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让我看懂了人生,不同的人生态度,不同的人生结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活着》这部小说的写作灵感来自于一首美国名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面对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余华,于是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

他以福贵作为老黑奴在小说中的角色,余华用感人至深的笔墨渲染了福贵的一生。

起初他只是一个纨绔子弟,从他输掉了所有家产开始,他的人生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身边的人一个个相继离去,最后只剩下他一人孤独余生。

在那个社会,家家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然而在面对种种苦难时,小说中不同人物对待生活有着不同的人生态度,春生是一个不想活的人;福贵是一个不想死的人。

然而,这两种人的人生,却有着截然不同结局。

1、 面对苦难,春生是一个不想活的人

福贵被抓去当壮丁时,遇到了一个与他一起共患难的兄弟春生,几年后辗转波折也来到了福贵的家乡,他是此地区的县长。

一次,春生的女人,也就是县小学的校长,因为生孩子大出血,需要输血救治,福贵的儿子有庆积极主动的跑去献血。

但有庆年龄太小,平时又吃不饱,抽血中途就晕了。

当医院通知福贵跑到医院时,有庆已经因为输血过多停止了心跳。

福贵悲痛万分,由悲痛转为愤怒,到处打人。

春生听到这件事情内疚不已,当他知道救自己女人的这个孩子是福贵的儿子的时候,他更加自责和痛惜,但人死不能复生,他想弥补自己的过错,想求得福贵和家珍的原谅,但几次到福贵家都被家珍撵出门外。

这件事在春生的心中一直是一块心结。

后来,城里的文化大革命闹得越来越凶,春生被定为走资派,押着他满街游行,时不时的对他拳打脚踢,而春生也不反抗,躺在地上像一团死肉,任由他们踢打。

春生心中这颗怨恨的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慢慢的长成了大树,以至于最后他已经承受不住这颗大树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几乎崩溃。

福贵看到了想去劝解他,但春生的目光里已没有了往日的光芒,他对人生失去了希望。

直到有一天,春生跑到福贵家跟他告别,说自己受尽折磨,已经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了,不想活了。

福贵和家珍这时已经放下了仇恨。

家珍说:“春生,你记着,你还欠我一条人命,你一定要活下去。”春生答应着默默地离开了。

没过几天,春生还是选择了上吊自杀。

成年人的崩溃也许就在一念之间,它就像枝头的积雪,开始只是慢慢累积,压弯了树枝,直到最后来了一片轻飘飘的雪花,整根树枝便顷刻坍塌。

春生放弃了生命,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没有了活着的意义,种种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对于一个准备放弃生命的人来说,即使全世界都友善的对他,他也会从中找到压他的那根稻草。

正如作者在书中说的:“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漫漫人生中,我们要真正寻找的,应该是面对苦难的态度和走出苦难的决心,而不是消沉下去。

人生中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不管怎样,都要努力的活着,只有活着才能看到希望。

王尔德说:“切莫垂头丧气,即使失去了一切,你还握有未来。”

更何况, 那些悲惨的遭遇,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必修课。

2、 面对苦难,福贵是一个不想死的人

国共战争期间,福贵不幸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壮丁。

他跟着国民党炮队一路向北走,他们过了长江,后来,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到了什么地方。

只看到村子空荡荡,一个人都没有,都逃命去了。

现在,他们也被解放军包围了,没有粮食,只能靠国民党的飞机空投。

然而,被困的这批人天天等待着蒋委员长来援救,可日子一天天过去,援救的消息却一直没有等来。

他们饥寒交迫,炮弹一颗颗从他们身边擦过,不时的会有队伍中的人倒下,半个脑袋被炸没了。

吓得福贵腿一软,也差点倒下。

身边的人一个个相继死去,堆成了山。

福贵每天在这死亡堆里拼命地求得活着的勇气,唯一支撑他活下去的就是家人。

他一想到家中重病的娘,想到家珍和他从结婚开始没过过一天好日子,现在还正独自在家带着两个孩子受苦受累,每天望眼欲穿等着盼着他回家,他就重新鼓起勇气,心中生起了活着的欲望,他要坚强起来,他要活着回去见他们。

他告诉自己不能死,一定不能死。

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他等到了抗战的胜利,解放军团长放了这些被抓来的壮丁,并且给了他们足够的盘缠。

福贵终于可以回家了。

人生很有趣,总是会给你出其不意的惊奇,这种惊奇不都是美好的,也有悲惨和痛苦的。

但不管什么样的人生,都要坚强地面对,你要找到可以支撑你坚强的理由。

《水浒传》中说:“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只有坚持到底的人才能等到拨云见日,云散月明的一天。

因为,奇迹总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3、 不同的人生态度,不同的人生结局

春生和福贵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他们对待人生的态度不同,导致他们最后的命运也不同。

春生内心恐惧,对世界抱有怨言,他认为没有了财富、地位,没有了人们对他的崇敬,他已走投无路,他的人生已经没有生气,不再完整。

最后,他抱着怨恨和遗憾轻生。

没有不完整的人生,只有自己觉得不完整的人生。

而福贵对人生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和坚强的信念。

即使输掉了家产、即使被拉去当了壮丁、即使生活贫穷、家人一个个离去,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生的希望。

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会倍加坚硬。

福贵的内心是坚硬的,他在困苦的生活中不断磨练,并且从不低头。

最后, 他将身上对待活着的这种意志打磨得任何事物都无法将它剥夺去。

福贵最后怀着对家人美好的回忆,与一头老牛相伴余生。

希尔蒂说:“只有在苦难中,才能认识自我。”

春生和福贵面对苦难,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这两种选择代表了不同的人生追求。

春生抱憾而死,而福贵却从来没有抱怨、没有遗憾、没有仇恨,只有对过去生活的平淡回忆。

他向听者叙述着自己的一生,是那样平静,那样坦然。

这正是强大的内心所带给他的平和心态。

这就是人活着的真正意义,不为任何事物而活着,只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c54c98394f9c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