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历史不忍细读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2-09

历史真的不忍细读!

经常在读史的过程当中感觉到心酸、恐惧,甚至崩溃。

伟大人物形象在心中的颠覆。

幼时了解的历史,如伟大人物唐太宗,文治武功,丰功伟绩。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我心中留存的印象,简直就是完美的象征。

及至后来读至玄武门之变,得知唐太宗杀死了兄弟,夺取了皇位,纳弟媳为妃。

唐太宗在我心中的完美形象,完全破坏。权力的争夺过程,都是伴随着流血牺牲。伟人也是人,不是神,是人就有七情六欲。

邪恶形象原来也不是一无是处。

隋炀帝,一直是横征暴敛,骄奢淫欲的代表,是人人唾弃的对象。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隋炀帝开运河,千名女子拉纤,扬州看琼花,极尽奢靡。

深究之下,隋炀帝开凿运河,疏通水道,贯穿南北,对后世的繁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科举制,为后世开创了选拔人才的通道,使寒门子弟有机会获得阶层的跨越。这些都是百年,乃至千年的功勋。

隋杨帝其人,只注重个人理想和抱负的实现,从来不顾及民间疾苦。百世功业在当时,却只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炀帝不但不缓和矛盾,反而采取高压政策。最终官逼民反,葬送了隋朝。自己也落下了一个末代暴君的形象。

历史都是人书写的,在人民群众中的口碑太差,隋炀帝遂成了一个反面形象。

民生是摆在第一位的东西。任何一个政权,人民的幸福指数最为重要。没有人民群众为基础,最终总是要失败的。

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

《资治通鉴》记载,蒙毅奉秦始皇之名,给犯罪的赵高量刑,继而得罪了赵高。赵高为了一己私利,联合丞相李斯,假传遗诏,诛杀秦长子扶苏和蒙氏兄弟,立胡亥为太子。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

似此种小人得志坏事的例子,古往今来,多如牛毛。每每读到这些事例时,未免心惊胆战,脊背上不停的冒冷汗。人性都是逐利的,大公无私的人,古今少之。不怕小人没本事,就怕小人有能力。

好好的时代,因为一些人的私利,就这样改变了。

成就越高的臣子,善终者越少。

商鞅变法,奠定了秦国崛起的基础,他的很多举措,甚至一直使用到今天。他的结局却相当凄惨,死无完尸。秦国战神白起,汉朝军事天才韩信……皆不得善终,让人扼腕叹息。

反思这些事件,有成就者大都有个性。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卧榻之侧岂容酣睡。树大招风,多大的成就,就有多少人羡慕妒忌恨。功成名就之时,也就是最危险的时刻。

冤假错案时时发生。

明朱元璋时期的南北榜案就是一彻头彻尾的冤案。

当年会试发榜,51名贡生全部南生,引起北生不满。朱元璋为了稳定南北局势,不惜制造冤案,涉案人员除主考刘三吾流放,皆处死刑。又增添北榜,所有贡生皆为北人。但的确北榜第一名也比不过南榜最后一名。

历史的进步总是要牺牲无数的先烈为代价。我想大概现在高考招生,按省分配名额,就是考虑各省市,各地区教育水平,教育资源之不平衡。这里应该有刘三吾老先生他们的功劳吧。

又有多少君王为了平衡各个集团的利益。不得不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

不管时代怎么变,最苦的还是底层的老百姓。史料,大部分记载的都是各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大事记。鲜有提及老百姓的疾苦。但是字里行间还是能够感受到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雄才大略的君主,往往常年征战,消耗国力,老百姓生活极苦。功劳都是统治者们的,牺牲的大部分都是老百姓。重文轻武,军事力量较弱的年代(如宋朝)。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却免不得又受外敌的入侵。

第2个回答  2020-12-09
因为历史如果细读太过庞大,而且会发现历史由胜利者书写这一事实。在历史中无数的争斗背负着善与恶。而对历史仔细的考究你会发现原来喜爱的历史人物,背后却是肮脏不堪的。
第3个回答  2020-12-11
因为历史都记载的很粗略,但是倘若你去细细研读的话,你会发现有许多的漏洞。
第4个回答  2020-12-11
历史不忍细读,那是因为历史是一部悲欢离合的血泪史,读着读着就会感慨万千,就会流泪。
第5个回答  2020-12-12
小时候接受的教育认知,曹操简直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然而后来看的书越来越多,越来越发现,曹操没有那么坏,还渐渐的佩服和喜欢上了曹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