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环境描写的几点认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30
环境是小说人物活动的舞台,性格成长发展的土壤,它是烘托人物的重要手段。环境描写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长篇小说、中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基本上没有不写环境的,恰如其分的环境描写,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什么样的场合应该有什么样的环境描写,不恰当的环境描写只会破坏作品的完整性。笔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于小说中环境描写有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点——环境描写要表现出典型。

小说中环境描写如果是反映了一定的时代及潮流,就是典型的。比如鲁迅的《阿Q正传》,大师笔下的愚昧落后的未庄,正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映像。比如茅盾的《春蚕》,深刻反映了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真实社会,由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买办资本严重倾吞民族工业,加之国民党的统治腐败,造成了春蚕丰收,蚕农破产的畸形、矛盾的社会现象。再比如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羊脂球》,作家虽然写得是一辆马车载着各种人物,但是,这些人物正是各阶层的群像代表,它反映了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缩影。阅读过以上的作品,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环境描写很好地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的态势及潮流,它是典型的。

第二点——环境描写要表现出协调。

环境描写是密切联系着小说人物的思想和行动的,它服务于人物的描写。所以,环境描写应与人物的形象协调一致。比如孙犁的《荷花淀》,白洋淀那“苇子的长城”,那“洁白的雪地”,那“一片银白的世界”等等,白描勾勒了水乡美丽的自然环境。这些,对于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配合辅助作用。比如老舍的《月牙儿》,月牙儿象征着女主人公的命运,作品以月牙儿的自然环境,深刻展现出主人公的凄惨生活,揭示了社会底层之中妇女生活的困境以及社会对当时女性的态度。再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等人物居住大观园,个人的住所环境与人物性格相协调。所以,环境描写是为人物服务的,离开了表现人物,环境描写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点缀。笔者也注意到一些小说(可能是初写者的作品),小说开头描写一段环境,然后进入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情节。但是,开头的环境描写与人物和情节没有一点联系。这样的环境描写就失去了意义。笔者还注意到,环境描写是要用作品中人物的眼睛去观察、去感受、去分析。如果是以作者的角度去观察、去感受、去分析,这样的环境描写是不能与人物的身份、思想、言行和性格相协调的。

第三点——环境描写要表现出独特。

优秀的中外小说在环境描写上往往都是独特的。作家在典型的环境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作品不仅可读性增强,而且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比如鲁迅小说《故乡》、《社戏》中描写的江南水乡;沈从文《边城》中描写的湘西山水;老舍《骆驼祥子》中的北平风俗人情等等,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上述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既是独特的,又是地方风俗,不难看出,艺术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