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假设句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5

1. 古文中用来表示假设的词要例句

若,例句: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肴之战》

当,例句: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而,例句: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冯婉贞》

非,例句:非澹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苟,例句: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赤壁赋》

此外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了,可自己百度。

果、即、讵非、其、如、若、尚、设、所、倘、倘若、倘使、倘或、脱、脱若、脱其、脱误、微、为、向、乡、向使、乡使、向令、向者、信、犹、云、则、自非、自无、当使、或、假、假令、假使、假之、借、令、设令、设使、使、傥、党、抑、则等。

2. 初二语文文言文中“而”表修饰,假设和因果关系的句子有吗

“而”的用法

词性/功能及译法/例句/翻译

连词

表并列关系,一般不译,可译为“又”“和”“与”。/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不译

表承接关系,可译为“然后”“就”,或不译。/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然后

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可是”“却”。/人不知而不愠/却

表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着

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假如”“如果”。/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如果

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野芳发而幽香/因而

不能显示表格,凑合看吧。

3. 在古文中表示假设的连词

当、第、傥、党、令、苟、假、今、其、向、乡、使、设、乃、尚、若、如、自、则、载、即、藉、借、且、所、犹、为、微、云、而。”

杨伯峻的《古汉语虚词》(以下简称《虚词》)列有“当、第、而、非、苟、果、即、讵非、其、如、若、尚、设、所、倘、倘若、倘使、倘或、脱、脱若、脱其、脱误、微、为、向、乡、向使、乡使、向令、向者、信、犹、云、则、自非、自无。何乐士等的《古代汉语虚词能释》(以下简称《通释》)列有“当、当使、而、苟、或、即、假、假令、假使、假之、借、令、如、若,设、设令、设使、使、向使、倘、倘若、傥、党、脱、脱其、微、为、向、乡、抑、则。

4. 在古文中“若”字翻译成“好像,假如,你”时在哪些句子里

你:若,汝也。——《小尔雅》

惟若宁候。——《考工记·梓人》

若则有常。——《仪礼·士昏礼记》

若肯发兵助我乎?——《汉书·匈奴传上》

若不恭命。——《墨子·明鬼下》

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国语·晋语四》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假如: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若反国,将为乱。——《史记·赵世家》

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左传·隐公十一年》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宋·沈括

像: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墨子·尚贤中》

肌肤若 冰雪,绰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

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