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识字”为目的的“识字”都是耍流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孩子一到中班下学期,孩子还是“大字不识”,而班里有的小朋友早已识字过千,这个时候,很多家长就开始着急了!祭出字卡、识字书、识字APP等!别人有的我们也不能缺!从母慈子孝鸡到鸡飞狗跳,鸡到天崩地裂,鸡到海枯石烂也不肯放弃!对此……我只能说佩服!

学龄前识字的好处自不必说,能自己读题、能自己读书,尽早解放老母亲的嗓子。但是,为了识字而磨灭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得不偿失。在识字过程中保住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又能培养语文学习的语感。

说到“语感”,随便插入几句,不止是英语需要语感,语文也需要语感,为什么有人写个高考作文都跟写诗一样,读起来朗朗上口,而有人却写的像极了流水账?这就是语感,有了语感,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不知不觉就押韵了。

那么如何在又能培养孩子语感,又能保护孩子的识字兴趣、阅读兴趣的前提下“鸡”识字呢?

【一】三岁左右,完全可以“不教”,以大量的的亲子阅读绘本为主,最多指读一下绘本里的大字、绘本的名称、绘者等信息。记住,阅读永远是前提!

【二】生活中教:①路牌、广告牌、超市的各种产品(尤其是零食,认得贼快)②家里的东西上贴上汉字,比如电视机旁边贴“电视机”,冰箱上贴个“冰箱”等等(某群友提供)

【三】诵读儿歌童谣,因其朗朗上口深受孩子喜欢,读的过程可以指读(大人指就可以),一来培养了语感,二来会让孩子在海量的儿歌童谣中不知不觉认识了不少字(亲测有效)。参考书系:三字童谣、日有所诵幼儿版、百岁童谣等等。我家读过《三字童谣》《晨诵暮读》《俗语儿歌》《日有所诵》,其实日有所诵流传最广,但是字迹不清晰,排版也不够清爽,内容鱼龙混杂,我们也只是挑选了朗朗上口的一部分。计划晨诵暮读读完之后读读童诗。

实际操作方法:我先给孩子读3-5遍,孩子基本能背诵出来,因为内容本身就是很简单的,也许不需要3-5遍,两遍孩子就能无压力地完成背诵,读的过程让孩子用手指指着,然后让孩子自己指自己读。

【四】孩子熟悉的内容打印成册,字要放大,包括老人教的各种童谣,然后指读,这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家内容”。除了童谣、童诗等可以成篇的,甚至孩子近期喜欢说的话也可以打印到A4纸上,各种屎尿屁、机器人、各种车、奥特曼的名字、孩子喜欢吃的各种零食等等,孩子读起来趣味盎然,奥特曼的名字真的让孩子认识了很多生活中不太常见的字。(亲测有效)

【五】识字APP,可作为辅助,孩子总要玩电子产品的,不可能完全杜绝,参考:洪恩识字、悟空识字等。

总之,不要把识字当成任务,得不偿失。如果非要来硬的,四五快读也行,大部分孩子都不太喜欢,比较枯燥。能让孩子在识字的过程又能获得其他东西(比如语感、阅读力)是最划算的,单纯教识字,孩子也可能会排斥,就算不排斥,看似学的火热,记住的可能也不多。

某些打着“中文分级”的绘本,某某上山等,不是说不好,适合孩子在有一定的识字量时,来获取成就感的,图太多,当绘本看又少了一些趣味性,作为识字书吧,孩子的专注力又在图上,所以个人感觉鸡肋。

Tips:识字书千万不要买太多!

阅读为王,学龄前的识字真的不那么重要。尤其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单独拿出一段时间来“坚持”识字的,大可不必。识字量的问题,就算班里最差的孩子,到了二年级大家也差不多持平了,此时拼的就是阅读能力。

当然,学龄前教识字虽然没那么重要,但是阅读很重要!一定要注重阅读习惯的培养,孩子有了阅读习惯,理解能力强了,自然就会去想办法去认识更多的字。
相似回答