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7-25
淮海战役: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在影片《大决战·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将领们在得知徐州“剿总”司令官由刘峙担任时,纷纷表达了对这一决定的失望。他们认为,徐州作为南京的门户,至少应该由一位能力较强的将领守卫,而刘峙在国民党军中的绰号是“福将”,显然不被看好。
为确保徐州的安全,蒋介石调集济南战役后的剩余兵力,共计约60万人,分布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和津浦两条铁路线上,意图阻止我军的南进步伐。毛泽东针对这一形势,提出了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要求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分别执行三个阶段的任务。
随着敌情的变化,中央军委决定由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这样,参战的我军部队总计达到60多万人。
辽沈战役结束后,蒋介石决定将刘峙集团主力收缩到津浦铁路徐(州)蚌(埠)段两侧守备。这一计划旨在以徐蚌段为轴心,部署各机动兵团,形成攻势防御,必要时退至淮南,确保南京。
淮海战役总前委成立,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按照计划发起夜间攻势,发现敌人正在收缩,立即转为追击。在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张克侠、何基沣(均为中共地下党员)的带领下,国民党官兵起义,为我军进攻徐州“剿总”部队打开了通道。
中央军委根据战场形势变化,决定全歼敌刘峙集团于徐州地区。中原野战军攻占宿县,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党中央考虑到这场战役的重要性,组成了淮海战役总前委。
我军对敌第七兵团发起猛攻,全歼该兵团,敌兵团司令黄百韬自杀。敌第七兵团被歼后,蒋介石一面命令刘峙再次北援,一面令杜聿明率军南下,试图解黄维第十二兵团之围。
毛泽东早已预料到这一行动,指示华东野战军做好准备。杜聿明集团在永城方向逃窜时被我军包围。敌第十六兵团自行突围,被我军消灭。我军同时包围了敌两个集团,而蚌埠之敌仍在试图北上救援。
总前委采取了“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的战术,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一部阻击由蚌埠北援之敌,另一部为总预备队。我军对敌第十二兵团发起总攻,全歼该敌,生俘黄维。
敌军北援受阻,得知第十二兵团被歼后,连夜逃回蚌埠。此时,平津战役已展开,中央宽败军委决定暂缓攻击杜聿明集团,全军进行战场休整,并对敌军开展政治攻势。
毛泽东撰写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但杜聿明等人拒绝投降。我军遂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全歼该敌,生俘杜聿明。淮海战役就此结束。
淮海战役期间,国民党军投入7个兵团、两个绥靖区,34个军,86个师,共约80万人,出动飞机2957架次。这场战役的失利,使蒋介石在南线的精锐主力损失殆尽,尤其是嫡系部队中的骨干。
淮河以北完全被解放,淮南大部也为解放军所控制,江北只剩一个重要城市安庆在国民党军控制下,解放军已直逼长江,下一步攻击矛头直指蒋介石统治的核心地区。
辽沈、淮海战役后,国民党军五大战略集团中,最强大的战略集团徐州集团和东北集团已不复存在,华北集团也危在旦夕,尚存的华中、西安两大集团,在解放军的不断打击下,也受到很大削弱。
淮海战役的意义正如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中所说:“现在,人民解放军无论在数量上士气上和装备上均优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至此,中国人民才开始吐了一口气。”
当淮海战役胜利的喜讯传到莫斯科后,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惊叹道:“60万胜80万,这不仅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