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志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30

1. 文言文家谱记归有光原文翻译

原文: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

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

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

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

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

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冥冥汶汶(mén,污浊之义),将入于禽兽。

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miǎo hū 形容甚少,甚微)。俎豆(zǔdòu祭祀器具)壶觞,鲜或静嘉。

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古人成年礼之仪节)之故,而改将事之期。

出庖下之馂(jùn残羹剩肴),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

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

不可以不思也。思则饥寒而相娱,不思则富贵而相攘。

思则万叶而同室,不思则同母而化为胡越。思不思之间而已矣。

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

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

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翻译:我七八岁的时候,见到家中长辈,就拉着他们的衣服询问先人世代的旧事。

大概因为小时候失去母亲,平时常常不能宽慰自己,对死去的人害怕不能了解他们,对活着的人害怕不能奉养他们,实在是创伤巨大疼痛深重啊。归氏到了我这一世,就一天比一天衰落了。

本族的源头遥远,分支离散,人口众多,人心各异。从我的祖父和叔伯父以外,贪财鄙俗奸诈狠戾的人常常在族人中间夹杂出现。

带领一百人聚居,没有一个知道学习的人。带领十人学习,没有一个知道礼义的人。

(有人)贫困不得志却不知体恤,(有人)顽劣愚钝却不知教导。丧事不互相吊唁,喜事不互相庆贺。

进入家门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走出家门瞒骗自己的父亲兄长。昏暗污浊,就要堕落到禽兽之中了。

平日呼朋携友(宴饮欢会),有时花费上千钱,而岁末祭祀祖先,则锱铢必较。祭祀用的器皿,少有洁净体面的。

族中的孩子媳妇,排成的行列几乎连不起来。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

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我环顾家族的房宅,阅读归氏的旧族谱,感慨叹息流泪说:“唉!这些人难道不是素节翁(归度,大概是归家一个有作为的先人)的后代吗?可是为什么到了这步田地!”父母兄弟是我的至亲。

祖宗是父母的根本。族人有着兄弟的情分。

这些人不可以不挂念啊。挂念则虽然饥饿寒冷却能互相愉悦,不挂念则虽然荣华富贵却互相排斥。

挂念则万代也能共聚一堂,不挂念则同胞兄弟也能变成异族仇敌。(区别)只在于挂念与不挂念而已。

人生在世,当他年少时,兄弟在同一个怀抱里啼哭,吃饱了就互相嬉闹,不知道有彼此之分。长大成家了,那时他们情分就不如以往了。

等到他们有了孩子,那时兄弟相见,已经象堂兄弟相见了。到这时,只怕离开对方不够快,而谁又顾念相聚的艰难?这就是天下的形式势一天天趋向分离的原因了。

我爱护自己的儿子而疏离自己的兄弟,我的儿子也各自顾念自己的儿子,这样互相疏离的危害就会祸及我的儿子,这难道可以说是能爱护自己的儿子吗?我每当侍奉父亲,过年时跟着叔伯兄弟端着酒杯祝寿,看到祖父满头白发,就会暗中自己想到我的叔伯兄弟,他们这么多人只起源于一个祖父而已。如今每当不能和以往的热闹场面一样,总是会自己深深地伤心哀悼。

然而天下的事情,败坏它的都从一个人开始,成就它的也从一个人开始。仁孝的君子能用自身引领天下的人,更何况骨肉亲人之间呢?古人设立宗子(嗣子)的原因,就是要用仁孝之道来要求他。

宗法制度废除后天下就没有世家了。没有世家则孝顺友爱的道义就衰落了,风气习俗轻佻鄙薄日益加重,这都是有原因的。

我学习圣人的学说,通晓六经的大义。虽然过着贫穷节俭的生活,没有被 *** 录用为官,但私下看到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常常在心中怀有难言的忧虑。

然而看到自己的骨肉亲人,满眼的景象都让我感情触动,想要寻求一个聚合宗族的办法,就从族谱开始。因此我想要编写归氏族谱,但不止是编族谱,是想寻求我。

2. 王观守志文言文翻译

目录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创建和修改均免费

详情

王欢安贫乐道

王欢这种求知态度,虽然在当时为人所不解,但是呢,他的这种求知态度是很好的,古人说的手不释卷也就是这样了,这篇文章主要就是表达了一种安贫乐道的精神和对知识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作品名称

《王欢安贫乐道》

作品别名

《王欢守志》

作品出处

「晋书·王欢传」

文学体裁

文言文

解释

【解释】:道:主张,思想。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出自】:《后汉书·杨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示例】:劝人~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

◎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甘于贫困恶劣的环境

原文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shěn)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选自《晋书》)

出处

节选自「晋书·王欢传」

中心思想:人不可无志,只有坚守志向,专心学习,终能成功。

译文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最终成为一位博学的人。

3. “志”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志”在文言文的意思大概有:

1. 志向,意志。 志,意也。——《说文》

2. 本意,心意。 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3. 立志,仰慕 。 罔兮不乐,怅然失志。——《神女赋》

4. .通“帜”。 卫宫设兵张旗志。——《史记·叔孙通传》

5. 记住,记忆。 一经目辄志于心。——《新唐书·褚亮传》

6. 记述,记载。 齐谐》者,志怪者也。——《庄子·逍遥游》。释文:“志,记也。”

7. 记事的书或文章。 风土志;志乘(志书)。

8. 标上记号。 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

9. 通“痣”。 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梁书》

文言文不同的文章里面有不同的意义,要根据语境和上下意思来分析。

4. 心存高远,立志的文言文

*志当存高远。〔三国〕诸葛亮

*有志者,事竟成。〔南朝〕范晔

*男儿事业当志奇。〔三国〕贯休

*君子志于择天下。〔宋〕刘炎

*褴褛衣内可藏志。书摘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汉〕张衡

*志犹学海,业比登山。〔隋〕王通

*志以成道,言以宣志。〔隋〕王通

*立志不坚,终不济事。〔宋〕朱熹

*志比精金,心如坚石。〔明〕冯梦龙

*一思尚存,此志不懈。〔明〕胡居仁

*丈夫之志,能屈能伸。〔清〕程允升

*志在林泉,胸怀廊庙。琮琼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移志。〔汉〕桓宽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曹植

*燕雀戏藩柴,安知鸿鹄游?〔三国〕曹植

*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唐〕邵谒

*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唐〕李隆基

*骐骥筋力成,志在万里外。〔唐〕李白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秋。〔唐〕李白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唐〕杜甫

*浩荡入溟阔,志泰心超然。〔唐〕白居易

*怜君头早白,其志竟不衰。〔唐〕白居易

*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锋芒。〔唐〕孟郊

*男儿出门志,不独为谋身。〔唐〕杜荀鹤

*有志诚可乐,及时宜自强。〔宋〕欧阳修

*男儿千年志,吾生未有涯。〔宋〕文天祥

*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元〕万松老人

*慷慨丈夫志;铁石豪杰心。《格言对联》

5. 文言文中“志”的所有解释

名〉1. (形声。

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

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2. 同本义 [will] 志,意也。

——《说文》志,德义之府也。——《国语·晋语》夫志,气之帅也。

——《孟子》在心为志。——《毛诗序》思虑为志。

——《春秋·说题辞》志者,臧也。——《荀子·解蔽》志者,欲之使也。

——《鬼谷子·阴府》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父在观其志。

——《论语·学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汉书·班超传》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

——唐· 韩愈《县斋有怀》3. 又如:志志诚诚(真心实意);志局(意志和器量);志干(意志坚强);志意(意志);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志向与才分);志虑(志向思虑);志抱(志向和抱负);志尚(志向;理想);志况(志趣);志好(志趣好尚);志略(志气谋略);志局(志气器量);志介(志气和节操);志高气扬(志气高昂而自得)4. 记事的文章 [record;annals]。如:风土志;志乘(志书)5. 心情 [frame of mind] 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6. 又如:志情(心情);志意(志愿;思想;精神);志识(思想意识;见解);志度(气度);志思(情志,怀抱)7. 神志 [consciousness] 罔兮不乐,怅然失志。——《神女赋》8. 通“帜”。

旗帜 [flag] 卫宫设兵张旗志。——《史记·叔孙通传》沛公以周昌为职志。

——《史记·张丞相传》。索隐:“志,旗帜也。”

不用麾志,举矛为行伍。——《华阳国志》9. 皮肤上生的班痕。

后作“痣” [nevus] 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梁书》〈动〉1. 有志;立志;专心 [devote]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论语·为政》2. 又如:志于学(专心求学);志道(有志于道);志古(笃信古道)3. 记着 [keep in mind] 疆志而用命。——《国语·晋语七》一经目辄志于心。

——《新唐书·褚亮传》博闻强志。(知识广博,记诵的事多。

闻,学识。强,同“强”。

志,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4. 又如:永志不忘5. 向慕 [admire] 老生惜岁月,烈士志功名。

——陆游《感秋》6. 记载,记录 [record] 《齐谐》者,志怪者也。——《庄子·逍遥游》。

释文:“志,记也。” 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

——《周礼·春官·保章氏》就是张华的《博物志》,也不过志其一二。——《醒世恒言》7. 又如:志书(记事的书);志乘(记载历史的书);杂志8. 叙述 [narrate] 汝将行,盍志而子美德乎?——《荀子·尧问》〈动〉1. (形声。

言形志声。本义:记忆)2. 同本义 [remember;recall] 志,记志也。

——《说文新附》志,记也。——《字诂》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

——《新唐书》3. 又如:志而不忘(牢记心中,永远不会忘怀)4. 记录 [take notes;record] 太古之事灭矣,孰志之哉?——《列子》5. 又如:志异(记载奇异之事);志怪(记载怪异之事);志记(史书中的志和记)6. 做记号 [mark]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晋· 陶潜《桃花源记》7. 又 寻向所志。

〈名〉1. 标记;记号 [sign;mark] 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2. 又如:志桩(刻有尺度的木桩)3. 记事的文章或书籍 [record]。

如:墓志;地方志;志表(墓表);志铭(墓志名)。

6. 祖逖弘志文言文翻译

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睡一处,半夜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就与刘琨一起起床舞剑。 等到渡江的时候,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事顾问。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于是让戎狄趁虚而入,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沦陷区的人民已遭到残害,人人想着奋起反抗,大王您如果能够任命将领,派出军队,使像我祖逖这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听到消息就起来响应的人!” 司马睿向来没有北伐的志向,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铠甲武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招募士兵。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驱赶戎狄肃清中原而再渡江南,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驻扎在淮阴,起炉炼铁,铸造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7. 鸿鹄之志文言文翻译

原文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译文 陈涉年轻时曾经跟别人一起受雇佣给富人家种地。有一天,他放下农活到田埂上休息,对秦王朝肆无忌惮的征调劳役、不断加重对老百姓的压迫和剥削的社会现实忿恨不平,就决心摆脱压迫和剥削,改变目前的社会地位,并对他的同伴们说:“假如将来我们中间有谁发家富贵了,可不能相互忘记啊。”

同伴们讥笑他:“你受雇给人家种地,怎么能发家富贵呢?”陈涉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唉,燕雀哪里会懂得鸿鹄的凌云壮志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