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商家靠母亲节敛财,这样会使母亲节变味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5-12

      没有营销,母亲节的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这不是危言耸听。在中国,母亲节就同情人节圣诞节一样,是舶来品。而舶来品在中国立足的一大根基,就在于商场的营销。只是母亲节的营销卖点是近几年被开发地比较多,而情人节和圣诞节,则几乎和营销是同步到来的,甚至是营销带来了圣诞和情人节都不为过。


       卖玫瑰让人想到情人就要来到了,圣诞树在商场里陈列,哦,圣诞快来了。本身带着浓厚商品性倾向的圣诞和情人节,是节日营销的典范,而母亲节,大有成为节日营销第三巨头的可能。


       母亲节就是母亲节,如同开头所说的,我个人觉得营销反而是让母亲节得到了更好的存在。当我们在母亲节谈钱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谈感情。




       因为在那一天你多舍得为你的妈妈花钱,其实一定程度上,是代表着你对她的重视的。日益繁忙的现代白领阶层,少有能够闲暇的时辰,越来越多的前往大城市发展的年轻人,日常与父母都略显疏离。

而母亲节的时间以及是配以各种营销活动,恰好能够起到重温亲情的作用。在现代,商品刺激,各种营销活动刺激,往往是最能够夺人眼球的事物。营销依据这一点,正起着刺激人们对于母亲节的敏感点的效果。


       康乃馨,家庭合照这些新生的营销卖点不无促进母子母女关系更加亲密的效果。至于商场网店对于母亲节的折扣更是直截而有效,直截地刺激了子女为母亲购买衣裳食品以表达心意的情绪冲动。


       这些情绪、意愿上的强化与刺激,与商家在母亲节的营销关联极大。如若没有这些折扣或是营销,或许很多人是缺乏购买冲动的,甚至是忽略。正是这些营销活动,提醒了为人子女的孝心表达需要。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只要营销活动能够适度,不至于本末倒置,那么我相信营销对于母亲节而言,有益无害。更不会让母亲节变味,成为一场以孝心做噱头的购物节。相反,应是一场以孝心表达为动机与目的的促销。


第2个回答  2017-05-09

母亲节本身就是针对母亲的一个节日,为什么会因为商家的行为而改变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无关风月罢了~
只不过借着这个节日大肆的宣传一番,顺便提高一下销量神马的,其实这样看来也是好事不是吗?就像双十一和双十二已经固定成为购物的日子了,类似于以前的赶集,只不过这个赶集的途径从现实放到了网上,并且逐渐趋于低龄化~
但是母亲节与这两个节日还是有所不同的,双十一本来不是规定的节日,只不过因为”11.11“非常形似”光棍“所以才因此获称,没有其实际的意义,而且还有一大部分都是因为马爸爸所引起的,所以要是购物让大家不舒心了,肯定就会让这个原本因为购物产生的节日而闹不愉快,比如什么”伪降价“”以次充好“”真假混卖“的问题都会让消费者不高兴。


那么母亲节则是以表达对母亲的爱为主的,并非是纯粹为了购物,所以商家的行为或许是噱头,或许又是锦上添花,反正对咱们的老妈又没有什么影响不是吗?
那么不妨你就选择一些好的东西,妈妈喜欢的东西买卖,图个热闹,有时候还能够捡到一些大额的优惠券,何乐不为呢?
只要我们怀抱着爱意去过这个节日,好好对待妈妈,表达一些自己对她的养育之情,这个节日的意义也就被填满了,自然也就不会因为其他外界的东西而改变啦。
所以母亲节还有一只手能够数的过来的日子就到了,你准备好了给你的妈妈说些什么,送些什么了吗?

第3个回答  2017-05-09
现在多数商家把赚钱的方向对准了孩子、妇女以及老人,因为现在很多家长愿意为孩子投资,希望他们受到更多的教育,丈夫愿意为自己心爱的妻子购买喜欢的衣物,女人呢是冲动型动物很容易冲动购物,如果是老人,那么就这就体现到了儿女对父母的孝心,以及老人对各种养生品的依赖,那么,商家是不愿意在一个母亲节错过这么一个赚钱的机会,总会在这样的节日中大肆敛财,有人在想这样是否会使母亲节变质,对此我有自己的几点看法。

        首先,我认为这是一个使母亲节变质的催化剂,很多年轻人都在想你既然给不了父母更多的陪伴,那就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但我们大错特错了,父母亲想要的并不是物质,而是子女对他们的关心,给予他们的陪伴。
        其次,个人觉得,用物质代替陪伴是一种不可取的方法,是一种对父母的敷衍,这不是一种爱,感觉像是把父母当成了一种任务,我想问问这类人,既然自己都不愿自己被其他人敷衍,推己及人,父母他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最后,我认为商家利用母亲节进行大肆敛财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就漫天要价有关父母所需的物品,这是一种推动母亲节变质的催化剂,它改变了母亲节原有的意义,让爱变成了一种任务,使得年轻人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做任务,连爱父母都是一种任务,那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爱父母要发自内心,我们要多去陪陪父母,要给予父母更多的关爱,不要把这份爱当成一种任务,让每个母亲节都更有意义。
第4个回答  2017-05-09

对商家来说,母亲节是一个很好的促销噱头;广告营销扩大市场,是近年来母亲节越来越火的原因之一。各种营销方式层出不穷。



比如这样的广告词:“母爱深似爱,儿女怎表达?珠宝送妈妈,美丽又奢华。与母爱一起闪耀。母爱珍宝,更应珍惜。母亲节珍珠,增色母亲节。”或者这样的:“献给母亲节的礼物,找回漂亮母亲,与母亲一起约会,送给母亲一份漂亮的礼物。”

当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我们会有更高的情感需求。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得到科学的解释。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

通俗理解: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近年来对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讨论以及“父母不需要考试就可以生孩子”的讨论,都反映了网友对“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希望父母多些陪伴;以及“尊重的需要”,希望父母尊重自己,对自己作出好的评价,鼓励和表扬自己。

母亲节的商品的促销,珠宝化妆品等商品的热卖,从一个方面表明了子女对母亲的关爱。虽然有些的确是受到商家营销的影响,有攀比和虚荣的成分作祟,但是我们向父母表达爱的需求同时也是真切存在的。我们需要在情感上得到互动,也希望通过在母亲节送母亲礼物的方式来获得父母以及其他人的认可、尊重和高度评价。

母亲节向母亲表示关爱是对的,只是方式不仅仅有购物一种。只要本心是对的,母亲节就不会变味。

第5个回答  2017-05-10

有时候我会觉得,如果是男孩子,那么他的妈妈可能就失去了过母亲节的幸福,当然,这种幸福也是因人而异。有些家长会比较看重母亲节等节日,而对有些家长来说,这些终归是有些虚无缥缈的,他们并不注重这种形式,也并不一定要儿女在母亲节表孝心,特别是如果母亲节商家炒作,诸如像情人节价格暴涨的玫瑰花一样,康乃馨的价格也或多或少会在母亲节出现一定的涨幅。当然,相比情人节就温和多了。毕竟,很少会有女生原谅男生因为价格原因拒绝在情人节送花,而大多数母亲则会因为价格因素,而劝阻子女在母亲节送花。

 

然而,趋利本就是商人的本性,对于绝大部分商家来说,母亲节他们不是感动于消费者群体所表现出的孝心,而更多是发现这是一个商机。眼睁睁看着商机不抓住,试问天下有这样“傻白甜”的商家吗?

 

不过,抓住商机提高营业额,跟利用母亲节敛财则是两回事。前者是一种正当的商业行为,而后者则相当于“发战争财”。当然,因为前文分析的原因,这个契机相对能够提供的商机总相对比较“脆弱”。虽然绝大部分消费者对于商家在母亲节“乘火打劫”的行为已经是见怪不怪了,但吐槽之声绝对没有断过,消费者最多的也只能是无奈接受,或者直接放弃。

而与敛财行为相对应是,超市、商场等则会在母亲节搞一些促销活动,以“致敬”母亲节。虽然从本事上来说,这也是商家提高其营业额的手段,但这显然是一种更为合理的商业行为,也应该成为更多商家的选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