他:"你的君主死了,你也从死吗?"晏子回答:那是我一个人的君主吗,我为什么要去死?"又问"那么你要逃走吗?"晏子回答:"那是我的错吗?我为什么要逃走?"又问:"既不死也不逃走,那么是要回家吗?晏子回答:"君主死了,又要回到哪里去呢?君主不是立于民之上只管享乐的人,而是主持整个社稷,使百姓安居乐业的人;大臣也不是只管拿薪禄的人,而是协助君主治理整个国家的人.若是君主为社稷而死,那么便陪他一同去死,为人民而死,那么便陪他一起死.如果他是为了自己私人的欲望而死的,那么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于是门启而入,趴在庄公的大腿上痛哭,有人劝说崔武子,一定要杀了他.崔武子说:"不能杀他,留着他可以得到民心."

这就是对事的忠,可惜到了后来,忠的含义被扭曲,这种对事的忠越来越少,最后几不可闻,倒是对人的忠,绝对的忠,经过统治者的大力推崇,而大行其道,直至于,"生我之门死我户",不一而足.

个人认为,忠更体现在相对的忠,对事的忠,它处在一种更高的阶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