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胡适为了曹诚英,要和妻子离婚,妻子大怒:我先杀了孩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5
1917年底的一天,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在安徽省绩溪县上庄村举行。新郎戴着黑呢礼帽,足登黑色皮鞋,身穿西装礼服,显得十分精神,他就是北京大学教授、“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胡适。

胡适是趁着寒假回家完婚的,他的这桩婚姻是典型的包办婚姻,妻子名叫江冬秀,是个没有文化的小脚女人,胡家和江家在胡适14岁那年就定了亲。尽管胡适一直对这桩婚事很不满,曾多次表示要退婚,但母亲坚决不同意,胡适是个大孝子,最终也只能屈服了。

婚礼这天,胡适的兴致并不高,就在此时,一位俏丽的少女吸引了他的注意,她是这场婚礼的伴娘曹诚英,长得“明眸泛秋水,红颜胜山樱”,着实有些喧宾夺主之感。胡适一问,才知道曹诚英的姐姐嫁给了自己的哥哥,她和自己也算是亲戚了。

婚礼上的短暂接触,让胡适对曹诚英印象深刻。曹诚英也很景仰这位大名鼎鼎的新文化运动领袖和年轻的北大教授,两人的关系进展很快,开始以“表兄妹”相称。寒假结束后,胡适要回北京了,曹诚英大胆向他索要了通信地址,称自己“在学习上遇到问题,就向你请教”。

胡适回到北京后,曹诚英果然经常给他写信,有一次她在信中提到“最好从北京带些菊花种子来”,胡适便记在心上,后来回老家时当真带了来,这让曹诚英十分感激,两人的通信也更加频繁了。

1918年,曹诚英被家里包办,嫁给了邻村财主之子胡冠英。曹诚英对这桩婚事极为不满,为了挣脱家庭的束缚,她在1920年考入杭州的浙江女子师范学校就读。1922年,因曹诚英婚后一直没有生下孩子,胡冠英便娶了一个小老婆。曹诚英和丈夫的关系本来就不好,对此更是坚决不能容忍,1923年,两人正式离婚。

而胡适在婚后过得也并不幸福。江冬秀不仅没有文化,根本无法和胡适交流,而且为人十分强势,对胡适提出了戒酒、晚上必须按时回家等诸多要求,胡适对此感到十分郁闷。

1920年,胡适写了一首《我们的双生日(赠冬秀)》的诗:

对此夏志清曾评价说:“这虽是首幽默诗,我们也看得出二人婚后精神上毫无默契。”

1923年夏天,胡适因为身体不好,向北大请了长假,来到杭州休养。当时曹诚英正值暑假,便经常来看望胡适,两人都是在婚姻上失意的人,而且早就相互仰慕,他们很快便热恋了起来。于是胡适租下了杭州南山烟霞洞的两间房子,和曹诚英过上了神仙眷侣的生活。

在曹诚英的照料下,胡适的身体很快恢复了 健康 。在这段日子里,胡适为曹诚英写下了大量的诗歌,其中有一首叫《怨歌》的诗是这么写的:

曹诚英自己也承认,这首诗就是胡适为她写的,她曾对好友汪静之说:“我们从小相好到如今,可是没有爱的缘分。过去我为我丈夫守节,今后我将为胡适之(胡适字适之)守节了。”

对胡适和曹诚英的恋情,远在北京的江冬秀并没有一点察觉,虽然她也知道两人住在一起,但她以为曹诚英不过是帮胡适料理一些家务而已,她还给胡适写信说:

有一次,徐志摩来杭州探望胡适,他见胡适气色很好,便高兴地说:“适之是转老还童的了,可喜!”

胡适便向徐志摩坦白了自己和曹诚英的恋情,他问徐志摩:“我这样做,是不是有些冒险?”徐志摩对此十分支持,他劝胡适尽早回去和妻子摊牌。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胡适和曹诚英同居了几个月后,终于到了离别的时候。此时曹诚英已经怀孕了,临别之际,胡适又专门写了一首《别赋》:

1924年春天,胡适回到北京后,终于鼓起勇气,向江冬秀坦白了自己和曹诚英的事,并要求离婚。

江冬秀听后勃然大怒,她从厨房拿出一把菜刀,举过头顶,高声嚷道:“好你个胡适,要离婚可以,但是我要先把咱们的两个孩子杀掉。你既然不想要我了,我和你生的孩子你也别想要了!”说完以后,她便去抓孩子,把孩子吓得满院子跑。胡适也吓得面如土色,再也不敢提离婚了。

几天以后,胡适的朋友石原皋前来拜访,江冬秀对他说起了胡适要和她离婚的事,她一边哭一边嚷:“想当年我在安徽老家苦苦等了12年,才和他正式结婚,现在又为他生儿育女,他却嫌弃我人老珠黄,想另寻新欢,哼!只要我不死,他休想!”

江冬秀越说越气,最后竟然随手拿了一把裁纸刀要向胡适掷去,多亏被石原皋劝住,才没有酿成家庭血案。

事已至此,胡适只好给曹诚英写了两句诗:“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曹诚英也知道和胡适的结合已不可能,她忍痛打掉了孩子,结束了这段无果的恋情。

1925年,曹诚英从女师毕业,她本想报考自己一直向往的北京大学,但她怕给胡适添麻烦,引起江冬秀的妒恨,最终选择了退却。她给胡适写了一封信:

1926年,在胡适的介绍下,曹诚英以特别生的资格进入南京东南大学农艺系就读,她想走胡适当年学农的未竟之路。胡适希望她忘掉自己,重新开始自己的感情生活。但曹诚英仍心系梦萦着胡适,并常把自己的感情用诗或书信传递给他。

1934年,曹诚英赴美留学,她进入胡适的母校康奈尔大学学习,选读的是农学院,专攻棉花育种遗传。胡适特意给自己在美国的前女友韦莲司写信,托他照顾曹诚英:

1937年,曹诚英在获得康乃尔大学农学院遗传育种硕士学位后回国,先后在安徽大学、四川大学、国立编译馆任教,成为了中国农学界的第一位女教授。

曹诚英回国后,朋友们先后帮她介绍了两三位男友,希望她能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其中有一位姓曾的美国留学生,比曹诚英小10余岁,两人相处很好,很快就订了婚。

但订婚后不久,曾家却突然变卦。原来曾某有一位亲戚和江冬秀的关系很好,有一次他偶然向江冬秀打听曹诚英的情况,江冬秀一直对曹诚英怀恨在心,于是像同竹筒倒豆子一样把曹诚英的往事全部说了出来,她还添油加醋,大骂曹诚英为勾引胡适的“狐狸精”。曾某听说这些事后,马上选择了退婚。

曹诚英遭到这个重大打击后,对人生心灰意冷,于是只身上了峨嵋山,决意出家当尼姑。曹诚英的哥哥曹诚克闻讯后,连夜追上山去,硬是将她背下山来,安置在重庆乡间养病。但曹诚英人在山下,心却不忘空门,仍然准备找机会出家。

此时任驻美大使的胡适,从曹诚英的同学吴素萱那里得知她的近况,马上给她写了一封信,并附200美元。曹诚英收到信后,精神大振,马上打消了再度出家的念头,身体也逐渐恢复了 健康 ,此后她来到上海,担任复旦大学农学院教授。

1949年初春,胡适受命去美国乞求外援。2月16日,亚东图书馆主办人汪孟邹在上海大新酒楼设宴欢送胡适,邀请了一些安徽同乡作陪。胡适把汪孟邹的侄女汪协如叫到一边,轻声对她说:“请你给佩声打个电话,约她过来吃饭。”

没过多久,曹诚英就到了,她关切地对胡适说:“穈哥(胡适曾用名‘嗣穈’),你留下吧,不要跟蒋介石跑了!”

胡适只是笑了笑,并没有正面作答。

因为曹诚英第二天有课,她便提前退席,并在离开前拿出一个戒指、一点美元交给汪协如说:“穈哥没有钱,请你转交给他。”

散席以后,汪协如把戒指和钱转交给了胡适,胡适马上写了一封信,托汪协如转交给曹诚英。汪协如见信没有封口,便问道:“为什么不封口?”

胡适回答:“托熟人带信,用不着封口。”

这便是胡适和曹诚英最后一次见面。此后胡适去往台湾,而曹诚英留在了大陆。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复旦大学农学院调往东北,组建沈阳农学院。这年9月,曹诚英随复旦600余名师生告别上海,前往东北。在沈阳,她专心从事马铃薯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成功培育出了高产的马铃薯新品种。1956年,曹诚英被选为沈阳市政协委员,1958年,她正式退休。

晚年的曹诚英回到了绩溪旺川村老家,她一直念念不忘胡适的老家上庄村。上庄村口有座石拱桥,叫杨林桥,是当年胡适出资建造的。曹诚英晚年自己省吃俭用,攒下1000多元,把这座桥修复了。从此以后,这里的“小桥流水人家”就名副其实了。

1973年,曹诚英因患肺癌在上海逝世,享年71岁。临终前她留下遗嘱:自己死后要葬在杨林桥边的那条公路旁,因为那是胡适回家的必经之路。

绩溪的乡亲们明白曹诚英的意思,他们照办了。现在只要去上庄村参观胡适故居的游人在路过这条公路时,大多会下车,然后朝这座竖有“曹诚英先生之墓”墓碑的荒草孤坟默默致礼。

呜呼,要是胡适能够魂归故里,一定会先在这里和曹诚英相会!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