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我在妈妈的办公室做了三个实验。
分别是:食盐溶解、色拉油溶解和沙子溶解实验。 (一)食盐的溶解 首先,取一空烧杯,倒入一些水,然后,用药匙取一些食盐,倒入水中。
只见盐很快沉入水中,再取玻璃棒将它搅拌,目的使食盐能更快溶解。随着搅拌加快,搅拌声也越来越响,发出“乒乒乓乓”,的响声,犹如妈妈做菜时打鸡蛋的声音一样。
这声音惊动了妈妈,妈妈赶忙制止了我的行为。 妈妈说:“你的操作不规范。”
我说:“为什么?” 妈妈说:“因为搅拌过程中,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壁,也不能碰烧杯底,否则会打破烧杯。” 我问:“那应如何操作呢?” 妈妈边示范边讲解,应该在水中绕一定方向悬空搅拌。
随着搅拌不断进行,食盐在水中不断溶解,最后完全消失于水中。 (二)沙子溶解 接下来,我在事先准备好的水中,倒入沙子,发现水很快变浑浊了,然后大部分沉入水底,还有一些是在水中或飘浮在水面。
我取来玻璃棒进行搅拌,只见水更浑浊了,可见沙子溶解并不明显。结果,水底的沙子越来越多,而水变得越来越清,最后这杯水出现了分层现象,上部分是水,下部分是沙子。
(三)色拉油的溶解 同样,取色拉油倒入已事先准备好的水中,只见色拉油大部分都飘浮在水面上,只有极少的几粒色拉油黏在水底。取玻璃棒进行搅拌,只见油滴随着水的运动也跟着旋转起来,像个小女孩在跳着芭蕾舞。
可是,停止了搅拌,静止片刻后,色拉油又乖乖地漂浮在水面上,仍然出现分层现象,上层是油,下层是水。 实验结束后,清洗装置,然后妈妈告诉我:“这三个实验具有典型性。
如食盐分散于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叫溶液;如沙子分散于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而色拉油分散于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就这样我又了解了一点科学知识。
生活中真是处处有科学啊。
首先,取一空烧杯,倒入一些水,然后,用药匙取一些食盐,倒入水中。只见盐很快沉入水中,再取玻璃棒将它搅拌,目的使食盐能更快溶解。随着搅拌加快,搅拌声也越来越响,发出“乒乒乓乓”,的响声,犹如妈妈做菜时打鸡蛋的声音一样。这声音惊动了妈妈,妈妈赶忙制止了我的行为。
妈妈说:“你的操作不规范。”
我说:“为什么?”
妈妈说:“因为搅拌过程中,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壁,也不能碰烧杯底,否则会打破烧杯。”
我问:“那应如何操作呢?”
妈妈边示范边讲解,应该在水中绕一定方向悬空搅拌。
随着搅拌不断进行,食盐在水中不断溶解,最后完全消失于水
我长着中等身材,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闪一闪地眨着眼。乌黑的头发扎着马尾辫,整天像疯子般蹦蹦跳跳。她是谁呢?她就是我——张冬艳。
说我是个“疯子”一点也不假,那是因为我一玩起来就像喝了兴奋剂一样,早忘了时间,只顾一个劲地玩。这不,我刚考完试,我就与一大群同学去跳橡皮筋,这下我玩得可疯了,跟我的同学从下午放学一直玩到了6点左右,回到家难免要挨一顿骂。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感到这句话很有道理,因为我总是改不了这个贪玩的毛病。
当然有时候,我这个“疯子”并不疯,读起书来很有劲。不过,只要书瘾一上,我就能整天躲在房间,不闻不问,看着一本又一本有趣生动的作文书。正好那天,我正在房间里看书,妈妈叫我出去把脸洗干净。我点了点头,但我的思维仍旧沉浸在书的海洋,过会就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不知多久,妈妈又来催我洗脸了,我随手摸起一样东西就往脸上擦,妈妈走了过来,看见了我,叫了一声:“你怎么把墨水往脸上抹啊?”我一惊,看了自己的手,一团黑,我拿起镜子一照,差点晕了过去,连我自己也不识我的庐山真面目了,镜子里分明就是一个小黑包嘛,怎么会是我呢?妈妈无奈的摇了摇头,说:“你呀,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迷啊。”
这就是我,一个既贪玩而又爱看书的我。
星期三的科学课上,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题目的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的食盐。我们领好了材料,有趣的实验开始了。
材料有100亳升水和一瓶食盐,一个木棒,一个勺子和一根玻璃棒。
首先把一勺食盐抹平,倒入100毫升水中,用玻璃棒搅拌一下,然后等水底的食盐全部溶解完以后,再把第二勺食盐抹平倒入水中,然后再用玻璃棒搅拌,这样一直重复做,做到100毫升水完全溶解了食盐为止。后来老师告诉我们大约一勺食盐等于二克食盐。我们全班都为了这个有趣的实验准备了很久,不知道结果怎样。我们小组最后得出的结论是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36克左右的食盐,真不知道其它小组做得怎么样了。。不知不觉到了下课时间,老师结合我们全班各小组的实验结果跟我们小组做得差不多,老师因为我们实验做得好还发了卡。这次的实验很有趣,至少我们学到了一个新知识--100毫升的水能溶解36克左右的食盐。
超酸(Superacid) (1)概念: 1966年圣诞节,美国Case Western Keserve大学,G。
A。Olah教授实验室一位研究人员J。
Lukas无意中将圣诞节晚会上用过的蜡烛扔进一个酸性溶液(SbF5·HSO3F)中,结果发现蜡烛很快的熔解了,促使他进一步研究,此实验溶液去做Hnmr研究,令人惊奇的是Hnmr谱图上竟出现了一个尖锐的特丁基阳离子(正碳离子)峰。 这种酸能溶解饱和烃。
从那时起,Olah实验室人员就给SbF5·HSO3F起个绰号叫“魔酸”(Magic acid)。现在人们习惯地将酸强度超过100% H2SO4的一个酸或酸性介质叫做超酸(或超强酸),把SbF5·HSO3F称作魔酸。
超酸具有极强的质子化能力,极高的酸度,比一般的无机酸强106~1010倍。 (2) 超酸的主要类型: a。
布朗斯特超酸,如HF、HClO4、HSO3Cl、HSO3F和HSO3CF3等,室温下为液体,本身为酸性极强的溶剂。 b。
路易斯超酸:SbF5、AsF5、TaF5和NbF5等,其中SbF5是目前已知最强的路易斯酸,可用于制备正碳离子和魔酸等共轭超酸。 c。
共轭布朗斯特--路易斯超酸:包括一些由布朗斯特和路易斯酸组成的体系。如:H2SO4·SO3(H2S2O7);H2SO4·B(OH)3;HSO3F·SbF5;HSO3F等。
d。 固体超酸:硫酸处理的氧化物TiO2·H2SO4;ZrO2·H2SO4;路易斯酸处理的TiO2·SiO2等。
(3) 超酸用途: a。 非电解质成为电解质,能使很弱的碱质子化(正碳离子) b。
超酸中,解离出多卤素阳离子I2 、I3 、Br2 等 c。 良好的催化剂 魔酸 HSO3F和SbF5以1:9(物质的量比)混合时,所得超酸的H=-26。
5,H为酸度函数。 HSO3F·SbF5称为超酸器材准备: 食盐、石块、搅拌棒、自来水、抹布、烧杯6只。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出示一杯盐水和一杯纯净水。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水槽,都装了一些水,现在我把一块石头放到一个水槽中,你看水面有变化吗?你能算出石块的体积吗?[学生试做,得出水和石块的体积。
]那么现在杯中水与石块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吗?[学生个人发言]2、在你的操作台上有食盐,如果把它放进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趣的溶解现象》。 (板书课题)(二)探究研讨,学习新知:1、出示探究目标及要求:(1)取适量的水和适量的盐,想办法测量并计算出它们的体积?(2)将盐倒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形成盐水;测量并计算出盐水的体积。
(3) 较盐水的体积与水和盐的何种之和是否相等。(4) 验的过程当中,要注意随时记录好《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水的体积盐的体积盐水的体积通过实验我发现:------------------------------------。 (5) 实验过程中注意爱护实验仪器,要轻拿轻放。
[学生分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2、总结:各小组汇报研究的过程、方法及结果。小结。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1、别的物体也有这样的特性吗?说说看。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3、大屏幕展示。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1、根据实验和查阅的资料,写出实验报告。 2谈谈活动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这是什么东西1、具体目标: (1)师生共同确定本次活动的主题:调查校园周围社区的环境问题。
(2)学生自主确定一个合适的课题。 2、课时:2课时,分散使用。
3、活动地点:① 学校周围社区,主要即学校外的塔影新村。 ② 本班教室 4、活动具体过程 ●第一步 明确主题,自由结合小组 (1) 教师宣布活动主题:调查校园周围社区的环境问题。
(2) 学生交流确定课题的名称:我是小小环境调查员 (3) 学生自由组合,形成调查小组。 活动内容为 我是小小环境调查员????????????。
淘盐
我五六岁的时候,总想帮妈妈做些家务事,但常常做出一些傻事来。
记得有一年我过生日,妈妈忙抄菜,盐用完了,就让我去买盐。我拿起钱,没等她嘱咐,就撒腿就跑。
我还没跑到商店门口,就朝里面的阿姨喊:“阿姨,给我一袋盐。”不一会儿,我捧着一袋盐出了商店。回家看看着袋盐,中间似乎有什么脏东西。我想,每次妈妈煮饭,总要把米淘好,才放到饭锅中,我为什么不把盐淘淘呢?
妈妈这时和朋友谈话,我悄悄地留进厨房,把盐到入盆中,弄开水龙头,学着妈妈淘米的样子,搓起盐来。我看着逐渐变成浑浊的水,心里暗暗高兴:妈妈见到着又细又白的盐,肯定会表扬我的。搓了几分钟,我把盆中的水倒掉,可奇怪了,真么最好变成一大块了?急的我直跺脚。
妈妈闻声过来,问我怎么会事。我吞吞吐吐地说:“我想。。想让……盐变得干净些,可它们‘逃跑’了.”
妈妈听了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笑得连气都穿不过来。
后来,妈妈跟我讲,米和盐不一样,盐一沾水就溶解的,看来我真的做了件傻事。这件事十分启发: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我们都应该多学习学习,多去了解,要不傻事出现在你的身上。
星期四的科学课,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材料的传热性能。
上课 *** 响了,我们在岑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实验室。岑老师给我们讲了实验的过程,我们就开始动手了。
我先把一块中间穿了一个洞的圆形铁片放在三脚支架上,然后开始做“锅”了。我先拿出一块圆形铜片,在铜片周围围上橡皮泥,贴紧,不能有空隙。很快,铜“锅”、铁“锅”和塑料“锅”就做好了。做好了“锅”。我们又在“锅”里倒上同样多的水,放在三脚支架上面的铁片上,每个“锅”离小洞要有一样的距离。岑焕泽点燃酒精灯,把它放在三脚支架中间,就完成了实验准备。
我们耐心地等待着哪个锅回最先冒气泡。过了一会儿,岑焕泽惊喜地叫到“铜锅冒烟了!”我们仔细一看,果然,一丝丝白烟正从锅里冒了出来。又烧了一会儿,铁“锅”也冒烟了,我们把酒精灯盖灭,就用手指碰了碰水,结果是铜“锅”里的水最烫,铁“锅”第二,塑料“锅”第三。
今天的小实验真有趣!
有趣的实验
在《思想品德》书上,有一个有趣的实验———“鸡蛋撞地球”。看到这个题目,我顿时有了兴趣,想做一做这个实验。
这个实验是这样的:拿一枚生鸡蛋,用材料包装起来,制作材料不限。然后从三楼抛下,使其不碎。我兴致勃勃地准备起来,可没想到第一关就把我难住了———包装方法。用什么包装呢?我绞尽脑汁地想,参考了其他同学的方法,最后确定一种方法:拼一个三角框架,把鸡蛋装进去。我想三角框架角多,可以让角触地,从而减少震动,使鸡蛋不碎。为了保险,我将鸡蛋包了两层手绢,一层海绵。然后用木棍制作了个三角框架,把包好的鸡蛋装进去。再把框架固定紧。我还是不放心,又拿了一个大塑料袋充当降落伞,穿上线,绑在框架上。我满心欢喜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觉得还不是很好,又在着地的三个角上缠了些餐巾纸,这样便大功告成了。
傍晚,我和同学激动地拿着包装好的鸡蛋,准备试验。他站在楼下,我爬上三、四楼间的走道,并在上楼时细心地关上楼下的窗户,以免窗户挂上“降落伞”。一切准备就绪,我向楼下大声喊:“好了没有?”他回答说好了。我便将塑料袋抻开扔了下去。随后立即跑下楼,在楼道里就听他高兴地喊:“真像降落伞!”
我一下楼就看鸡蛋碎了没有,结果鸡蛋的大头碎了,但我仍然很高兴。回家途中碰到数学老师姜老师,老师颇有兴趣地问我们实验的结果,我们赶紧请教姜老师,姜老师笑着说:“三角形角不够多,再有,着地的三个角应向外多伸长些,这样可以减震。”
从这小小的实验里,我获得了不少知识。做实验,既有趣,又长知识。以后我们一定要多观察多探究,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上科学课结束时,李老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这时,班上的同学开始争论了,有的说是20克,有的说是23克,还有的说是30克……这时,我也在想:100毫升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呢?这不,我放学一回家,就开始实验这个问题。
我先拿来了一个有刻度的杯子,接满了100毫升水,再把我家的盐分成了7份,第份4克。 既然材料准备齐了,我就开始做起了这个有趣的实验。
我先将6份食盐中的一份倒入100毫升的水里,用筷子在水里转,转呀转,不一会,水底的食盐被水妈妈轻松地溶解了。 接着,我又放进去了第二份食盐,同样用筷子在水里搅拌,搅呀搅,还是那样被水轻松地溶解了。
现在,我又把第三份食盐放了进去,又用筷子把它搅了搅,发现它还是那样被水轻松地溶解了。这时,我又想,这水溶解食盐还真能干呢。
我又放入了第4份食盐,用筷子搅拌了一下,发现它溶解起来有一点困难了,结果我又搅拌了一会,发现它还是溶解了。 马上,我放入了第5份,用筷子搅了搅,还没溶解,又搅了搅,还没溶解,这时,我发现水已经有些浑浊了,它不是透明的,而是白色的。
现在,我又搅拌了一下,发现水底下的颗粒不在了,食盐还是被困难地溶解了。不一会,我又把第6份放了进去,又连续搅拌了四下,发现水底下的颗粒还没有溶解。
结果,我又继续搅拌了一会,食盐还是慢慢地被溶解了。当我放入第七份时,搅拌了6下,没有溶解,我又搅拌,没有溶解,继续搅拌,还是没有溶解。
怎么的呢,是不是搅拌得不够?于是我仍然继续搅拌,搅拌了差不多两分钟,还是没有溶解。这样,我发现,老师布置给我们的问题我终于解决了,100毫升水能溶解6份食盐,也就是能溶解24克食盐。
第二天,老师问了我们同样的问题,我兴奋地举起手来,自信地回答道:“100毫升水能溶解24克食盐。”老师又问我:“你是怎么知道?”我说:“是实验使我知道的。”
听到这里,老师直夸我,夸我是一个善于动脑筋的好孩子。 听到这里,我心里甜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