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4

1. 初中的古文所有的一词多义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集录 1.安:①怎么 —— (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养 —— (衣食所安) 2.卑:(①低下 —— (非天质之卑) ②身份低微 —— (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②具备 ——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③准备 ——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被:①影响 —— (被于来世) ②同“披”,穿 —— (皆被绮绣) ③被子 ——(唯见布被覆尸) ④盖,覆盖 ——(流血被面) 5.鄙:①边境 ——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②鄙陋,目光短浅 ——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③出身鄙野 ——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毕:①尽 —— (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②全部 —— (群响毕绝《口技》) 7.薄:①迫近,接近 ——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②轻视 ——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③厚度小 —— (薄如钱唇《活板》) 8.策:①马鞭 —— (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鞭打, —— 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记录 ——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④计谋 —— (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①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③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④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⑥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 ②称赞——(先帝称之日能) 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 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②惩罚 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 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 ②拿出——(皆出酒食) 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④产生——(计将安出) 15.辞:①推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次: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昊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当:①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②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③将要——(今当远离) ④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⑤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⑥抵挡——(锐不可当) 19.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②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得: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等: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②敌人——(盖以谤敌《狼》) 23.吊:①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②慰问——(人皆吊之) 24.度:①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②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端: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②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恶:①怎么——(恶能无纪) ②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发:①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②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③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中) ④征发——(发闾左遮戍渔阳) 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⑦伯,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凡:①凡是——(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②总共——(凡三往) 29.方:①方圆——(方七百里) ②长方形——(方以长) ③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分:fēn①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②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③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④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奉:①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②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③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①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②恶,坏——(陟罚臧否) 33.夫:①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③丈夫——(夫鼾声起/罗敷自有夫) ④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①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②搀扶——(出郭相扶将《衣兰词》) 35。拂:①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②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③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福:①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②好事,有福之事——(此何迭不为福乎) 37.富:①富裕——(苟富贵,无相忘) ②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更:①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②进而——(醉。

2. 初中语文文言文(诣和益)的解释

诣 yì

①到……去;前往。《后序》:“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促织》:“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

②拜访。《赤壁之战》:“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益 yì

①同“溢”。水漫出来。《察今》:“澭水暴益。”

②增加,与“损”相对。《出师表》:“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利益;好处。《伶官传序》:“《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④更加;愈加。《滕王阁序》:“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⑤渐渐地。《黔之驴》:“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3. 初中文言文中“所以”的一词多义

“所以”有以下几种意思: 1表示因果关系,常与“因为”连用. 2用此,用来. 3表示“.的原因”. 4表示“.的方法”. 5实在的情由,适宜的举动.例如:1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古义: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而成的名词性词组,解释为“……的原因” 今义:今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2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古义: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3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的原因.今义:因果关系连词) 4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靠他来.今义:略)。

4. 初中所有文言文一词多义 快快快

(按音序排列)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

(“锐不可当”)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30.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

(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J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

5. 初中语文文言文(诣和益)的解释

诣 yì① 到……去;前往。

《 后序》:“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促织》:“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

② 拜访。《赤壁之战》:“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益 yì① 同“溢”。水漫出来。

《察今》:“澭水暴益。”② 增加,与“损”相对。

《出师表》:“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③ 利益;好处。

《伶官传序》:“《书》曰:‘满招损,谦得益。’”④ 更加;愈加。

《滕王阁序》:“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⑤ 渐渐地。

《黔之驴》:“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6. 文言文中的“益”的多种解释

《伶官传序》中有一句“满招损,谦受益”中的益是“(获得的)好处”。

古文观止中的精益求精”的“益”则是“更加”这一义项,,又如《木兰从军》中的“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香远益清。"——宋· 周敦颐《爱莲说》

就是这个意思

黔之驴中的“益习其声”中益是渐渐地意思

《吕氏春秋》中益的意思更是多种多样,1“澴水暴益。”中益同“溢",水漫出来水涨.2“其家必日益,身必日荣矣。”中的益是富裕的意思

有貌愿而益, 有长若不肖。——《庄子》中的益则是骄傲自满的意思

古代还有益甲,益兵,益封,益军,益损,益算,益赋都是增加什么的意思

7. 初中阶段的文言文里 为,益,于,以,效,所以,有哪些意思,分别举

我尽量用你们学过的课文,但是有的意思你没学到迟早要掌握,暂时你可以扔到一边。

为 拼音:wéi为的古汉语意思 wéi ①做;干。《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发明;制造;制作。《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活板。”

③作为;当作。《公输》:“子墨子解带~城,以牒~械。”

④成为;变成。《察今》:“向之寿民,今~殇子矣。”

⑤是。《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一体。”

⑥治;治理。《论积贮疏》:“安天~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⑦写;题。

《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其名。” ⑧以为;认为。

《鸿门宴》:“窃~大王不取也。” ⑨叫做;称做。

《陈涉世家》:“号~张楚。” ⑩对待。

《鸿门宴》:“君王~人不忍。” ⑾算作;算是。

《肴之战》:“秦则无礼,何施之~?” ⑿担任。《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相。”

⒀对付。《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之奈何。”

⒁表示被动。《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宋国笑。”

⒂如果;假如。《战国策?秦策》:“秦~知之,必不救矣。”

⒃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用;用药尾,表示感叹或疑问。《苏武》:“何以汝~见?”《鸿门宴》:“如今人方~刀俎,我~鱼肉。”

益 拼音:yì益的古文解释 yì ①同“溢”。水漫出来。

《察今》:“澭水暴~。” ②增加,与“损”相对。

《出师表》:“至于斟酌损~,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利益;好处。

《伶官传序》:“《书》曰:‘满招损,谦得~。’” ④更加;愈加。

《滕王阁序》:“穷且~坚,不坠青云之志。” ⑤渐渐地。

《黔之驴》:“~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以 拼音:yǐ以的古文解释 yǐ ①用;使用。

《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 ②做。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哉?” ③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美于徐公。”

④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十五城请易璧。”

⑤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⑥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捕蛇独存。”

《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⑦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

《苏武传》:“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⑧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⑨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近,则游者众;险~远,则至者少。”

⑩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入。”

⑾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⑿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⒀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贻之。”

⒁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下,莫不逾侈。”

⒂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

~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 ⒃通“已”。已经。

《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怪之矣。” 效 拼音:xiào效的古文意思 xiào ①模仿;效法。

《诫兄子严敦书》:“吾爱之重之,愿汝曹~之。” ②奉献;献出。

《谏太宗十思疏》:“仁者播其惠,信者~其忠。” ③效验;验证。

《订鬼》:“何以~之?” ④证明。《采草药》:“根色黯恶,此其~也。”

⑤效果。《六国论》:“燕虽小国而后亡,期用兵之~也。”

⑥任务。《出师表》:“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

⑦见效。《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

【效首】被斩首。【效尤】明知有错误而仿效之。

所以1。

.的原因,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 2.所用;用来,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 。

3.原因;缘故,故今具道所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8. 益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益:

1.

(会意。小篆字形。象器皿中有水漫出。从皿,从水。“水”已隶变。本义:“溢”的本字。水漫出)

2.

同本义

益,饶也。——《说文》。按,从水,浮于四,会意。字亦作溢。

3.

引申为水涨

澭水暴益。——《吕氏春秋》

4.

在某些方面增加(如体积、数量、程度等)

损益,盛衰之始也。——《易·杂卦传》

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吕氏春秋·察今》

有所广益。——诸葛亮《出师表》

斟酌损益。

大有所益。——《资治通鉴·汉纪》

5.

又如:增益;延年益寿;益甲(增兵);益兵(增加兵力);益封(增加封邑);益军(益兵);益损(增减;兴革);益算(增加岁数);益赋(增加赋税)

6.

助;补助

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吕氏春秋·贵当》

7.

扩大,加大

民众城小,则益城。——《谷梁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