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营镇区划沿革

如题所述

大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当时被设立为镇。1949年,大营区划设立,随后在1985年转变为人民公社。然而,1961年的变动又将它改回了区,那时它管辖着张汴、温塘、郭家、峪里和大营五个公社。1962年,这些公社合并为一个更大的行政实体,同时从原来区域划出一部分,成立了新的行政结构。1984年,随着政策的调整,大营由公社转为了乡,到了1995年,乡级建制被撤销,再次设立为镇。


当时的乡下,大营镇包括了大营、温塘、黄村、城村、官庄、吕家崖、五原、峪里、辛店、兀家洼、寺古洼和南曲等12个行政村,以及252个村民小组,总计10123户,4232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2435人。人口密度达到了每平方公里509人,人均土地面积为3.09亩,人均耕地面积则为1.23亩。然而,到了2006年,黄村、官庄、五原和南曲四个行政村被划出,大营镇的行政区域相应地缩减,剩下的有大营、温塘、辛店、城村、吕家崖、峪里和兀家洼、寺古洼8个行政村,共172个村民小组,6766户,26238人。土地总面积为76390亩,耕地总面积减至23017亩。


在2007年,大营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880元,这显示了该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的进步。随着时代的变迁,大营镇的区划调整反映了其不断的发展与变迁历程。
扩展资料

大营镇为一地名,在我国广东省、河北省、河南省、云南省和安徽省等多地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